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历史杜甫这位诗人,大家可能都非常熟悉,毕竟他的诗词可是出现在我们学习的课本当中,作为一代诗圣,他的一生都是非常夺目的,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为什么他的一生都是穷困潦倒的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杜甫穷困潦倒的根本原因,的确很难说清楚,因为,杜甫穷困潦倒的原因太多了,要说起根本原因,反而不太好了解。
很多人可能都听过,事物内因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我想还是通过内因,来寻找本质的原因。
那么,在寻找答案之前,我先把一些外因剔除,其中主要就是安史之乱。
这场战乱不光是杜甫,就连皇帝都仓皇的逃往蜀地,所以说,这场战乱的确可以引起穷困潦倒这样一个事实。
但很显然,只要有战乱,九成以上的人都可能穷困潦倒,这并不能成为根本原因。
先说杜甫的生平。
其实,他的家庭,并不是一个大富大贵的人家,却也不是普通人家,他属于书香门第。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是一代文坛领袖,格律的重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对唐朝诗歌,乃至整个中国的诗歌,都是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文学史上,不可能少了杜审言的位置。但问题是,杜审言除了文学上的巨大贡献以外,其他方面又如何呢?在历史上,杜审言是一个有能力的狂人,但不是一个治国理政的能人。他的狂,体现在对自己文章的自信,甚至狂到认为苏味道看到自己文章会羞死。
这样一个狂人,当官的水平却并不高,只当过地方的小官,他凭借自己的文章,进入中央,也没有进入政治的核心。只是当成是一种词臣来对待。
这种任命,对于杜审言来说,实际上是合适的,但问题是,他还是不死心,希望通过自己文章作为跳板,最终达到治国的梦想。
但事实证明,他的政治嗅觉相当差,居然想到结交张易之兄弟,这种为文人所不齿的行为,终究害了杜审言。
杜甫的确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君子,所以,他的人品,至今都闪烁着光芒,但他不是一个小人,那就意味着,他永远不可能做成什么大事情。在杜甫死后七百多年后,明朝有一位哲学大师,想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他提出了知行合一的观点,也诠释了,立德和成事的关系。所以,王阳明成功了,他做事的时候,很小人,立德的时候,很君子。而杜甫,始终没有想明白这件事,所以,即使没有安史之乱发生,他的生活也可能穷困潦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