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西游记不仅仅只有师徒四人,也有很多很多妖怪,其实也不仅仅如此,也还有很多很多这个美女,比方说这个女儿国国王就真的太漂亮了,那么其实也不仅仅只有女儿国国王这一位美女了,话说西游记前后不知道有多少美女了,现在有人做了一个盘点,那就是盘点了西游记排名前50的美女,到底哪些美女上榜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
1、唐僧母亲殷温娇(马兰扮演)
唐僧的母亲,雍州鄠县(今陕西户县)人,是当朝丞相殷开山的女儿,生得“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所谓“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位小姐还有个小名叫“满堂娇”,也就是济济一堂的人就属她娇美。只可惜时运不佳遇上海贼,和考取状元的丈夫陈光蕊没能长相厮守。
2、嫦娥仙子(邱佩宁扮演)
嫦娥,上古时期三皇五帝之一帝喾(天帝帝俊)的女儿、后羿之妻,其美貌非凡。神话中因偷食后羿自西王母处所求得的不死药而奔月成仙,居住在月亮上面的广寒宫之中。
3、西梁女儿国国王(朱琳扮演)
西梁女国的国王,女儿国一国俱是女子,而无男儿,故唐僧师徒经过此地时,国王得众女官告知唐僧相貌英俊,便决心招唐僧为夫,留在女儿国当国王,并称其为御弟哥哥。该国王温柔美丽,善良痴情。
4、金圣宫娘娘(詹萍萍扮演)
朱紫国国王的王后,国色天香,在一年的端午节中,麒麟山上太岁府里的赛太岁贪图其美色,前来掳走了金圣宫娘娘,致使国王卧床一病不起。三年后,唐僧师徒路经朱紫国,孙悟空治好国王的病,并答应救回金圣宫。
5、万圣公主(张青扮演)
万圣公主是乱石山碧波潭万圣龙王之女。用《西游记》灞波儿奔的话就是“那公主花容月貌,有二十分人才”。万圣公主招九头虫为驸马。
6、高翠兰(魏慧丽扮演)
高小姐本是个娇滴滴的大家闺秀的形象,住在高老庄,家中只有年迈的父母双亲和一些佣人,颇有资财。高小姐性格胆怯、害羞。一日遭地方土匪抢婚,被因调戏嫦娥而被贬下界藏身于此的猪八戒遇到而得救。
7、玉兔精(李玲玉扮演)
玉兔精原是广寒宫捣药的玉兔,在广寒宫时被素娥仙子打了一拳。因而怀恨。素娥下界投生天竺国皇室,玉兔为报私仇也私自下界,在毛颖山中兴妖作怪,手使一条名叫捣药杵的短棍,善于多端变化。她摄去素娥转世的天竺国公主,扮成假公主。
8、斑衣鳜婆
灵感大王想吃唐僧,却被悟空八戒暗算打伤,心中烦恼,无计可施。这时斑衣鳜婆献妙计,让灵感大王使法术让天气变冷,河水结冰。唐僧师徒果然中计,趁结冰时过河。早有准备的灵感大王顺利将唐僧和白马捉去。
9、蜘蛛精
蜘蛛精是《西游记》第72集73回所描写的七个女妖。唐僧照例充当了故事的引子,被捉取,孙悟空在盤丝洞见到这七个女妖正在洗浴,因有「男不与女斗」之虑,所以让猪八戒去打。猪八戒一见美丽的女妖,春心荡漾,却被蜘蛛精从肚脐孔冒出的丝绳紧紧缚住。
10、年轻村姑相白骨精(杨俊扮演)
白骨精是第一个想吃唐僧肉以达到长生为不老为目的的妖精,先变成十八岁的漂亮少女,再变成一个八十岁的老婆婆,后变成年迈力衰的老翁。但三次都被神通广大的孙悟空识破。
11、杏树精(王苓华扮演)
话说唐僧一行辞了祭赛国,到了那荆棘岭上,却不合,被群雅妖劫持,有四者唤作孤直公,凌空子,拂云叟,劲节公是为其首领,更有名杏仙者见色起意,“尽有仰高之情,圣僧岂可无俯就之意”,却不料那唐僧,辜负了美女好意。
12、蝎子精(李云鹃扮演)
蝎子精论姿色恐怕不及以上多个妖怪,但是应该不差哪去,最重要的是,蝎子精是所有女妖中最给劲儿的女妖怪。连如来都被她蛰了一口,疼痛难忍,这等魄力何妖可有?蝎子精凭借自己的倒马毒勾连败悟空和八戒,世上也只有可以相生相克的卯日星官可以克制这个妖怪了。
13、玉面狐精(郑益萍扮演)
玉面公主,小说《西游记》中的角色,是一只狐狸精,万岁狐王的女儿,系牛魔王二妻,住在积雷山摩云洞,最后被猪八戒打死。详见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14、铁扇公主(王凤霞扮演)
铁扇公主:又叫罗刹女,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人物,乃得道的仙人,长得漂亮俊俏,与牛魔王是结发夫妻,生有一子红孩儿,住在翠云山芭蕉洞,拥有法宝芭蕉扇。
15、怜怜(何晴扮演)
16、真真(沈慧芬扮演)
17、爱爱(杨凤一扮演)
三人本是观音、文殊、普贤菩萨所变化,特意在此考验唐僧师徒向佛之心。
18、兜率宫红衣道童(许晴扮演)
太上老君旁边小童女。
19、金鼻白毛老鼠精
三百年前因在灵山偷吃香花宝烛,后被李天王哪吒父子拿住,饶了不死,因此拜李天王为父,哪吒为兄。下界后改名为地涌夫人。她先在黑松林变为落难民女,意在抓住唐僧,采他元阳来成就太乙金仙,虽然孙悟空百般劝说,但是唐僧终将白鼠精救下,并一起来到镇海禅林寺。
20、比丘国美狐
《西游记》第七十八回“比丘怜子遣阴神,金殿识魔谈道德”比丘国美后白面狐狸。一小女子,年方十六岁,——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进贡与当今;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陛下不分昼夜,贪欢不已,如今弄得精神瘦倦,身体羸弱,饮食少进,命在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