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老喻的人生算法》-精读-(下5)

今天继续对《老喻的人生算法》进行精读笔记,主要内容集中在最后的“迷信、无知、衰朽、贪婪”四项内容。(特别说明--思维脑图来自得到脑图专家才女徐雯同学授权)。

B计划,针对的是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针对18个人生难题,给你18种人生算法,解决“片面、狭隘、模糊、侥幸、宿命、追悔、非理性、冲动、犹豫、武断、情面、霉运、孤独、爆仓、迷信、无知、衰朽、贪婪”等难题。

一、迷信:科学只不过是阶段性正确。

我们常常说要有科学思维,保证不能够有错误出现。其实这个逻辑上不正确的。

让我们先来解释什么才是科学思维呢?

1、哲学家波普尔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类理论:

1)一种是已被证伪的理论,也就是经过检验,并以适当的方法,予以驳斥,已知为错误的理论;

2)另一种是现在还没被证伪,但将来有可能被证明是错误的理论。

2、这两点,也引出了对科学精神的两点关键理解:

1)第一点,科学的可证伪性。

2)第二点,科学的阶段性正确。

3、我们先来说第一点,可证伪性。

波普尔认为,可证伪性是科学不可缺少的特征,凡是不可能被经验证伪的命题,例如迷信、占星术等等,就属于非科学领域。

所以,能够被证伪的才叫科学,即存在错误可能的才叫科学。

4、为什么是暂时正确?这引出了我们对科学精神第二个关键的理解:

在科学家看来,真理不过是“在某个阶段正确”而已。

譬如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从牛顿的"钟表精确时代",到宇宙‘’上发条的不确定混沌宇宙",再到21世纪的量子世界。宇宙开始变得不确定起来了,充满了随机和偶然。理论都被证明只是在“某个阶段正确”而已。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海森堡说过:“物理学并不描述自然,它只是反映了我们对自然的认识。”

这句话其实是想说,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和真相并不是一回事儿。

不确定性不仅出现在自然界,战争、金融、国际贸易这些真实世界也是如此。

科学思维,其实就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底层方式。

5、科学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现有的知识只是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它永远是存在局限的,是暂时的。更多时候,我们要和“未知”的不确定性共存。

6、科学思维在今天的特殊价值是什么?

信息时代有更快速的反馈机制,这会带来两点突破:

第一,我们利用大数据、机器学习这些工具,让探索新知识的速度大大加快;

第二,把科学思维应用到管理中,能最快速地把知识转化成现实世界的价值。

二、无知:心法+算法的双重智慧

关于无知,世界上还有大量不确定的问题,尚未被科学揭开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面对人类无知的问题呢?

除了科学思维之外,我们还要用人文思维来协同认知社会和世界。

1、科学的成果为人类的生活带来巨大的改变,解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而人文则为社会秩序提供了基础,并满足了精神生活的需要。

科学和人文,是我们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两个轮子,科学和人文密不可分。

2、科学,以及教育体系里的“理科”,解决的是可计算的问题,我们姑且概括地称之为“算法”;人文,以及教育体系里的“文科”,解决的是不可计算的问题,我们姑且概括地称之为“心法”。

3、那到底是算法重要还是心法重要呢?

要我说,现实世界中厉害的人,都是兼顾算法和心法的“混合算法”高手,如:

1)扎克伯格最早是心理学专业,后来才是计算机专业;乔布斯是公认的人文专家,但其小时候是无线电爱好者;马云最早讲价值观,后来攻克技术派;

2)2019年的NBA冠军猛龙队靠2013年上任的乌杰里教练创造了"We the north--北境同心"心法+算法帮助猛龙队成为美国境外的第一个NBA冠军;

3)混合运用了“心法和算法”的公司——奈飞,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公司,从出租电影光盘起家,一路跌跌撞撞,后来转型做在线视频,市值一度超过迪士尼公司。

4、高手既擅长算法,又精通心法,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混合使用算法和心法,但是又不混淆二者。当你成为混合算法的高手,就拥有了理解这个未知世界的双重智慧。

5、混合算法策略:

我们要发展自己解决“可计算问题”的能力,找到自己可重复的“算法”;

