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维特的烦恼》第一人称书信体小说,充斥着维特的爱与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腐朽社会的指责。篇幅不长,情节也不复杂,是歌德25岁时,只用了4周时间就创作出了整本书,当时在欧洲引起轰动,掀起了一波“少年维特热”。就算是拿破仑,也曾读了七遍之多,远征埃及的路上仍在读这本书。
事实上,维特正好反映了现今年轻人的丧亲文化,刚进入成人世界的他们,总是对社会中的一套陈规定型观念不满意,但往往发现自己没有足够的地位和影响力去改变世界,因为他们为了应付生存的压力而弯下自己的肩膀。因此,颓废的青年一代又一代地处于愤怒和无力的恶性循环中,要么在与自己的斗争中精疲力竭,要么在与世界的斗争中被玉石俱焚。唱着运气,却走过真正的悲哀,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没有维特的烦恼?
后期,维特代表了青年的丧,但作者的意图是希望我们能够理解作品的真谛,促使年轻人崇尚自然,追求主观情感的表达,要求人格解放、思想自由,并以各种形式攻击和揭露社会丑恶现象和暴政改革,颂扬生命、自由、以及爱情。青春词典注定要包含烦恼这个词,也许伴随着某个阶段的哀愁,你可以花很多时间迷惑,不要忘记,青春依然是世界的希望,请记住学会成长的一瞬间。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份丧与迷茫,才致使拿破仑读了7遍,渴望从中寻求属于自己的答案吧!
其实,走出迷茫的青春,天空依然很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