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9分钟读完:《把时间当作朋友》

时间当作朋友

李笑来 著

李笑来,天使投资人,连续创业者,原新东方名师,区块链专家,江湖传说中国持有最多比特币的玩家。

时间究竟能不能管理?

李笑来说,所谓“管理时间”亦或“时间管理”都是虚假的概念,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时间不会服从任何人的管理,它只会自顾自地流逝。

所以,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李笑来的这本《把时间当作朋友》,讲的就是自我管理。用他的话说,是开启心智心智开启了,才能看清楚想明白: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心智开启了,才能看清楚想明白: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唯有这样,时间才是朋友。

这本开启心智的书,出版于2009年,网上也有免费版。即便如此,截止目前仍有19印次,历经3次修订。这,足以说明这本书的魅力。

我们常常用大脑思考,大脑也在指导我们的行为,但很多人可能一生都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是可以控制大脑的。

本书一开始,李笑来就忠告我们,不要成为大脑的奴隶,而是要翻身做大脑的主人。

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精神病。

著名的奥地利神经学家、精神病学家维克多·弗兰克,他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的魔掌,而他本人也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残酷对待,但他没有悲观、绝望,相反,他意识到“人所拥有的任何东西,都可以被剥夺,唯独人性最后的自由——也就是在任何境遇中选择一己态度和生活方式的自由——不能剥夺”。

李笑来也有战胜大脑的事例:他会定期去健身房锻炼,虽然也有过不愿意再去的时候,“但我知道,那不过是我的大脑的想法,而不应该是我的想法——只要意识到这一点,就不存在什么挣扎,直接往健身房去就好了。”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翻身做大脑的主人”呢?唯有运用心智

什么是心智?一个人的心智,是过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思考模式。

由此可见,心智是累积而成的。但,这并不是说有累积,就有正常的心智,而是要看累积的是正向的还是反向的心智。有很多人一生所接收的观念是错误的、累积的经验是偏面的、接收的知识是狭窄的,那么他累积得越多,就越根深蒂固,“经验主义”对他造成的伤害就越大,他就越难拥有正常的心智

开启正向心智

你需要认识到

现实只能接受

怎样判断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核心只有一个:看它是否现实。李笑来说,“真正有用的往往是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比如""现实只能接受’。”

接受现实不容易。比如说,“这个世界上的资源,并非平均分布在每一个人身上”这件事,人尽皆知,但绝大多数人都会理解错误。许多人拒绝使用“不均匀”这个词,而是用“不公平”取而代之。

——历史上无数次战争、无数次掠夺,从本质上看,不过是把“均匀”理解成了“公平”,于是,理直气壮地打着“公平正义”的旗号为所欲为。

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里,资源稀缺是客观事实。所以,人们的主观愿望肯定不可能全部满足。

在想“我要什么”的时候,不妨提醒自己“我有什么”。后者会让我们在瞬间“脚踏实地”。因为生活的本质就是这样,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给你什么。

摆脱这个死循环的方法只有一个——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积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换能换的东西——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从本质上看,就一个字“换”。

所有真正踏实做事的人都知道,任何任务的绝大部分都是枯燥而又无趣的,所谓有创意的部分,可能连1%都不到。李笑来对此,有切身体会。

李笑来花了9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本TOEFL核心词汇的书,“收集和处理语料库文本大约花费1个月,词频统计工作由软件完成,只用了几十秒。”剩下的8个月的时间,他在做最没有技术含量、最枯燥、最无聊的复制、粘贴、编辑、整理、修改等工作。

每个人都喜欢做有趣的事,做的时候往往并不关心这件事到底有没有用。可是,有趣的事不见得有用。所以,我们需要强迫自己理智一些,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

“如果我们一整天都在做那些非常重要但可能并无乐趣的事情,那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完全摆脱了大脑的控制,进而成为大脑的真正主人了。”

开启正向心智

你需要避免落入

逻辑陷阱

教科书上有个观点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什么东西发生了变化,那么根本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内因。即使内因有作用,也是通过内因引发的,所以,根本原因还是内因。

这句话对吗?

