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不争,是求全之道,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与之争胜,也是一种取得成功的方法。在我看来,这样的理解有其片面性,不争是不与他人争强斗胜,是将成长的驱动力由外因转变为内因自驱力,强调的是关注自我的成长,修炼内功,通过自我的提升达到超越他人。
通常我们所说的不争,出自道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河上公对此段的注解是“曲己从众,不自专,则全其身也。曲己而申人,久久自得直也。地洼下,水流之。人谦下,道归之也。自受弊薄,后己先人,天下敬之,久久自新也。自受取少则得多也。天道佑谦,神明托虚。财多者惑于所守,学多者惑于所闻。”
在我读来,老子的道德经中充满着辩证的思想,是非曲直,善恶美丑都是相对而存在,“夫唯不争”相对的是争,争是什么?争是上文的“自见、自是、自伐、自矜”,是自我显摆、自以为是、自吹自擂、自高自大,不争则明、则彰、则有功、则长。由此可见,不争强调的是不去争名夺利,而非不去拼搏,是将关注点集中在自我的成长与进步,修炼内功,古人有云,修身方能齐家,齐家才可治国平天下。
联系道经第八章提到的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在此,不争代表的是水之善——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老子认为上善之人如水之性,不去与人争利,不争利则无怨尤。优秀的人具有这样的品质:找准自己的位置,拥有广阔的心胸,与人为善成就万物,说到做到不虚夸,为政能治世,做事发挥所长,善于把握时机。
纵观老子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其经典核心思想之一,道是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老子认为人的发展需要顺应自然规律,顺势而为,势是发展方向,势是未来趋势。
:无为、不争不是放任自我不追求进步,不争是顺应变化,修炼内功,提升自我,不争是排除干扰,不骄躁,不冒进,不争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