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历史上杨家将共有几人 杨家七子是真的吗

杨家将的故事发生在宋朝初年,杨业和杨六郎保家卫国的事迹在当时便已传遍街头小巷,一直流传至今。不过后来经过各种演义,杨家七子各个都有了名气,而且除了男将,杨门女将也是美誉不断。那在历史上,杨家七子是真的吗?实际上,在北宋史上,真正能留下名字的只有四人。今天就准备趁此机会,跟大家讲讲杨家将的历史,了解其中的真相,要是感兴趣的话就千万别错过啦。

1、无敌杨业

杨业“善骑射”,年方弱冠时被北汉世祖刘崇赐姓刘,名继业 。刘继业“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宋太宗即位后,决心拔除北汉这根依附辽国的毒刺,彻底结束中原地区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完成统一大业,于是御驾亲征北汉。

刘继业多次与宋军交手,屡遭败绩,终于认清北宋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和民心所向的事实,力谏北汉第四帝刘继元反辽降宋。刘继元走投无路,终于降宋(另说:刘继元降,刘继业仍据称苦战。宋太宗令刘继元劝降,刘继业接信后北面拜泣,解甲降宋)。

宋太宗素闻刘继业英名,恢复其杨姓,改名杨业,并发挥其擅长边境作战特长,委任他担任代州(今山西省忻州市代县)知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负责抗击辽国

宋太宗好了伤疤忘了疼,为收复燕云十六州,再次大举攻辽。杨业担任副帅,协助主帅潘美督师北伐,连取云州、应州、寰州、朔州四州。后因战事不利,宋太宗诏令将四州百姓集体内迁,令潘美率部保护百姓。

此时,寰州被十余万辽军攻陷。杨业审时度势建议潘美等人逐次撤退,节节抗击追兵,保护三州百姓安全内迁。

这条良策遭到以王侁(shēn)为首的嫉贤妒能者的冷嘲热讽:“您统领数万精兵,却畏懦如此!……您素来号称杨无敌,现在遇到强敌却怯懦避战,莫非对朝廷起了二心?”

杨业被他们阴阳怪气的唱和激怒,决心率部死战明志,他请求潘美在陈家谷口安排布下口袋阵,自己充当诱饵聚歼追兵。

辽军探知杨业孤军深入,定计设伏,与杨业交战时故意步步败退。杨业中计被围困,死战突围。他平时“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他不忍心仅存的百余人部下全军覆没,含泪道:“你们都是有父母妻子的人,犯不上与我一起战死。你们赶紧逃命回去,把详情上报天子。”士卒们“皆感泣不肯去。”

杨业从寅时(凌晨三时至五时)与敌接触,苦战至巳时(上午9时至11时)。“领麾下兵阵于谷口”的王侁等人“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潘美无法制止,得知杨业中计战败后,立即率部后撤。

杨业依照原定计划率残部与辽军“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见谷口空无一人,杨业悲愤得“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次子杨延玉为保护父亲,战死沙场。侍卫们全部战死后,杨业如同负伤的雄狮锐不可当,后因战马重伤被摔落马下,“遂为契丹所擒。”杨业拒绝了辽国的威逼利诱,慷慨陈词:“皇上待我恩重如山,我本期望讨贼捍边回报皇恩。不料壮志难酬,被奸臣迫害,导致王师败绩,我还有什么脸苟且偷生!”于是,他"乃不食,三日死。”

2、战神六郎

杨业的长子杨延朗(后改名杨延昭),从小喜欢玩排兵布阵游戏,曾被父亲赞赏:“这孩子最像我!”长大后,杨延昭每战必随父亲驰骋疆场。在北伐军攻取四州期间,杨延昭担任先锋。他率部急攻朔州城时,手臂被流矢射穿,血流如注。他拔去箭头,愈战愈勇,终于攻取朔州。

杨业殉国后,杨延昭子承父业,被朝廷派往抗辽最前线遂城(宋辽界城)戍边。 999年冬,辽军大举进攻遂城,“攻之甚急,长围数日”,打得遂城军民“众心危惧。”杨延昭临危不惧,令城内所有丁壮到城墙集合,分发兵甲器械,众志成城守城。恰逢滴水成冰季节,杨延昭令人连夜提水浇灌城墙。天明时,辽军发动攻击,却因水已被冻成坚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杨延昭不战而胜,缴获无数战利品,以战功升任莫州刺史。

宋真宗接见杨延昭询问边防事务,杨延昭对答如流,“帝甚悦”,指着他对诸王道:“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名将,他统率军队镇守边塞,颇有其父风范,非常值得嘉奖!”

辽军于次年冬卷土重来。杨延昭派精兵在羊山(即杨山,今河北徐水西)西部设伏,自己率部从北面发起攻击,“且战且退”,将辽军引入包围圈,打得辽军损兵折将、哭爹喊娘大败而逃。宋真宗接到捷报,欣慰地对宰相说:“杨延昭在遥远的边地任职,凭忠心勇猛舍死忘生报效国家,对朝廷真是忠心耿耿啊!”

