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我们仨》读后感

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钱钟书

近来闲来无事,觉时光一分一刻难捱,便想着找两本书看看。首先找了一直想看的李银河的《爱你就像爱生命》,未及看,突然想到了杨绛先生的《我们仨》也是我一直想要看的,遂又找到了《我们仨》。因为《我们仨》比较短,便决定先看。

一打开,便被吸引,一时竟无法停下。新一轮的降雨才过,气温降到了可以穿长袖的怡人时候,午后室温凉缓,困意也无,一个人静静地读着这则不算回忆录的温情故事,越看越停不下来。及至下班时候,竟然看到了尾声,到家匆匆做晚饭吃后,又接着看完了。并没有多少触动,只是有点压抑,常规地八点左右去散步,两圈后,突然下雨,便遂了不想继续走下去的心。回家洗澡,洗衣后,与董小姐通了一通例行的电话,写了两页字。感觉到困,没有等到董小姐的视频电话就入睡了,这一睡,竟然直接到了早晨接近八点才起床。

一宿无梦。早上到公司后,脑子里就开始慢慢回忆起昨日看的故事情节,情绪也一点点开始晕染了,但也不知道要表达什么。突然地想看看别人对着本书的评价及读后感(这是近年有的习惯,看完一本书,自己心里有若干触动,不知如何表达的时候,就会去知乎和其他网络上看看别人写的评价及读后感)。看了几篇,内心的一些疑惑似有解答,但是还是想没有找到想要的感触。又百度了《我们仨》里的主人公生前的一些故事,以及该书诞生前后,这一家人的真实生活记载,心中慢慢明了这本书的脉络,渐渐生了悲戚的感触,脑海中一直回旋着“我们俩都老了”和“我们仨失散”这两章的情节了,情绪似是陷在了这两个梦中,抽不出来,又感觉非要抽出开来。

阅读第一章“我们俩都老了”的时候,就对杨先生描述自己的梦以及她和钱老的关于梦的解读心生莞尔,那时候还没有过多地了解这本书的前后,还以为一直就是这样温温暖暖地笔触,书写着她们一家晚年的各种平常事。

第一章最后一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成功地引起了我读第二章的欲望,哪知翻开第二章后,故事由日常欢乐的画面陡转,急急地催人往下读,甚至仿佛无形中有一种隐秘的力量号召着我快点结束这一章的阅读,好能知道这一章不过真是杨先生妙笔描绘的另一个梦,一个“彻头彻尾完全是梦”,当我读完,杨先生笔下又是他们仨的温馨日常画面。

轻松的笔触突然被一个电话改变,一个通知钱先生必须去开的会,连杨先生都不能代替,也无法请假。初读的时候,我以为是某场政治运动,致使钱先生必须独自去“开会”,但是看着杨先生的叙述变得急切和彷徨,我的心也跟着悬着了。看到她们母女终于找到了钱老,还没来得及放松情绪,故事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压抑,虽然杨先生的文字没有过多着直白地述此后的种种泣血的场景,而是一直以描述梦的方式叙述。但是读着,悲切的情绪就是慢慢滋生了,特别是梦里梦。看到杨先生写到自己独自一人白日照顾着钱先生,晚间在梦里看到阿瑗的活动,阿瑗很忙,只有周日能来古驿道相聚。读至这里,心里还在想着:呀,终于还是要变得轻快了呀。

阅读第一章“我们俩都老了”的时候,就对杨先生描述自己的梦以及她和钱老的关于梦的解读心生莞尔,那时候还没有过多地了解这本书的前后,还以为一直就是这样温温暖暖地笔触,书写着她们一家晚年的各种平常事。

第一章最后一句“钟书大概是记着我的埋怨,叫我做一个长达万里的梦。”成功地引起了我读第二章的欲望,哪知翻开第二章后,故事由日常欢乐的画面陡转,急急地催人往下读,甚至仿佛无形中有一种隐秘的力量号召着我快点结束这一章的阅读,好能知道这一章不过真是杨先生妙笔描绘的另一个梦,一个“彻头彻尾完全是梦”,当我读完,杨先生笔下又是他们仨的温馨日常画面。

