《这样和世界相处》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作者:[奥]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译者:文韶华
这样的人,有时候只想依赖其他人,有时候又渴望压制别人,但他们很快就会遭到那个要求合作与伙伴关系的世界的反对,这种反对是他们所没有办法克服的。
于是,之前所有的幻觉(优越感)就此破灭,他们开始不停地责备别人,因为他们永远只看到人生敌意的一面,他们所问的问题都是悲观的,他们会问:“人生有任何意义吗?”“为什么要爱我身边的人?”如果他愿意接受一个社会化的合理要求(例如强调合作或是为他人服务),那也只是因为他害怕如果不接受会被众人排斥或处罚。
在社会、工作与爱情的问题上,他们无法感受到社会兴趣,并感觉到身心受到严重打击。当他们意识到某件事可能会失败时,就会立刻撤退,同时也习惯性展现出幼稚的态度来对抗现实世界,也就是说,他打从心底认为他自己受了委屈,都是别人的错,只有他是受害者。
我们现在终于可以了解,所有典型人格不但不是天生的,而且(尤其重要的)是完全由生活风格决定的,也是孩子创造性活动的副产品。
被溺爱的孩子,就比较容易被误导,变得自怜自艾,会发展出很强烈的自私、羡慕、嫉妒,虽然强度各自不同。他们像是生活在一个四面楚歌的境地中,会表现出对任何事都很敏感,没有耐心,无法坚持,容易感情用事或贪心等性格特征,也就是所谓的“退化倾向”。被溺爱者的特性,打个比方,在安逸的环境时不易发现,但在恶劣环境中,社会兴趣的强弱受到考验时,他们的死穴就会很容易被发现。因为在这种状况里,他会开始犹豫不决,或是未碰到问题就开始逃避,并且会用许多不切实际的理由,来说明自己为什么保持距离。这可以证明,他在行动时,并不谨慎与精明,也常更换社交圈子,更很难完成一件事。有时这种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会急忙赶着向前,专家只要一眼就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缺乏自信,而且是三分钟热度。而另外一部分人,他们宁愿退到自己的阴暗角落里,借以避开所有问题,或者只解决部分的问题,如此一来,就大大限制了自己的行动领域。在一个已经限定范围的环境下活动,根本不能称之为“勇气”,但他们一旦加入一个具有竞争及规范的状态时,会容易走偏路,变成一群对社会有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