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从这本书的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它是从两个方面对曾国藩的经历、性格、为人、处事进行分析。上半部分主要写曾国藩在官场上如何从一个“愤青”慢慢地蜕变为“老奸巨猾”的官场能手,从而有更多的机会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其中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在面对耻辱与病痛的双重折磨时,曾国藩的坚韧不拔与伟大情怀,那么透视他的经济生活,我们又会发现一个怎样的曾国藩呢?

清朝后期的腐败现象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源于对京官的薪金制度,按我们通常的理解,在朝廷当官一定比在地方当官收入多,因为级别更高、声望更大,但其实不然,清朝为了节约开支,给京官们每年发很少的俸禄,但在朝廷当官无论是住房,还是选购衣物,亦或是平常的社交应酬,都要配得上朝廷中央的官制威仪。我们以曾国藩进京之初的翰林院检讨等职务为例,所有的工资福利加起来,一年的收入不过一百二十四两,但道光二十一年,曾国藩的衣食住行及各项文化消费支出,共计四百五十八两,也就是说这一年曾国藩的财政赤字为三百多两。这么巨大的赤字怎么弥补,就必然会导致很多京官的贪污腐败,以权谋私,所以,清代的“底薪制”表面上为国家节省了财政开支,其实惩罚的是奉公守法的清廉之员,方便的是贪墨之徒。其实,“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有很多想为百姓谋福利的好官,清朝的社会现象并不能说明当时人的本性如何贪婪,只能说明清朝财政制度是何等的扭曲,一个遵纪守法的官员要面临何等巨大的经济压力。而且大官贪小官,小官贪百姓,最终受苦的,还是天下的大众平民。这也势必导致清朝后期的严重腐败与动乱。

清朝的“低薪制度”不但体现在京官上,更体现在军队中,其实清代军官和士兵的收入也不高,但他们也要吃喝、也要养家,这点儿收入根本满足不了他们的生活和官场应酬的需要。所以,本来以练兵打仗为首要任务的部队纷纷开辟第三产业,士兵们做点小买卖,军官们则更是动用军事装备赚钱,至于平时的操练,能不去就不去,实在推脱不掉就找人代替,所以貌似做生意才是部队的第一职业,练兵反倒成了副业,这样的军队,拿什么出战斗效果?!

曾国藩却没有如此,他以睿智的眼光发现了清朝军队的弊病,所以他创建湘军时,在制度上最引人注目的一点,就是实行厚饷原则,对于高级军官,曾国藩更是采用高薪养廉的政策,工资甚至到达同等级别正规官兵的三到六倍,这样就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军队不用为自己的生活发愁,可以一心一意地艰苦训练,为国出力。

曾国藩是湘军的最高统帅,怎么分配工资,国家的报销经费怎么花,全是他一人说了算,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想贪污点儿,简直是易如反掌,但曾国藩却没这么做,甚至看起来他比之前更穷了。第一个原因是曾国藩出山打仗时发过“不要钱”的誓言,作为以圣人自居的他绝对不会违背誓言;其次,曾国藩深知廉洁才出战斗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己在钱上面就不干净,何以要求他人?最后,曾国藩知道,奢侈的生活环境不利于子孙的发展,他担心往家里寄的银子太多,反而败坏了家风。那么曾国藩的钱都用在哪儿了呢?首先是用于军队开支,补充军饷;另外是用于地方公益事业,救济士绅百姓,而且从来不留姓名。所以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是真真切切地希望为国家培养一支好的队伍,让行将就木的大清帝国得以苟延残喘。

曾国藩的清廉不但体现在治军中。我们普遍认为随着权利的增大,人的贪念就越大,但曾国藩直到做了两江总督,还是那么清正廉洁。其实总督收入非常之高,其中的大头就是灰色收入,但曾国藩历来拒绝下级的进贡,每次下属提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去找他,他只挑选一件最不值钱的物品,其他的一律退回,曾国藩的这种做法渐渐地就形成风气,别人也不敢给他送礼了,他所有的物品都是用合法收入自给自足。当时每晚南京城两江总督府内,曾国藩秉烛夜阅公事,全家长幼女眷都在麻油灯下纺纱绩麻,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幅动人画面。

其实两江总督的花销还真是不少,这还要归结于清朝的财政制度,让人想想就匪夷所思。首先总督办理一些事物,国家不给予报销,还要自己花钱;另外皇帝和总督之间频繁地递送奏折,这些机密文件的运送一年也要花不少银子,都是总督自己出钱;还有总督身边当然要有一个庞大的办公团队,上到幕友、书吏,下到仆役、家丁,这些人用咱们现在的话说,那可是省级行政单位的公务员,薪金一定是由国家统一发放,但在清朝,他们的工资却都是由总督自行解决,国家一分钱不管。所以这些制度就让总督们的生活非常紧张,也就势必会导致官员们的贪污腐败。但曾国藩却没有同流合污,以至于终身都非常清贫,就连最后的遗产也比其他官员少了太多太多,一项就是被命名为“富厚堂”的宅第,另一项就是给家人的书籍。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是一个很彻底的清官,但他和海瑞这种清官还有很大不同,海瑞是宁折不弯,只承认表面上的规章制度,面对官场潜规则决不妥协,但这种清官只能成为官场上的公敌,无法办成一些真正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大事。但曾国藩则不然,他做事更看重效果,而非虚名,他看起来是同流合污,但这样做的目的只不过是能让自己在官场上生存下去,从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来实现自己为国为民的政治理想。所以,他的选择,远比做“清官”更复杂,更沉重,因此,他才具有大力量,才能成就大事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后感  曾国藩  曾国藩词条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侧面  侧面词条  正面  正面词条  
笔记

 《有一种智慧叫包容》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有一种智慧叫包容》这本书,受益匪浅。或许是生活的阅历让我对这一字一句理解得淋漓至尽,从而让我变得稳重而成熟。不会意气用事,不会任意妄为,不会得理不饶人...(展开)

笔记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读后感

今天我继续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仔细学习了其中的四、五、六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了解到这位教育大师为何能有如此强大的教育影响力。这主要源自他...(展开)

笔记

 《孤独之旅》读书笔记

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简单——讲述了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然而越是简单的故事,往往越是深入人心——因为它们的作者抛弃了华丽的笔触与峰回路转的情节,选择了一些更能体现事物...(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