轻松的笔触突然被一个电话改变,一个通知钱先生必须去开的会,连杨先生都不能代替,也无法请假。初读的时候,我以为是某场政治运动,致使钱先生必须独自去“开会”,但是看着杨先生的叙述变得急切和彷徨,我的心也跟着悬着了。看到她们母女终于找到了钱老,还没来得及放松情绪,故事就开始变得越来越压抑,虽然杨先生的文字没有过多着直白地述此后的种种泣血的场景,而是一直以描述梦的方式叙述。但是读着,悲切的情绪就是慢慢滋生了,特别是梦里梦。看到杨先生写到自己独自一人白日照顾着钱先生,晚间在梦里看到阿瑗的活动,阿瑗很忙,只有周日能来古驿道相聚。读至这里,心里还在想着:呀,终于还是要变得轻快了呀。

但是时间在不停地流逝着,随着“堤上的杨柳开始黄落,渐渐地落成一棵棵秃柳。”,,梦里的梦也开始变得“不复轻灵”,渐而“变得很沉重”。当秃柳绿成荫,阿媛住院休养了,后又开始化疗了,渐至进食困难、靠他人用勺子润湿嘴唇,后而“她直闭着眼睛睡”。终于,阿瑗再次来到了古驿道,甚至轻健地到船上与父母相聚,只是钟先生却叫阿瑗“回自己的家去”,阿瑗便“笑眯眯地放心了。她眼里泛出笑来,满面鲜花一样地笑”着回家了。梦里梦结束了。

“杨柳又变成了嫩绿的长条,又渐渐黄落,驿道上又满地落叶。”,钱先生终是从一程一程不停前进的船上消失了,杨先生终于回到了三里河的家,只是家“已经不复是家”,“万里梦”终于也结束了。而我却始终觉得这一切就是一个梦里梦,醒后依然是他们仨相扶相持的日常,但是杨先生再也没有着墨写她们从梦里梦醒来的情形,初读之,觉得非常遗憾,但是今天当我了解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后,才知道这就是他们仨失散的真实写照,只是杨先生选择了一种特殊的叙事方式,来回忆这段悲恸的旅程。

不知是不是第二章给我太多情绪的触控,后面的第三章虽然杨先生平淡,叙述着她们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经历,读完也没有留下多少的印象。脑海里散散落落的画面是他们初到巴黎钱先生摔断牙、找房子、做早餐、杨先生学做红烧肉、剪虾须,初为父母的幸福日常、回国后的动荡生活一家人的分离与重聚以及艰难度日、阿瑗的从不被爷爷放在心上到得意非凡的“吾家读书种子也”的成长、特殊年代一家人的生活记录;直至后来经历半生动荡和沉浮,终于在三里河的四间房的寓所安顿下来了,有了一个家。一家人在新的时代中,不求名,平静快乐地生活的平常画面。特殊时代下,悲怆的生活经历,杨先生都是一笔带过,大概只有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的人才能真正地体会蕴藏在这些看似“秀恩爱”、“秀幸福”的文字下的沉重。而我只是羡慕他们仨,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团结,并不在乎被秀一脸。

但是“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地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还在寻觅归途”。这些明明是最最沉重的死别,在故事的结尾杨先生用仿佛说别人的故事一样娓娓道来,戛然而止。

全书读完,内心隔日还难平复,心中对钱杨二老的敬佩又再生许多,希望她们仨在另一个世界永远的相扶相持,开心快乐地在生活在一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我们仨》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我们  我们词条  《我们仨》读后感词条  
笔记四大名著

 《西游记》读书笔记

《西游记》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郭老师让我们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去看了一遍,并且写了笔记。其实我小时候已经看了一遍,但是现在重新看一遍,还是那么引人入胜,耐人回味。...(展开)

笔记

 《远大前程》读书笔记

1、一句话,先是太胆小,明知不该做的事却不敢不做;后来也还是太胆小,明知该做的事却不敢去做。2、世界上形形色色的骗子,比起自骗自的人来,实在算不上一回事。3、我...(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