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红楼梦》:宝玉与黛玉——两个最与众不同...

《红楼梦》中围绕着贾府写了许许多多的人,唯有宝玉黛玉是两个独特的存在;他们两个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不同于众人的前世身份,更在于他们两个有不同于众人的思想与处世风格,下文我们来详细分析。

第一:与众不同的前世身份

《红楼梦》中众人都有前世身份,尤其是那些在薄命司上的女孩子,她们前生大都是在爱情中纠缠的痴男怨女,此生之所以薄命,是因为前生欠了情债,今生要偿还。偿还了的跳脱情海,偿还不了的来世继续受折磨。

所以像迎春,尤二姐,香菱,尤三姐等,之所以早夭,就是前生的情债今生用命还。而像宝钗,袭人,李纨等,前生的情债,今生或以受苦,或以受独孤来偿还。

宝玉黛玉则不同:这么多人中,别人前生都是凡人,唯独他们两个是仙人。黛玉上薄命司是因为前生欠了神瑛侍者的甘露灌溉之恩无物可偿还,今生用眼泪偿还。

宝玉来凡间纯粹是为历劫幻缘而来,但从宝玉梦中说出的‘木石前盟’来看,宝玉实际上是因情而来。

神瑛侍者对绛珠仙子动了情,双方定了盟约:约定一起下凡投胎,变成凡人再相爱,所以他们两个也是《红楼梦》中用情最深的两个人。

第二:与众不同的思想

宝玉出生富贵,处在一个物欲横流,骄奢淫逸的社会阶层,但他不为名利所动,也无心于官场仕途。而贾府中的其他男人们,要么像贾政看似谦恭正直,实则冷漠。要么像贾赦、贾珍、贾琏过分的好色。

宝玉则不同,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中,他却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他喜欢并尊重女孩子,他厌恶一身贪欲的男子。

当所有的人都以考功名为重,以走经济仕途为正路的时候,他却非常厌恶。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走科举之路不过是世人追名逐利的手段,而每一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无数被盘剥的可怜百姓。

为了自家的荣华富贵把别人送进地狱这种事,善良的宝玉无论如何是做不出来的。

黛玉虽然见闻不如宝玉多,但她实际上和宝玉有类似的思想,她不为名利所动。当整个社会女性谈论婚嫁以‘夫贵妻荣’的时候,她偏偏只看重感情。

她不在乎宝玉是否热衷经济仕途,也不在乎宝玉将来是否显达,她只在乎宝玉的情感。当所有人都笑宝玉愚顽的时候,唯有黛玉宝玉为知己。

第三:与众不同的处世风格

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宝玉最厌恶的是结交官场之人,也最厌恶峨冠礼服贺吊往还等事。但他上既能结交北静王,下又能结交秦钟、柳湘莲等。

他懂得妙玉的不肯入俗,也能体贴刘姥姥的不易。她喜欢黛玉的聪慧灵秀超凡脱俗,也喜欢二丫头的淳朴天真。

宝玉与人相处,不在乎对方的身份,地位,财富,只取一个‘趣味相投’。他不在乎世俗怎么评判,他只关心自己内心在意的。所以贾琏、贾珍等一致认为冷心冷面、不喜与人来往的柳湘莲却能和宝玉交好。

《红楼梦》中要说哪个女子最聪慧,莫过于黛玉黛玉是知世故而不肯世故;她能一眼看透宝钗与凤姐等在为人处世上的讨好与奉承,但她自己宁愿给别人留下一个‘嘴里最爱刻薄人’的印象,也不愿意去迎合。

当时社会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但黛玉不在乎,她爱读书,她的房间不像女子的绣房,而像书房。

宝钗劝她少读书,女子应以女工针黹为主,她虽然认同宝钗说的,但她更愿意遵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想做的,所以她才会教香菱学诗。

《红楼梦》中,也唯有宝玉黛玉能做到与世间万物共情,所以他们两个能合葬落花;黛玉能给屋檐下的燕子下帘子,能教架上的鹦鹉读诗。宝玉见了燕子和燕子说话,见了河里鱼和鱼说话。

他们两个无论是感情,还是认知,已经超越了世俗。所以最后黛玉做到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宝玉最终跳脱了情海。

结语:初读《红楼梦》,我们总以为作者对自己塑造的人物不偏不倚都保持中立态度。但越是细读《红楼梦》我们越是能体会到作者对宝玉黛玉这两个人物的偏爱。

所以作者才把他们两个塑造成了全书无数人中,最独特,最与众不同的两个,也许是因为他们两个身上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吧。

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宝玉  宝玉词条  黛玉  黛玉词条  红楼梦  红楼梦词条  与众不同  与众不同词条  两个  两个词条  
笔记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书笔记

简介1:卖火柴的小女孩主要内容一个贫穷的小女孩大年夜从家里出来卖火柴,街上又黑又冷,她又冷又饿却不敢回家,因为没卖掉火柴她爸爸会打她。在寒冷中,她一次次擦燃火柴...(展开)

笔记

 《爱和自由》读后感

爱和自由读书笔记,爱和自由读后感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点评!读书只是一种提升自我的开始。当我拿起孙瑞雪老师写的《爱和自由》的时候,我觉得抓住和把握一个儿童的前六...(展开)

笔记

 《咕噜牛》读书笔记

我最喜欢《咕噜牛》这本书,因为我喜欢书中小老鼠的机智与勇敢。《咕噜牛》是有(英国)茱莉亚.唐纳森写的,书中讲述了一只聪明的小鼠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吓跑想吃它的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