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术
这本书非常实用,而且浅显易懂。举的都是身边的例子,非常接地气。这是日本作家一贯的风格——不会故意卖弄文笔,更没有为了彰显自己的知识面而大片大片的引用。
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很短,很快能看完。快则半个小时,慢则一个半个小时一定能读完。
意不意外?惊不惊喜?有没有想看的冲动?
不想看书也没关系,本文就是这本书的精华集合。告诉你到底如何正确地、快速阅读一本书。
本文主要解决你的三个疑惑点:
1.你可能存在的阅读误区;
2.快速阅读到底怎么进行;
3.如何养成阅读的习惯。
一、你的阅读存在哪些误区
误区一、对待阅读的态度太过严肃,既要一字不落,还要认真思考
多年前,我们就已经开始质疑中国的应试教育,我们大肆批判中国的教育者们,要求学生背诵很多知识,一切都是为了考高分。而国外的教育则是教会学生去思考,去主动搜索,找到自己的需要。
这种对比我们常常觉得有道理。我们希望学校能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启发,能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但是放在自己身上,我们为什么就重蹈了覆辙呢?
就算看得再仔细,没有与实践结合,一个月后也忘得差不多了。所以,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非常重要。
其实并不存在所谓“无法快速阅读” 的人。之所以还做不到快速阅读,就是没有摒弃“堆积式” 阅读心态和传统阅读模式。
总怕浪费一字一句,想啃光全书,舍不得快速往下读,就是拖累我们阅读速度的原因。
抱着这种压力山大的读书心态,一个月也看不完一本,买的书一摞一摞的,堆在书架上。然后发个朋友圈感慨“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
阅读避免堆积
误区三、我没有时间阅读
因为方法不对,读得慢,收获小,逐渐失去了对读书的兴趣。而且总觉得读书就应该正襟危坐,要花大把大把的时间,所以心理压力很大,于是就更“不敢” 打开书籍了。
误区四、只输入不输出,憋得慌
学习的过程就像是呼吸。输入就是吸气,输出则是呼气,读书就是输入的一种。
如果老吸气,不呼气,肯定会憋死。就像读了很多很多书,不去整理归纳,自己会陷入越来越深的知识焦虑中。
有输入就一定要输出;读了书就要配合写作。写评论、写读后感的过程就是一次信息重组和消化吸收的过程。
学习的过程就像呼吸
二、快速阅读术的具体操作方法
步骤一、“一行采集” ,仅摘取最有价值、最精彩的片段
记录读书不能总想着去记忆,那怕很快遗忘了书中精华怎么办呢?
转记忆为记录,把精彩内容记录下来。
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要手记,所以我们不会大段大段摘录,只会把内容简化简化再简化,然后留下来。
此外,记录的过程降低了我们的心理压力。当我们不再是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而去读书的时候,当我们知道一本书最打动自己的精华已经被摘录下来的时候,我们就不再有“逼自己” 读书的错觉。
更重要的是,将所有书籍的全部精华整理到一起,随时翻阅,就不用再去翻书这么麻烦啦!
随着我们看的书越来越多,记录的内容越来越厚,我们的成就感也越来越强。阅读自然就成为了一件特别快乐的事情了。
操作方法如下:阅读的时候准备好纸和笔——看到对自己有用或者感触比较深的部分——用自己的理解,将这部分的精华提取出来,最好是一行能概括完——在这一行旁边写上书的页码。
“一行采集”
步骤二、 “一行评论”,回味重要段落
只是记录下来,是不是担心写了这句话,万一以后再看,想不起来自己为什么喜欢这句话怎么办?