实际上,外因会影响内因,内因同样也会影响外因,他们互相影响,互为因果。

为此,李笑来举了一个特别好玩的现象作类比:在某种意义上,学生的水平决定教师的水平。

李笑来说,这与下棋是同样的道理。棋艺到了一定的程度,棋手就会不由自主地挑选对手,因为跟高手下棋就会进步,反过来,与“臭手”交手多了,自己的手也会变“臭”。

《把时间当作朋友》这本书,为我们分析了非常多的逻辑关系。许多句子,焦点不同、方法不同、效果不同,但是,很多人没有想过这事。

比如,抱怨上司“愚蠢”的人,与能够发觉“上司的愚蠢可能有另外的解释”的人,得到的结论和采取的行动一定截然相反。

再比如,很多人把“感悟”当成“道理”。实际上,“道理”是普世的,“案例”来自别人的经历,“感悟”往往基于自己的经历,属于个体体验。孕妇会接收各方建议,但这些建议多半是“感悟”,并非具有科学性。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避免逻辑陷阱,弄清逻辑关系呢?本书建议,恰当而又正确地使用语言,可以帮助修复思维漏洞。

“……本来(原本)就是嘛”——这种句式在生活中只有一个用处——找(最后的)借口;

需要刻意回避的句子还有:“……难道就没有一点可取之处吗?”李笑来说,这样的诘问常常奏效,只不过奏效的方向并不是驳倒批评错误立场和观点的人,而是让发出这样诘问的人自己据谬而喜,让被批评的人错上加错(很多人分不清“自己的观点被批评”与“自己被批评”之间的重大差异),让更多不明就里的人受到更严重的误导。

我们不妨学着使用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的养成也有刺激思考作用的句子:“……是一回事,而……是另外一回事”;“……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开启正向心智

你需要掌握

有效交流的原则

原本认真的交流最后却变成了激烈的争吵,可能有说者的问题,但更常被忽略却又更为重要的是,听者没有给出恰当的反应——该确认的时候却武断地下定论,该回应的时候却示以沉默;说者兴高采烈听者却意兴阑珊,说者努力论证听者却过早反驳……

学会倾听,才是有效交流的前提。

如何做到真正有效的倾听呢?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不成熟的人、思维简单的人更倾向于频繁地插话,并且他们总是认为“我已经了解你要说什么了……”所以,为了让自己听得更有效率,就算需要质疑,也一定要等到对方把话说完。

听别人说完话后,我们要用自己的理解去确认。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有偏差。在确认的时候,我们要避免用“那你的意思是……喽?”的句式,这显得过于武断,容易导致误解;不妨套用“你的意思是……是吗?”或“你的意思是……我理解得对吗?”这样的句式;当然,善于沟通的人,会在恰当的时候,使用这样的句式“那你看我这么理解对不对……”

书中也给出了交流的几个原则。其中有谈到,如果我们在任何讨论中,发现参与者里面有“自以为是”者存在,最好选择退出讨论。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到认为自己有能力、有时间、有责任、有义务教会他们“想明白”的本领,这任务几近不可能完成。再比如,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有一方抛出这样的话:“每个人都(应当)有自己的看法,不是吗?”对话就应该结束了。因为我们在讨论(甚至争论)的时候,原本的焦点在于“事实”,而非“看法”,因为“看法”无法争论——“看法”只是对事实的“理解”而已,“理解”本身又不一定可靠。尽管讨论都是从交流双方的“看法”开始的,但讨论的最终目的是剔除“看法”、萃取“事实”、把理解中不可靠的因素过滤掉。

日常生活中主要的“沟通障碍”,本质上几乎都是由于沟通双方无法让对方理解与他们的经验相悖的知识或信息造成的。在人们探索未知、寻求真理的时候,困难大都来自如何正确地理解“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而摆脱经验主义的一个技巧就是“了解经验的局限”。所以,李笑来建议,只要有时间就去读杂书,越杂越好,多多益善。因为读杂书会大大提高一个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理解能力)。

开启正向心智

你需要控制

痛苦情绪

之所以把“痛苦”单独拎出来,用一个小篇幅来写,是因为炫先森觉得这是本书的一大亮点。用李笑来的话说,那就是“尽管情绪有很多种,但最需要控制的大概只有一件——痛苦。”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有一种自我保护功能——遗忘痛苦。认识到这个自我保护功能很简单,不妨回忆昨天、前天、上周、上个月、去年曾使自己感到痛苦的事情。是不是已经想不起来了?即便想起来,是不是觉得不好意思——自己当初怎么就为那么一件小事痛苦到那个地步?

李笑来说,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这个人会很轻易地原谅自己。

虽然“遗忘痛苦”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但是这种“善意”的功能也同样会有副作用。

比如说,一些人的英语成绩不好,源自觉得背单词很痛苦。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因为把背单词当作痛苦的事情去处理,所以对每个单词的记忆都包含痛苦,而大脑为了保护自己,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这些单词遗忘。

因此,背单词的时候,或者说在做任何一种必须记住大量信息的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由衷地把这件事情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来做。

说到兴趣,书中还有一个观点是: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一件事,而是做好了这件事才有兴趣。所以,培养孩子的兴趣,不是买来一架钢琴或者把ta送进某某培训班就可以了,正确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情况,选出孩子最可能做得比别人好的事情,然后绞尽脑汁让孩子学得会、做得好、做得比一般人好、做得比谁都好——兴趣自然就出现了。

