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忠是忠臣,但他的品德和才能都不足以支撑他担任唐朝相位。在如此重要的官职上,杨国忠没为国家带来正面影响不说,还专权误国,败坏超纲,他和安禄山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在安史之乱这起事件当中,杨国忠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人物,可能以往大家会把注意力放在杨贵妃还有唐玄宗身上。那今天正好就来聊聊杨国忠,看看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杨国忠为人
杨国忠,本是无赖子,品行不端,放浪不羁,嗜酒赌钱,在家里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向来为族中人鄙视。后来,族妹杨玉环“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得了唐明皇李隆基宠幸,荣升贵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人都跟着沾光,几个姐姐都封为国夫人。
杨国忠善于钻营,拉紧族妹杨贵妃的衣襟,随之飞黄腾达,一路扶摇直上,李林甫死后,当上了右相,爵位卫国公,权高位重,声名显赫。
身位高位,杨国忠的才德不配显现出来,没有治国才略,趾高气扬,卖官鬻爵,跋扈专权,任用私人。两次征讨南诏,皆大败,使南诏脱离唐王朝的统治。
对内,由于开始站队李林甫,屡屡发难太子李亨,与太子的矛盾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对外,和安禄山结怨,在唐玄宗面前打着安禄山的小报告,说他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
你天天在皇上面前说安禄山谋反,没有制约机制,军事上又毫无防范,这不是逼他造反吗?
安禄山造反
势力的不断壮大,逐渐滋长了安禄山的野心。安禄山造反前兼统三道节度使,拥有天下三分之一的兵权,还兼理民政和财政。安禄山也担心哪天唐玄宗真的听了杨国忠的话,把自己给免了,就像对待名将王忠嗣一样,落个暴死的下场。于是一不做二不休,起兵造反,名为诛杀杨国忠,实夺取唐朝政权。“渔阳鼙鼓动地来”,强大的唐王朝由盛转衰,开始走下坡路。之后,藩镇割据,中央权威江河日下,再也不复“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世。
安禄山造反,杨国忠不以为忧,反洋洋自得,说安禄山造反,没有人会跟从,自寻死路。等叛军到了潼关,又惊慌失措。哥舒瀚坚兵蹲守,李光弼等突击安禄山的老窝,形势有所好转时。杨国忠逼哥舒瀚出兵迎敌,结果兵败,失去了潼关,关中大门敞开,大好形势毁于一旦。
唐玄宗仓皇而逃,向蜀郡避难。走至马嵬,太子李亨和高力士等人暗中谋划,唆使乱兵杀了杨国忠全家、杨贵妃的几个姐姐,杨玉环也被逼自缢身亡。
专权误国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尽当时的凄凉。
“安史之乱”长达8年,给中国北方带来巨大的灾难,“数百里州县,皆为废墟”。据《唐会要》记载,战乱伊始,全国在籍人口900多万户,5年后,就剩下190多万户口。
安禄山的谋反,与唐玄宗的纵容、缺乏制约有很大关系。
李林甫为排斥异己,任用蕃将,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李林甫在位时,老谋深算,无德而有才,将安禄山看得死死的。安禄山见李林甫,“每见,虽盛冬,常汗沾衣”,并将李林甫的喜怒当作对他的态度,惶惶不可终日。到了杨国忠时,安禄山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杨国忠看不能制服他,就将矛盾激化,导致安禄山怕被玄宗猜疑,狗急跳墙,造反谋乱。杨国忠,德不足以服众,才不能治国,尸位素餐,天怒人怨,不死其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