我们还要发展自己解决“不可计算问题”的能力,发展自己的“心法”。

三、衰朽:发现时间的算法,成为时间的朋友

1、我们先看一看现实世界中时间的底层机制:

1)时间是线性的,就是指时间沿着一个方向流动,被分为“过去、现在、未来”。

2)时间是匀速的,再富有的人,时间的速度也和你的一样。哪怕他有私人飞机。

3)时间是“自动驾驶”的,即使你什么都不做,时间也会自动向前走,把你带向未来。

你可能会觉得,这不是大家都知道的吗?但是放到哲学层面,这些理所当然的问题,却没那么简单。

看起来时间的底层机制对每个人都是一样的,但是,对时间的理解深度不同,对时间的使用方法不同,最终决定了人和人之间的不同。

我们来逐一看一下这三点。

2、时间是线性的

我们先说第一个机制,时间是线性的,时间是沿着一个方向流动的。在现在这个点上,线性的时间被划分为过去和未来两段。

这个世界上很多厉害的人,都是发现了时间机制的某个“秘密”,并且巧妙使用了该机制允许的游戏规则。

航海家约翰-富兰克林依靠自己对时间的缓慢感知成为著名的极地探险家。对时间的缓慢感知帮助他看到和领会时间错位的细微颗粒度,让自己的保护措施和策略匹配恶劣天气,帮助和做到了团队最大安全度。

著名投资人孙正义也读懂了时间的算法,他用这个发现,去不同空间里套利。他有一个“时间机器”理论,他认为:

美国、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IT行业发展阶段不同。在日本、中国这些国家的发展还不成熟时,先在比较发达的市场,比如美国去开展业务,然后等时机成熟后再杀回日本和中国市场,就好像坐上了时间机器,回到几年前的美国。

这个时候,你仿佛是个未来人,知道历史的走向,就能比别人更容易把握先机。

尽管时间是线性地向未来流淌,但是对于厉害的人来说,他们看透了时间的机制,就可以“颠倒”将来和过去。把过去、现在和未来放在一个大系统上,做全局思考、逆向思考,他们由此获得超越他人的优势。

3、时间是均匀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时间的第二个底层机制:时间是均匀的,对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每个人的每天都是二十四小时,每个人的每一分钟的长度都是一样的。

但是为什么在相同的时间里,有些人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呢?

除了实力和资源上的区别,最大的不同,就是那些厉害的人,能够在大家看起来都一样的时间里,挖出更多宝藏。

秘密在哪儿呢?聚焦。

时间有时候和光一样,当我们能够极度专注、极度聚焦时,时间就像激光一样,产生强大的切割力。

对于所有的人来说,时间都是稀缺的。要事第一,用80%的时间去做20%最重要的事情,而不是陷在紧急但并不重要的琐事当中。

4、时间是自动驾驶的

时间的第三个机制看起来有点儿奇怪,什么叫时间的自动驾驶?

据说有一次马云和朋友去拜访李嘉诚,问:为什么李嘉诚可以多元化经营,什么都投,而且什么都能做成功?

李嘉诚的回答是:做生意要记住,手头上永远要有一样东西是天塌下来你也挣钱的。

李嘉诚就发现了时间的这个秘密,也就是无论发生什么变化,只要时间在往前走,你的这个生意就都能赚钱。

简而言之,你要有一桩和时间一起自动驾驶的生意。

就像巴菲特说的:我靠屁股赚的钱比我用脑袋赚的钱还要多。这句话也就是在说,比作决策更重要的是守候,守候时间的自动驾驶带来的复利。

通过时间的“自动驾驶”功能,巴菲特的资本,马云的服务器,李嘉诚的基础设施,在他们睡觉的时候,也能够大规模地创造价值。

5、那么,什么是时间的算法呢?我来给你一个思维框架,这个框架是由三部分来构成:

“过去”是局部无法改变的已知条件,是你已经抓好的牌;

“现在”是选择分配点,选择正确的思维方式,分配已经抓好的牌;

