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季羡林谈写作》:想当作家没有任何捷径和...

由于自媒体的兴起,不少爱好写作的创作者纷纷涌入各大平台,写文章,抒发感情或观点,自媒体大有百花齐放之势。文章优异、思路清晰、深谙用户心理、毅力又强的创作者迅速成长为大V,粉丝达几十万甚至百万以上,靠写作赚得了人生的一大桶金。

不少金字塔底部的写作者遥望前辈们的战绩羡慕不已,想快速成长为大V却不得法,于是,就想到‘跟着大V有肉吃’,买大V的专栏、报大V的培训班,动辄上千的投入,一股脑地投进去,妄想通过一次培训,以后就能随便写出10万+、100万+的文章,实现财富自由。

殊不知,很多人钱花了,也学习了,可是效果却并不怎么明显。写出的文章没人看,粉丝数增长可怜,更别提有什么收益了。

很多人疑惑了:大V们写的文章很受读者的欢迎,培训课程也说得头头是道,很有条理,自己也听懂了,怎么仍感觉学无所获,写文章不知从哪里下手呢?

其实,不过是因为写作培训教给你的是写作方法和技巧,以及怎样契合平台要求,规范化创作。至于文章至关重要的骨、肉、脉络,还是要靠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感悟力分析力,这个是老师没办法教你的,最终还是要靠自己多读书多看文章多思考,写作是没有什么捷径可言的。

今天,推荐一本季老先生的《季羡林写作》,读完这本书,会让你油然而生一种对写作的敬畏感,培养正确的写作习惯,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多读经典,才能写出有价值的内容。

季羡林,我国著名作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佛学家,语言学家,学术大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的终身教授。

著作有《季羡林文集》,《牛棚杂忆》等,精通多国语言,并翻译了多本印度佛教经典,抢救祖国古代典籍并作为主编编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散文文笔朴实,感情真挚,多篇选进中小学语文课本。

一生淳朴,深受人们爱戴,生前曾撰文辞掉三大头衔: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季羡林写作》一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写作的一些文章,会带给爱好写作的青年一些启发。

我们从四部分解读这本书:

一、写作有捷径吗?

这是大多数写作爱好者关注的问题,也很容易急功近利想走捷径,但本书开头就告诉写作者:

要惨淡经营,多涉猎中国古典名著和国内外名著,不要相信写作秘诀类的书,“读书破万卷”,下笔才能“如有神助”。

很多出版社出版了一些《怎样当作家》、《如何写小说》、《作文秘诀》类的书,不过是瞄准了学生的钱包,立章立节,东拼西凑,洋洋洒洒,神乎其神,实际上是一派胡言乱语,作者甚至自己都没有创作出一部优秀的小说。

谁要是想从里面找捷径,寻秘诀,谁就是天真到糊涂的程度,花了钱,上了当,“赔了夫人又折兵”。

其实,古今中外就没有哪一位大作家真正靠什么秘诀成名成家的。记得鲁迅或其他别的作家曾说过:《作文秘诀》一类的书是绝对靠不住的。想要写好文章,只能从多读多念中来。

二、写文章一定要注重结构,重视开头和结尾

古代大文学家写文章,都不掉以轻心,而是简练揣摩、惨淡经营、句斟字酌、瞻前顾后、然后成篇,成为一件完美的艺术品。

古人作文,俱有间架,有枢纽,有脉络,有眼目。写文章一定要注重结构, 最重要的是开头和结尾。

文章一起头,必须立刻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牢牢抓住,让他非读下去不可,大有欲罢不能之势。所以,作者都会对开头非常重视。

在这方面,古代大文豪欧阳修会给我们一些启示:

欧阳修的《相州昼锦堂记》开头几句话是:“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此人情之所荣,而今昔之所同也。”据一本古代笔记上的记载,原稿并没有这一句。欧阳修经过了长时间的推敲考虑,把原稿派人送走。但他突然心血来潮,觉得还不够妥善,立即又派人快马加鞭,把原稿追了回来,加上了这几句话,然后再送走,心里才得到了安宁。