那就在刚刚摘录的精华部分下面,写上你的感悟或者理解。感悟可长可短,可以是事例,可以是任何推荐理由。
反正这个摘录以后你自己能看懂就行。但是建议字还是写好看一点,毕竟以后这个精华本是再要拿出来看看的。而且,万一以后你靠这本摘录成为了某个领域的大神,你想要晒出这个本子的时候,字太丑也实在拿不出手。(我替你想的很周全吧。不用客气~)
步骤三、勇敢大胆地跳读
你应该也有同样的感受,现在很多书籍为了凑字数,讲了大量的案例,而且也会有许多大而全的空洞的废话。
看到这样的段落,一定要勇敢的跳过去。不用怕,你不会损失什么。不跳读而形成的大量的时间成本才是最贵的。而且太过于冗杂的文字让我们抓不住书籍的逻辑和重点。
一般需要跳读的部分有两个重要的标志:
1.为了区别本书与其他同类型的书籍的不同之处,而加入的作者的自述。
2.作者用来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一般论述的过程都是“ 观点—事例支撑—结论”。跳过事例支撑部分,一般看了观点和结论也能理解作者的意图。这得益于我们神奇的大脑,它赋予了我们强大的理解能力。
别担心跳读会造成理解困难
具体跳读操作:一般书籍会分很多小标题,我们只需要先阅读一下这个小标题下的前五行和最后五行,基本就能判断这个小节部分可不可以跳读了。
除了以上两个标志性的“跳读暗号” ,还有一些部分也需要我们积极的跳过去,那就是与自己的目的无关的部分。
还记得我们说过的,读书是为了使用而不是拥有吗?我们读书一定要有一个目的。(划重点,这非常关键。)
你为什么看这本书?你是想解决什么问题?
把你的目的写下来,然后带着目的去书中找答案,这样读书就变成了一场有趣的探险。
比如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目的很明确:
2.作者介绍的快速阅读术是什么?操作方法是?
3.要如何养成“保持阅读” 的习惯?
带着这三个目的,我去翻阅这本书。因为心中有疑问,所以自己会更专注;而且看到与自己的目的相关的部分,会格外注意,也就能更好的找到答案。
不得不说,这本书也有蛮啰嗦的地方。但是不在我目的范围内的,我基本扫一眼就过去了,也基本上没有做任何“一行采集” 。而与目的相关的部分,我则是认真做了摘录,写了感悟。所以才有了今天这篇文章。
时间宝贵,为了学会使用书籍,带着目的去探索,与目的不符的部分勇敢的跳过去吧。
步骤四、自我评定读书笔记
用这种方法读了12本书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阅读效率更高,自己也会到一个新的“小高度” 。
每读12本书就进行一次复盘,总结一下哪本书最能得到你的共鸣,哪一类型的主张最能得到你的赞同,哪一类型的书籍你读了还想读。
进行这样的复盘,你会越来越了解自己的读书喜好,也能亲眼见证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定期进行复盘
三、如何才能养成阅读习惯
建议一、先选择可以快速阅读的书籍(比如说时间管理,学习方法介绍等等这一类故事性不强的实用类书籍) 看起,用本文介绍的方法,先体会到阅读的兴趣,减少心理压力,让阅读成为一种探索,一种乐趣。
建议二、规定自己每天只看10分钟、半个小时或者一个比较短且合理的时间。
为什么限制自己的阅读时间?
一来阅读速度提上去之后,确实不需要再花这么多时间看相同的内容了。二来限定一个较短的时间,才能让我们明天想继续看。再者,时间短就没有那么大的心理负担,毕竟这么点儿时间还是随时能抽出来的。逐渐也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
建议三、把自己阅读的时间、地点、甚至是场景都固定一下。
比如说,你规定自己每天起床后,先不急着起床,看10分钟的书再起来。
又或者说,自己起床后,先洗漱,然后吃个早餐后,正襟危坐,坐在书桌旁看半个小时的书。
再比如说,你就喜欢在睡觉之前,看几分钟,那就按照你的习惯走吧。
建议四、每周在固定的时间制定一周的读书计划。
为了避免自己不知道读什么书而中途放弃,每周都要制定一个一周阅读计划。
制定一周阅读计划
这样做可以集中提升自己的某一方面的见识或技能。
比如说,规定自己每周读6本书,周日的时候把这一周想看的书都下载好或者买好。
可以一周一次主题阅读。比如这一周看思维训练类型的书,那就借(或买或whatever) 6本相关的书回来,先看入门级的,然后想想自己想分别从这些书里找到什么答案,然后用快速阅读术一天一本,看完。周日来个复盘。那一年下来,自己就真能脱胎换骨了。
看到这里,你可能已经跃跃欲试了,那就赶紧行动起来,制定个阅读计划,读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