“将来”从现在这个点去看,就是各种可能性结果的概率。

1)第一部分是“过去”。已经发生的,是清晰罗列出来的“已知条件”,需要冷静地接受。

过去只能作为已知条件,而不能简单地作为“因”。

作为高手,首先是不被人牵着鼻子走。拿围棋来说,“善于弃子”是增强棋力的重要秘诀。敢于弃子的人,本质上也能把存量资源运用得更灵活、更充分。

2)第二部分是“现在”。

决策只存在于“现在”。所以你需要极度专注,主动选择正确的思维模式,分配“过去”和“现在”的资源,进行理性的计算。

3)第三部分是“未来”。

在过去的教训上模拟未来,是人类进化出智能的重要原因。但是我们必须记住,什么叫理性的思考方式?就是你的所有决策,仅仅是对未来负责任。

理解了过去、现在和未来,我还有一个提醒,正如作家奥兹所说的:

“我们需要谈论现在与未来,也应该深入谈论过去,但有个严格条件:我们始终提醒自己我们不属于过去,而是属于未来。”

在《人生算法》的30节课里,概率贯穿始终。对概率的理性估计,以及由此而作出的理性决策,都建立在过去和未来之间,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界限之上。

6、小结

人生算法的魔力,几乎都是通过时间来实现的。所谓时间的算法,就是专注于“现在”,将“过去”串起来,或者“放下”,通过重新配置和理性计算,用于不可知的“未来”。

然后依靠时间的自动驾驶机制,分秒推进,周而复始。

1)时间是线性的,沿着一个方向流动,被分为“过去、现在、未来”。

2)时间是匀速的,每个人时间的速度都一样。

3)时间是“自动驾驶”,即使你什么都不做,时间也会自动向前走,把你带向未来。

4)“过去”是已知条件,我们需要面向“未来”,抓住“现在”。

四、贪婪:用半径算法找准人生定位

人生难题是贪婪,对人生而言不光是贪钱,或者我们用贪多这个词。你想读更多的书是贪多,你想见更多有趣的人是贪多,你想尝试更多没做过的事是贪多。

人生有无限的可能性,这本来很好,但人生毕竟是有限的。弱水三千我们都想要,但能取的不过是一瓢饮而已。我们应该如何作选择呢?

面对这个问题,我想给你介绍的是半径算法。

1、半径算法

让我们在纸上画三个同心圆:

1)最里面这个圆圈,对应的是“行动半径”;

2)中间这个圆圈,对应的是“能力半径”;

3)最外面那个圆圈,对应的是“认知半径”。

4)那再在外面的呢?是未知世界。

2、什么是“半径算法”呢?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扩大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减小行动半径。我们一个个来解释。

1)第一条:认知半径要尽可能地宽。

这个很容易理解,否则就会视野狭窄,容易被世界所抛弃。不管是机构还是个人,应该积极拓展自己的认知半径

但是问题在于,人们很容易混淆认知半径和能力半径

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分享过一个故事:

几个年轻人赚了一笔可观的钱,向一位亿万富翁的长者请教:有钱后最应该注意的是什么?

长者回答:一年之内不要做任何的投资。你们这群家伙,年纪轻轻就有钱了,现在肯定都自大得一塌糊涂,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时候任何投资都是膨胀的。

能力半径,其实就是能力圈的概念,是指能力所及的领域,在此区域内,一个人拥有胜过平均水平的知识和专长。这几个年轻人,即使能快速扩展认知,能力其实没有那么快能跟上。

2)半径算法的第二条是:能力半径要尽可能地明确。你应该待在你的能力半径之内,别瞎折腾。

关于能力圈,有两句话最让我难忘:

一句是,如果能力没有边界,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3)还有一句是, 能力圈大或者小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然后待在里面。 

就像风险资本家弗雷德·威尔逊所说的那样:“你取胜的唯一途径就是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并坚持做你擅长的事情。”