可见,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都是以非常慎重严肃的态度来对待文章的起头的,也没有哪一篇文章不在结尾上下功夫的,诗文总不能平平淡淡地结束,总要给人留下一点余味,含吮咀嚼,经久不息。

写散文虽然不能说是“难于上青天”,但也绝非轻而易行,应当经过一番磨炼,下过一番苦功,才能有所成,绝不可掉以轻心,随意写之。

季羡林认为,散文最忌平板。平淡无味绝非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有波涛起伏,曲折幽隐,才能有味。有时可以采用点文言辞藻,外国句法;也可以适当地加入一些俚语俗话,增添那么一点苦涩之味,以避免平淡无味。理想的散文是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

写文章一定要认真严谨,注重结构,重视开头和结尾。要忍受孤独,不浮躁、忍得了惨淡经营,才有可能写出流利、感情真挚的文章。

三、身边皆是素材

季羡林说:“没有身边琐事就没有真正好的散文。”

写任何文章都一样,不仅是身边琐事,新闻热点、媒体采访、网络热闻、还是历史典故,都可以作为写作的素材。

写作者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要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的好习惯。

十年文革期间,季羡林饱受红卫兵的摧残,住过牛棚,出过粪坑,遭受恶毒批斗攻击,处在人与非人的中间界限。

文革结束后,他一直期待有人能写一写这段历史,但最终失望。在沉寂了十六年后,为了让后代青少年铭记这段荒谬绝伦惨无人道的历史,免得重蹈覆辙,写出了《牛棚杂忆》。

散文要求的是真实,季羡林的散文都给人一种真挚淳朴的感觉,包括《赋得永久的悔》中对母亲的遗憾,让读者读来也扼腕叹息。

文艺的生命在于丰富多彩,单调是文艺的大敌,古代历史题材也必不可少。

鲁迅曾出过一部《故事新编》,对古代神话、古代典故等重新编纂,形成了新的故事,“旧瓶装新酒”,拿现代的眼光解读老故事,与时俱进。

三国、玄奘取经的故事,在宋、元年间就出现了大量话本,而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就是在民间流传故事的基础上,作者倾注自己的心血和见解编著的。

以历史知识,名人典故为创作源泉,可以帮助人民总结历史经验,丰富人民的智慧,提高人民的民族自信心、自尊心,从历史事件中吸取教训,分清是非,辨别邪正。

利用历史题材,并不等于写历史。我们当然不能歪曲历史,但也不必斤斤计较历史细节。题材是旧题材,思想内容却完全是新的思想内容。用句通俗的话就是“借题发挥”,借用历史题材抒发自己的感情。

四、文艺无国界,多读经典

好的文艺能增强人的智慧,能陶冶人的性灵,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能满足人的审美需要。这样好的东西,不管它原来产生在什么地方,一旦产生,必然传出国界和民族的界限,被那里的人民所接受。

爱好写作的人一定要好好读中国古代经典名著,古诗词,哲学书籍,近现代名著,外国名著,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里面涵盖了作者多年的人生智慧,从中还可以学到写作方法。

季羡林曾领衔编纂过一部《中外文学书目答问》,为爱好文学的人提供一些常识性的介绍,并作一些阅读辅导。从中你可以选出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作品,再进一步阅读全书。

总之,写作没有捷径,还是要下苦功夫阅读名著,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自己的鉴别欣赏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多读多写多练,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创作,才会写出行云流水文笔通畅的文章,令读者感觉心旷神怡,获得丰富和美的享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季羡林  季羡林词条  捷径  捷径词条  当作  当作词条  任何  任何词条  写作  写作词条  
笔记

 《菜根谭》读书笔记

【1】: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洪应明《菜根谭》【2】: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展开)

笔记

 《致教育》读书笔记

这个假期我读了汤勇先生的《致教育》,汤勇先生的书《致教育》共分为十八讲,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四讲《送给青年教师的话》和第五讲《教育需要爱》。读了这本书我思考到作为...(展开)

笔记

 《肖申克的救赎》读书笔记

曾经看过电影版的《肖申克的救赎》,第二次再看文字版的《肖申克的救赎》,感受依旧!“20年”、“自由”对只有几十年生命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始终认为,能够触及我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