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为什么不相信林以宁是林黛玉原型?

“土默热红学”的核心是“洪昇著书说”,认为《红楼梦》的原作者是清初戏曲家洪昇。据说,“《红楼梦》应是蕉园诗社传记性小说”,“洪昇的十二个亲表姐妹”曾先后结成杭州西溪的蕉园诗社,“这就是活生生的无可置疑的《红楼梦》人物原型!”

“十二钗”的考证和对号太烦了,这里只说说据称是林黛玉原型的蕉园诗社核心成员林以宁。

土默热说,林以宁一生才华横溢,多愁善感,婚后生活聚少离多,十分不幸,诗中充满了悲苦的气息。早些时候,他还考证出林以宁在抑郁中得了“女儿痨”,不幸病逝了,“只活了37岁,就带着一颗诗人的心,静静地到了另一个世界”。

一看到“土默热红学”的这些个说法,我们只觉得惊讶。因为,我们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有确切考证表明,林以宁其实是个长寿才女。她的年龄、身世等实际情况与林妹妹并不相符合。

上个世纪80年代,我们在编著《中国历代才女小传》(浙江文艺出版社1984年6月版)时发现,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林以宁尚健在,她以76岁高龄,为另一位钱塘才女梁瑛的著作《字字香》作序。我们查阅了这篇序文,序的落款为“雍正八年春三月望,七十六老妪钱林以宁题于墨庄”。据此,推算出林以宁的生年是公元1655年,卒年约在1730年以后。前几年我们撰文介绍林以宁及蕉园诗社,又针对“土默热红学”的说法披露了这个确证。

林以宁字亚清,御史钱肇修的妻子。钱肇修是洪昇的表弟,也就是说,林以宁其实并不是洪昇的“亲表姐妹”,而是他的表弟妇。她比洪昇整整小10岁。

林以宁和钱肇修原是一对风雅夫妇,感情相当深厚。丈夫出外做官,以宁一度跟随离开家乡。《凤箫楼集》就是这对伉俪之间的唱酬之作,传播士林,引为佳话。丈夫在京供职期间,不能常常回来,山长水远夫妻相隔。诗中自有苦愁,不免是离愁;也有幽恨,分明是别恨。她在《寄夫》诗中说:“千里相思一轮月,三年情绪百篇诗。”又有《得夫子书》一诗:“经年别思多,得书才尺幅。为爱意缠绵,挑灯百回读。”无不思夫心切,情意缠绵。《独夜吟》也是她的相思之作,结句云:“孤吟起坐各无赖,昨夜邻家夫婿归”。邻家夫婿归来的消息传来,更加勾起女诗人自己对远方亲人魂牵梦绕的情怀。

土默热后来好像也注意到了这些不合的事实。他公开表示,主要的反对意见是,林以宁虽然具备林黛玉的性格和才情,但她的年龄小于洪昇10岁,她与丈夫钱肇修夫唱妇随关系很好,不可能与表兄(应是钱肇修的表兄)洪昇发生恋爱关系;林以宁活了76岁(应该是活了76岁还在世上),并没有在孤凄痛苦中未婚夭亡,与林黛玉的悲剧命运相差甚远。他觉得这些怀疑是很有道理的,确有换个角度重新考证之必要。不过,他依旧认为,虽然一对一地说林以宁是林黛玉的生活原型、是作者早年的恋人不够准确,但《红楼梦》中的那个第一女主人公林黛玉形象,确实应该是以林以宁的事迹为主创作的,对这一点不应该简单否定。他继续坚持说:“在中国妇女文学史上,没有第二个与林以宁类似的林黛玉生活原型。”

另一方面,“土默热红学”也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根据“国恨家仇”的需要,又对号上了南明时期的“秦淮八艳”,于是有了一群“借用”的林黛玉原型,比如被陈寅恪先生誉为“女侠名姝”的柳如是,“金玉良缘”的原型就是她与陈子龙和钱谦益之间的三角恋爱故事;连书名《红楼梦》三个字,也是出自陈子龙与柳如是在小红楼同居时写的一首爱情诗……

看来红学新发现正未有穷期,我们且等着开眼界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林黛玉  林黛玉词条  原型  原型词条  相信  相信词条  为什么  为什么词条  
笔记

 《论语》读书笔记

早晨,第一缕阳光还没有出现。我边听音乐边起床。洗把脸,静心书房,读两则《论语》,开窗入怀,觉得能量满满,幸福爆棚。如诗一样的生活开始了。这段时间,迷上《论语》。...(展开)

笔记

 《活着》读书笔记

篇一:余华《活着》读书笔记余华的《活着》就是一个在中国从抗战时期到文化大革命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中国典型的农民一生的缩影,他们经历了战争、饥荒、天灾、人祸,无数我...(展开)

笔记

 《人类灭绝》读后感

读《人类灭绝》——我们的选择,是天堂,或是地狱?我初看书名《人类灭绝》,还是有点惊恐与好奇,作者将以怎样的笔触也创作一个如此大格局的故事呢?日本的居安思危意识,...(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