3、接下来,我们重点说一下,“半径算法”的第三点:就是行动半径要尽可能地小。

这就牵涉到对规模的理解了。规模,本质上不是能力强的结果,而是一个简单动作大量重复的结果。要想上规模,做的动作就得少、就得简单。

比如,世界上所有上规模的餐饮企业,都是快餐企业。为什么?菜单上的菜品少,复制起来容易。

复制的概念,有资本上的,时间上的,空间上的,人力上的,技术上的,数字化的,文化上的,乃至梦想上的。总之,可复制的馅饼才是好馅饼。

基因、生物、人、机构,在这些领域,强者都是基于可复制性。可复制性,我们在A计划内核、复利这些内容里,都重点讲过了。

4、如何理解认知世界

我们可以用这三个同心圆的框架,来理解我们的认知世界。

最外围的认知圆圈之外,是未知世界,也就是“我不知道”。

中间层能力圆圈和最外层认知圆圈之间,是“我知道我不知道”。

听起来有点儿绕口,意思是说,很多时候,我们扩大认知半径,大致了解一下陌生领域,是为了明确自己有哪些东西是不懂的。比如,我没学过金融,我大致了解一下,我就知道期货我肯定不懂,我就不要碰了。

我们再往里看一层,在最内层行动圆圈和中间层能力圆圈之间,是保护层,或者叫安全边际。这就像我们造一座桥,假如需要让5吨的车通过,那在造桥的时候,我们最好让这座桥有10吨的承重量。

能力半径是10,而行动半径是5,这样能够为你的人生提供安全保护。

行动圆圈以内的最里层,才是我们应该集中资源,花最多时间和精力投入的地方。

这个“半径算法”的模型,也可以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指导我们的社交原则。在我们的一生中,最内圈的家人和挚友,关系最稳定,但一共不会有多少个。他们在最里面的行动半径圆圈里,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他们。

但是,我们又要拥抱和理解这个世界的随机性。所以,扩大认知半径就是说我们要广泛结交各路朋友,开阔眼界。

5、人生定位

半径算法,能给我们的人生定位提供指引。

在整个《人生算法》这门课程里,我们几乎就是围绕下面这句话展开的:我们如何应对这个不确定的世界,拥抱随机性,努力创造确定性。

人生定位,就是要把《人生算法》A计划中你的内核以及复制方法,放到B计划中的复杂现实世界里。

尽管看起来不确定性在统治这个世界,但你并不是一张被概率决定命运的彩票,你要努力去掌控自己的未来。

你要找到自己长期去做的那一件事,也就是行动圆圈里的事。很多时候,一个人一辈子本质上只能做一种事情。

这方面我非常赞成硅谷投资人彼得·蒂尔的观点:与其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一知半解的庸才,还美其名曰“全能人才”,与其不知疲倦地工作,最终却只把自己变得毫无特色,还不如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专心做好这件事,以求独霸一方。

人生定位,就是要找到这件事。

根据定位理论,人们只会记住你一个点。比如市场认格力的就是空调,手机就不行。茅台也出过啤酒,出过红酒,但都没有成功,因为茅台就是白酒。

就像如果你是一瓶老干妈,会被带到成千上万的饭桌上。看起来是小小一瓶,但是因为占领了辣椒酱这个细分的关键词,就能够创造巨大的财富。你根本不用去操心要靠做老干妈酱油、老干妈奶茶来扩大影响,增加收入。

所以,你只管把自己的人生定位这个环节打造好,自然就会被嵌入到社会的资源链条里,这远远好过只图虚名的社交。

6、本讲小结

1)扩大认知半径,明确能力半径,减小行动半径。;

2)如果能力没有边界,就不是真正的能力。能力圈大或者小不重要,关键在于你知道自己的能力圈有多大,然后待在里面。

3)与其假装努力,盲目追逐所有机会,不如把时间和资源花在那些不变的事物上。

(待续)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老喻的人生算法》精读  精读  精读词条  算法  算法词条  人生  人生词条  
笔记

 《攀上心中的巅峰》读后感

人生总是如此艰难吗?一直如此。每个人都会给自己目标,或是学生时期的学习提升,为了未来好考上一所好大学。或是工作时期的当上领导,不用在受人指挥,呼之则来挥之则去,...(展开)

笔记四大名著

 《红楼梦》读书笔记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这是唐代诗人许浑写的,名句就是名句,牛!跟气象预报似的,放哪个犄角旮旯都适用。《红楼梦》第十六回,贾政过生日,一家老小正在庆...(展开)

笔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读书笔记心得感悟400字一、一个男人,一个女人,一段刻骨铭心却又孤独的暗恋。一辈子。还没有相遇就已开始在梦中想起,还未相识却以深深地爱上,...(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