1004年,辽军大举伐宋。宋真宗被迫御驾亲征到澶渊(今河南濮阳)前线。杨延昭高瞻远瞩谏言:“辽军劳师远征至中原腹地,距北部边境千之遥,人困马乏,且抢劫的财物全部放在马上。臣建议朝廷诫勉各路军队,各自扼守住险要道路,即可聚歼敌兵!我军亦可趁胜追击,夺取幽州和易州等地!”宋真宗因忙于签订澶渊之盟,不予答复。杨延昭主动出击,“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今山西广灵西南),俘馘 (fú guó:俘获斩杀)甚众。”

澶渊之盟和约签订后,杨延昭被朝廷“追叙守御之劳”,出任高阳关副都部署(辅佐都部署掌一路或数路军旅屯戍、营防守御之政令的高官)。他在屯所九年,因不通晓吏事,遂将军中所有文书与诉状交由小军官周正处理。周正趁机为非作歹,蒙骗杨延昭。宋真宗得知详情后,亲自对杨延昭进行诫勉谈话。

1014年,杨延昭病逝,终年57岁。

杨延昭一心报国,从不过问家事。他把因“英勇善战”而屡获的赏赐全部分给部下。他“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辽军被杨延昭打得心存畏惧,认定杨延昭是辽国克星。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星宿(将星)主镇幽燕北方。所以,杨延昭被辽国视为六郎星下凡,被尊称为杨六郎。

3、文广筑城

文广,杨延昭之子。他随军征讨饥民起义后,凭借丰富的军事才能被范仲淹招致麾下抗击西夏。后“从狄青南征”,战功卓著。宋英宗因“文广,名将后,且有功”,提拔他为副都总管,镇守秦凤路(今陕西西部、宁夏南部和甘肃中部及南部)。

文广被上司韩琦派往离秦州(今甘肃天水市)西北约四百里的地方修筑U犊((bì lU)),用以防范西夏入侵和保护边民。他鉴于先前宋军修建城堡时,都会遭到西夏破毁,遂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策略。他派人四处扬言,将要修建喷珠城。西夏急忙派兵前往此地破坏,杨文广趁机率部急奔络城,全面部署防务。西夏扑空后,次日清晨赶到筚銮城,因宋军防守严密、严阵以待,“知不可犯而去。”

西夏因悻悻而去而贼心不死,写信威胁杨文广:“我军将回国禀报国主,发数万精骑赶走你们!”杨文广怒发冲冠,立即“遣将袭之,斩获甚众。”部下一头雾水,问他为何追击?杨文广豪气干云道:“这就叫先声夺人!此地为两国必争之地,如果让他们得了先手,我们就难以立足了!”

初战告捷,杨文广获得“诏书褒谕,赐袭衣、带、马”的奖励。其后,杨文广兜兜转转又回到爷爷和父亲战斗过的抗辽前线。1042年,辽兴宗见北宋屡败于西夏,趁火打劫要求宋廷割让方圆约一万平方公里的“晋阳及瓦桥以南十县。” 宋仁宗急令富弼交涉,以增加"岁币"二十万(银十万,绢十万)换来和平。

文广得知辽国的无耻索求后,义愤填膺,向朝廷进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详细策略。可惜,在等待朝廷恢复期间,杨文广病逝,享年75岁。

4、佘老太君

折赛花,宋初名将折德扆(Shé Déyǐ)之女。她受父兄影响,从小习武修文,弓马娴熟,精通兵法,还将其婢女和仆人训练成武艺超群的战士,协助父兄镇守边关。15岁时,她被杨业迎娶,一起为北汉效力。北汉灭,杨业归宋,她举家随夫迁至京城开封。

她不仅是杨业的生活伴侣,更是联袂抗辽保国的夫妻搭档。她智勇双全,“用兵克敌”堪比后世亲手为丈夫擂鼓助阵大破金兵的韩世忠夫人梁红玉。

折赛花77岁时病逝,被杨家后人尊称为“郑国君太君夫人。”

佘太君与杨业育有七子,杨延玉战死沙场,杨延昭子承父业守边关,其余五子杨延浦、杨延训任供奉官(宋武官名),杨延瑰、杨延贵、杨延彬均为殿直(宋武散官名)。

杨家将虽然仅有四人青史留名,但杨家父子夫妻抗敌保国的英勇事迹发生于北宋初期,至北宋中叶,已成为天下广为人知的英雄传说。

北宋因施行重文轻武国策,导致屡遭辽国和西夏痛殴,只能靠送岁币买来短暂和平,以至积贫积弱,最终被金国灭亡。中原遗民饱受外敌入侵,铁骑践踏,更加追思开国时浴血保家卫国的杨家将。在说书艺人和文人的共同努力下,至明朝,歌颂抗敌爱国的《杨家将演义》横空出世,把杨家将英雄群像镶嵌在历史画廊中,激励中华民族永远学习并铭记抗击外侮的英雄们!

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不崇敬英雄的民族是软脊梁的民族,崇洋媚外的民族更是注定被灭亡的民族!中国,过去,现在,将来,永远不缺乏为祖国挺身而出的英雄!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杨家  杨家词条  杨家将  杨家将词条  共有  共有词条  真的  真的词条  历史  历史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