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倭寇的事情,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倭寇为什么那么厉害,还有这个倭寇的战斗力为什么那么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感兴趣的可以一起来简单的讨论讨论了,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过了,所以就速度的来分析揭秘看看吧,看看具体的内容了。
通常说到这个话题,好些人都会大谈特谈倭寇的可怕之处。但倭寇真正可怕之处,却超出了军事范畴,最致命的强大原因,正如明朝嘉靖年间“倭寇克星”朱纨的怒吼: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
首先需要纠正一个误会,这里的“中国盗”,并不是指倭寇里的中国人。虽然有一种甚嚣尘上的观点称“倭寇里绝大多数是中国人”,但原始的史料告诉我们,在倭寇肆虐东南沿海的二百年里,大多数时候,都是百分百的日本真倭,只有嘉靖年间的一个时间段,才有部分中国人参与。即使如此,哪怕放在中国人汪直做倭寇“老板”的年代里,真正破坏力大战斗力凶悍的,依然是其中的“真倭”。
那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套江湖片里的话翻译:消灭来窜犯的倭寇容易,但是铲除与倭寇狼狈为奸,共同荼毒中国百姓的内鬼,却是万分的难!倭寇能够横行东南,就因太多内奸作祟!
对照明朝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赤地千里的悲惨场面,这句话绝非随便说说。甚至说出这句话的朱纨,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因为在倭寇肆虐,几十个倭寇就敢在沿海烧伤抢掠的嘉靖年间,这些倭寇能闹这么大动静,最大的助力,就是有“带路党”支持:浙江福建沿海的士绅豪族,以及明朝朝中为他们代言的官僚们。这些道貌岸然的精英,才是倭寇最大的帮凶。才是倭寇如此“强悍”的背后助力!
他们,就是朱纨所说的“中国盗”!
拜明朝开国后,二百多年来优容士大夫的政策所赐,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沿海的士绅家族,已经形成了一个实力异常强大的利益群体,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叫他们从传统海禁政策里,看到了肥的流油的“商机”。于是长期嚣张肆虐的倭寇,自然与他们一拍即合。开始的时候,还是给带个路通风报信,发展到后来,更是出钱出力,联手走私烧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沿海百姓的血!
所以,为什么以日本战国时代战场败将为主的倭寇们,能够在中国东南沿海肆意妄为?因为这些“中国盗”,除了给倭寇提供带路方便,更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后来俞大猷奏折里的话说:就连明军的造船技术和造火炮的技术,都被他们转手倒卖给了倭寇。也正是在这样的支持下,散兵游勇的日本倭寇,才在嘉靖年间变得正规化,有了比明军更精良的火铳装备,甚至更有规模化的军事建制。对上卫所制度下长期散漫的明军,一度压倒优势!
可以说,正是这些“中国盗”,像催化剂一样,促成了凶残倭寇,在嘉靖年间的“升级”,从昔日的海盗团伙,进化成强大武装集团!
而到了嘉靖中期的时候,这种“倭患”更成了新模式:沿海的匪徒与日本倭寇勾结成团伙,各路沿海士绅提供便利条件,竟然都在中国海岛上建立了走私基地,典型双屿岛,在今天好些日本专家嘴里,这个岛还被称为“十六世纪的上海”,它上面有森严的堡垒,强大的贸易吞吐量,倭寇烧伤抢掠的财物,全都在此地交易。甚至连当地的地方官员军队,也都为其大开绿灯。好些“专家”管这个叫“资本主义萌芽”,其实这所谓萌芽,就是沿海军民的血泪喂肥!
而嘉靖二十七年,“倭寇克星”朱纨,这位战功卓著的大明铁血统帅,也看到了双屿岛,这颗中国东南沿海的毒瘤。终于下定了这个决心:割瘤!
嘉靖二十七年,明朝历史上著名的“双屿岛之战”打响了,调集重兵的朱纨,亲自冲在第一线,摧枯拉朽的战斗,仅仅一天时间,就将这个中国沿海倭寇巢穴彻底摧毁,大批欠下累累血债的日本葡萄牙强盗,成了明军的刀下鬼。随后乘胜追击的朱纨,又陆续捣毁了多处沿海倭寇巢穴,嘉靖中期赫赫有名的老辈倭寇头领,更几乎被一网打尽!眼看号称“横行”的明朝倭寇,就要被朱纨一网打尽!
而就在这关键时刻,那些躲在倭寇背后的“中国盗”出手了,当朱纨在前线浴血绞杀倭寇时,大批福建籍的明朝官员们,竟然巧舌如簧谩骂朱纨,胡说朱纨滥杀无辜百姓,甚至就连被朱纨剿灭的葡萄牙殖民团伙,竟都被这帮人说成来朝贡的商人。尤其是御史陈九德等人,奏折写的更是无耻加恶毒,终于惹得不明真相的嘉靖皇帝,做出了惩治朱纨的决定。蒙冤的朱纨悲愤自尽,留下这句悲愤警句:去外国盗易,去中国盗难!
所以,当同样手段强硬的胡宗宪就任总督,对沿海士绅家族采取软硬兼施的政策,强力清洗掉这些“中国盗”,断绝倭寇的内应支持后,戚继光俞大猷等英雄部队,就这样横空出世,把欠下累累血债的倭寇,彻底追杀到安南,全数碾压干净!
但“中国盗”的教训,明朝显然没有吸取,到了明末凄风苦雨的崇祯年间,那些手握巨额财富的东林党们,扮演了与倭寇时代“中国盗”同样的角色:和平年代拼命捞钱,不惜勾结外敌,逼的崇祯活活上吊后,再争着出来卖身投靠。但他们比那些勾结倭寇的“中国盗”还悲催的是:倭寇至少还能和“中国盗”勾结一下,换成李自成与清朝,遇上这些叛徒,基本就是杀杀杀!明末祸国殃民的几位巨贪,比如陈演丁魁楚,骗崇祯骗了一辈子,却被李自成和清军清理门户!
去中国盗难,这个道理,任何年代都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