开启正向心智

你最好不要放弃

社交时间

为了在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不碰壁,我们要学会不停地帮助身边的人。

帮助身边的人的方法有很多,但其中最有价值也最被重视的往往不是金钱帮助。在为别人提供金钱帮助的时候,最好弄明白这几件事:你是否真有能力为别人提供金钱帮助;需要金钱帮助的人很可能没有意识到,他最需要的并不是金钱;金钱说不定有副作用,因为金钱可能有去无回;最后,因为我们没有提供金钱帮助而心怀怨恨的人,就算我们为他提供了帮助,他最终也不见得会真的心生感激。

最好的帮助人的方法是,运用自己的资源,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书中说到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种表现形式:为某人某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当然,如果确实无法提供帮助,那就要当机立断地告诉对方。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建立人脉呢?李笑来又是一针见血:比人脉更重要的是他所拥有的资源。拥有资源后,不仅可以运用自己的资源,为值得帮助的人提供帮助,更重要的是,当你拥有资源或者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后,那些真正意义上、有价值的、所谓“高效”的人脉都会破门而入。

所以,在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搭建人脉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你在衡量别人的时候,其实对方也在衡量你”。与其绞尽脑汁想着怎样搭建人脉,不如打造自己。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自己的人脉。

为此,李笑来提供了两个简单但实践起来并不那么容易的建议:

一是,专心做提升自己的事情,学习并拥有更多、更好的技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交往的人。

二是,学会独善其身,以不给他人制造麻烦为美德,用自己的独立赢得尊重。炫先森曾看过另句话说的也是同一个意思——有节制的使用你的人脉关系,是一种美德。

开启正向心智

时间的朋友

时间的朋友,需要我们正确地认识时间时间悄无声息地流逝,我们如何认识它?李笑来从柳比歇夫身上学习到了“事件—时间日志”的方法,来记录每天的时间花销。比如:给斯拉瓦写信——二小时四十五分;植物保护小组开会——二小时……

李笑来直到现在仍保持着这样的习惯,并且受益无穷。“它会使你对时间的感觉越来越精确。”

如果每天记录时间开销的习惯已养成,那么还需要养成第二个好习惯:每天制订时间预算。

在罗列任务,并给任务分配时间时会发现,任务太多,时间不够用。那么,这就需要根据“重要”和“不重要”给任务标上权重。

怎样判断一项任务是否“真的重要”呢?只需要一个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对达成目标有益。请注意,是考量这件事对目标是否有益,而非考量这件事是否是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如上文所说,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

时间做朋友,还需要我们认识到,任何积累(心智)都需要时间,而且必然需要漫长的时间。也正因如此,大多数人才不肯积累,不愿积累,甚至不屑积累。

在积累的征途上,我们需要养成不怕麻烦的好习惯。因为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

实际上,积累、不怕麻烦、有耐心始终贯穿本书(包括上文)。

比如,为什么有些话,别人说出来有分量,而自己说出来就不像那么回事?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赢得尊重”是最不能急于求成的,也绝对不可能靠“临时抱佛脚”实现。尊重只能靠积累获得,这是铁律。

再比如,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而肯定是有来历的。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李笑来的健身教练臂围是43厘米,几乎和常人的大腿一样粗。这位健身教练告诉李笑来练习的诀窍非常简单,就是握哑铃的一个小细节。但是,很快,李笑来就发现,另外一个臂围45厘米的健身教练,却从没有使用这个握哑铃的方法,而是每周专门针对二头肌练习一次,每次3个动作,每个动作至少要做5组,每组要重复做8至12次,哑铃的重量要计算到恰好再也做不动了为止,这样的练习要持续54周以上。

可见,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依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的策略。

由此,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不如马上开始行动吧。

是的,马上开始行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读完  读完词条  当作  当作词条  分钟  分钟词条  时间  时间词条  朋友  朋友词条  
笔记

 金庸爱情地图:15对CP在哪里邂...

著名作家、政论家、社会活动家,新派武侠小说宗师金庸先生于去年仙逝。他的15部小说不仅塑造侠客与江湖,而且描绘了或美满、或凄艳、或平凡的爱情。多数作品的男女主角都...(展开)

笔记

 《呼啸山庄》读书笔记

读完《呼啸山庄》已经有一个月了,一直未写一些感受。后来又去寻找翻拍的两部电影去看,总觉着在某方面的情感表现还有所缺乏。日后还会再读,且我自身对希斯克利夫不能完全...(展开)

笔记

 《放生》读后感

文:华头儿;在编辑这篇放生时。我的心在颤抖,泪水湿润了双眼。不由的想到素食养生菜馆的筹建。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提倡素食是多么的艰难。这要顶着多大的“雷”在前进...(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