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为了改变地中海地区的力量对比,并且保持对地中海的控制权,英国迫切的需要对意大利进行打击,削弱意大利海军在地中海地区的海上作战力量。经过了惊喜的准备后,英军决定主动寻歼意大利舰艇,于1940年11月发起了夜袭唯一亚平宁半岛塔兰托的意大利海军驻泊地的战役。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场战役改变了现代海战的作战模式。从此,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主导地位逐步确立起来。
1、夜袭塔兰托
塔兰托位于靴形亚平宁半岛的“后跟”,是意大利最大的海军基地。1940年7月15日,意大利战列舰“杜伊里奥”号完成现代化改装;8月2日,新型战列舰“利里·奥托”和“维多利奥·维内托”号编入舰队,意大利在地中海地区的海上力量大大增强。与意大利海军相比,英国地中海舰队无论在舰艇数量还是装备性能上都处于劣势。为此,英国地中海航母部队司令利斯特少将提出夜袭意军港塔兰托的计划,打算主动进攻意大利海军驻泊地。
整场战役中,英军损失2架“剑鱼”鱼雷攻击机,取得了击沉意大利海军战列舰1艘,击伤战列舰3艘、巡洋舰和驱逐舰各1艘的战果。这次战役改变了二战初期英意两国在地中海地区的海军力量对比,使英军在地中海地区取得战略优势。当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战役的结果对地中海地区海军力量的消长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对世界各地的海上形势也有深刻影响。”
2、夜袭塔兰托的意义
夜袭塔兰托在现代海战史上写下了惊人的一笔。它不仅极大削弱了意大利海军舰队,迫使意军幸存的军舰撤离塔兰托,不敢再到东地中海地区活动,而且证实了航空母舰及其舰载机的战斗力,奠定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地位。英军在此次作战中,有不少值得称道之处。
敢为人先。二战初期,“巨舰大炮”主义仍主导着世界范围内的海上战斗和各国海军发展,超级战列舰被奉为“海战之王”,航空母舰还没有走到海战舞台的中心。尤其是早期的航空母舰底部装甲较薄,各种战术技术性能不高,各国更热衷于建造和运用装甲厚、火炮口径大的战列舰和巡洋舰。关于舰载机的使命任务和作战运用,也存在不同认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舰载机不如陆基飞机。
当英国海军部提出专门研制一种可以挂载鱼雷的飞机时,空军部仍坚持认为舰载机也要挂载炸弹。当时,以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司令坎宁安为代表的海军将领们,敏锐地察觉到舰载机将在海上作战中发挥巨大作用,大胆决定以挂载鱼雷的舰载机为主力,以航空母舰突袭意大利经过长期建设、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塔兰托海军驻泊地。这一大胆举措,改变了现代海战的作战模式,初步奠定了航空母舰在现代海战中的主导地位。
充分准备。战前,英军选派得力空中侦察员保持对意大利海军驻泊地、特别是塔兰托的严密侦察,并组织专家对最新情报进行深入研判,准确掌握了塔兰托港内的驻泊和防御情况。针对意军舰艇周围布设深度8米的防雷网、港内水深有12米的实际,英军将鱼雷深度设定为10米。同时,英军还为鱼雷加装磁性引信,并组织参战飞行员进行夜间高空俯冲、超低空投弹的针对性训练。另外,通过调查前期训练中3架“剑鱼”鱼雷攻击机失事的原因,英军找出了导致发动机停车的原因,从而避免了在攻击塔兰托时可能发生的事故。一系列充分细致的战前准备,有效保证了英军后续攻击的顺利进行。
3、夜袭成功的原因
巧妙佯动。此次夜袭战成功的关键在于保证行动的隐蔽性和突然性。航渡接敌过程中,英军舰队采取了伪装和佯动行动,掩盖己方作战意图。11月9日,4支英国运输船队先后起航,分别在埃及和马耳他、埃及和希腊之间佯动运输。突击塔兰托的舰艇编队跟随在亚历山大港至马耳他岛运输船队后面,伪装成实施伴随护航。在主力突击群准备突袭塔兰托时,英军还安排3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航渡至奥特朗托海峡,截击通常在夜间从奥特朗托、布林迪西和巴里横渡亚得里亚海的意大利护航运输队,以达成战术佯动的目的。此举不仅成功吸引了意大利的注意力,掩护了主力突击群的行动,而且还击沉意大利一支运输队的全部4艘商船,击伤了为其护航的鱼雷艇,在重创意大利海上航运的同时,严重挫伤了意方士气。
周密协同。为确保突击的有效性和整个海上舰艇编队的安全,英军精心细化了作战方案,将参战兵力分为突击群(由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组成)、掩护群(由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组成)、侦察群(由驻马耳他的飞机组成)、佯动群(由巡洋舰、驱逐舰组成)和扩大战果群(由驻希腊机场的轰炸机大队编成)。侦察群、掩护群、突击群和佯动群之间密切配合,成功迷惑意军,达成了掩护后续突击行动的目的。在鱼雷攻击机突击塔兰托驻泊地过程中,英军将有限的舰载机分成两个波次,且在每个波次中编配2架各携带16枚照明弹的飞机。科学合理的协同配合,保证了针对要害目标突袭计划有序实施,实现了以小代价取得大战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