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
01:
贫穷的争论
对于贫穷一直存在一个争论“针对穷人的援助到底有没有用”?!现实是这样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贫穷地区的援助是越来越多,GDP一直没有任何变化。
出现这种情况就有人提出,那我们还是停止援助吧,援助停止之后情况会怎样呢?穷人会自力更生越来越强?是没有变化?还是停止了支援,就把他们饿死了?要了解是什么结果,随机做出对比实验就清楚了。
班纳吉、迪弗洛夫妇和佛大学的克雷默教授提出我们在办公室坐着喝茶看数据是研究不清这个问题的,所以他们深入贫困地区进行了20年的研究,并写出了《贫穷的本质》一书,为表彰他们为人类做出的贡献,给他们颁发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书中从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今天跟小伙伴们分享下书中几个有趣的章节。
02:
健康
如果一个人健康状态不好,那他就干不了活,干不了活就赚不了钱,就没有办法摆脱贫困,要摆脱贫困,首先要解决健康问题,他们提到了两件事。
其一“疫苗”很多疾病是可以通过疫苗控制的,我们现有非常成熟的技术可以给穷人免费发放疫苗,但实际上全球还有2500万的儿童没有接受疫苗注射,这部分人的健康状态很低。为什么我们有免费的技术,却还不打疫苗呢?为了理清这个问题,班纳吉一伙就来到了老家印度一个贫困的地区,发现山里不均着分布很多村子,这里的人只有1%完成了所有疫苗,他们猜想大伙可能是觉得打疫苗太费劲了,因为不是每个村庄都有疫苗注射点,比较远的地方要花半天时间才能到疫苗点,到了之后还发现今天这里的医生歇班了。又得花半天时间回去,结果一天的工作就损失了,损失一天工作对富人来讲没什么影响,对穷人来讲第二天可能就没饭吃了,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出现,最后就不打疫苗了。
为了验证猜想,他们在其它村子设立的疫苗站,并在其中的一些疫苗站设定只要你来打疫苗我就给你奖励。对照时间内,什么都不做的村子疫苗率为6%,设立疫苗站的村子为17%,有奖励的为38%。这里指出
给奖励反倒是成本最低的事,这些奖励并不值什么钱,却能极大提高疫苗覆盖率,将原本一年才能完成的事情,缩短到一个月就完成了,节约了人力物力,迪弗洛就给出政府建议按照这样的方法做事能事半功倍。
其二“疟疾”,疟疾传播大都来自蚊虫叮咬,通过挂蚊帐就能有效消除这种健康问题。蚊帐并不贵,大伙凑点钱就能解决这问题,但白来的东西他们就不好好用,有的人会拿来当渔网捕鱼;或产生依赖性,下次你再便宜我也不要,就等着你发。
克雷默一伙通过对照实验,理清了大伙并不是习惯了免费,而是习惯了蚊帐,发现了一种更美好的生活方式,会选择再次购买蚊帐。
03:
教育
教育是穷人和富人另外一个重要区别,受过更好教育的人,更容易成为富人,下一代也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如果一个国家人均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这个国家GDP就能增长30%以上。
克雷默一伙就想着如何增加他们受教育的时间,通关对照实验清楚对家长的教育,最能有效提升孩子的受教育年限,大数据显示多读一年数工资就比少读一年书工资多出8%,很多穷人认为读书花很多钱,出来也不一定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有句话说的很好,读书是父母赠送孩子的一个礼物,并不是为了孩子能为你赚到更多的钱,除此之外教学质量也为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欢迎小伙伴加好友共同学习更多内容。
04:
经济
我们知道穷人和富人最本质的区别还是在于钱的多少,迪弗洛在书中写道穷人的生活“充满风险”,我们可以通过贫穷陷阱曲线进行理解。
▲贫穷陷阱
对角直线表示今天的收入和明天的收入是保持平衡的,对角线上每一个点都是均衡点,但实际生活并不是这样。你钱多的话就可以扩大再生产,能赚更多的钱;钱少的话吃完一顿饭就没钱了,这样你可能会更穷。因此实际的曲线为S型的,假设有一人处于B1所对应的点,在“贫穷陷阱”之外,经过时间推移最终就能到达富裕均衡点Q,另有一人在点A1落入“贫穷陷阱”,这时他明天的收入比今天还要少,最终便会到达贫穷均衡点N。
那么为什么说穷人的生活充满风险呢,大家生活本该越来越好,但生病来说就可能使我们落入“贫穷陷阱”;而对于富人生病这样的因素,只会稍微延迟到达富均衡点的时间。
本书的感受
有人会说穷人之所以穷,只是因为他们的智商或者意志力不够,如果具一个有富人思维和意志力的穷人,迟早还是会变成富人。
美国一位畅销书作家芭芭拉、香港一位做裤子大亨田北辰,以亲身经验验证自己能否从穷人变成富人,他们身无分文的来到一个地方打工,有时去扫大街、有时去餐厅做服务员,结果他们发现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之后,仍是身无分文,根本没办法实现自己当时说的雄心壮志,也没时间去思考,我怎样才能让生活变得更好。
贫穷并非一句懒惰和思维可以解释的,我们要争论的并非是应不应该援助穷人,而是应该怎样援助更为有的效问题。迪弗洛一伙的工作为解决穷人的问题,开辟了一条可能的道路,我们的确需要仰望星空的科学家,但也需要脚踏实地的人。
END
阅读本文共计使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