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徽是东汉末年隐士,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徽总共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与刘备相遇,为其推荐“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第二次是司马徽想要拜访徐庶,但徐庶决意前往许昌,此后司马徽又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其实司马徽年纪也不大,但因为性格原因不愿出仕。很多朋友好奇司马徽为什么叫水镜先生,其实这跟司马徽的为人有关,他学识渊博,识人准确,看待凡事都能像水一样透彻,因此被庞德公称为“水镜”。
1、南下荆州
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端庄高雅,学识渊博,尤其擅长品鉴各类人才。凡经他评点过的人物,都能一夜暴红身价倍增。
由此,司马徽的伯乐美名蜚声黄河内外、长江南北,传入两千里外南郡(今湖北荆州一带)青年庞统耳中。庞统一路北上,千辛万苦终于找到司马徽家中。
司马徽正骑在树枝上采桑叶,请庞统在树下稍坐,“共语自昼至夜”。司马徽被满腹经纶的庞统折服,深感后生可畏,盛赞庞统堪称南郡读书人的领袖。
公元198年,荆州牧刘表大搞形象工程,斥巨资设立各类学校,花重金聘请中原和关中名士到荆州传播儒学。司马徽因北方战乱未休,遂应邀前往荆州担任学官。
司马徽精通经学、道学、奇门、兵法,为荆州培养出刘廙和向朗(蜀汉重臣)等优秀学生。刘廙当时年仅十岁,上课时总喜欢搞小动作来哗众取宠。
司马老师忍无可忍,走下讲坛,亲切抚摸着他的小脑袋,语重心长训道:“小孩子啊,小孩子!《易经》云:‘君子黄中通理’(君子以黄色居中而兼有四方之色,指通晓事物道理),你难道不知道?”刘廙幡然悔悟,从此发奋学习,最终成为一代名士和曹魏重臣。
司马徽还毫无保留地向益州人尹默、李仁传授古文经学。有人在刘表面前称赞他:“司马德操是个名满天下的奇士,可惜没有遇到知音赏识而被埋没。”
司马徽早已看出刘表心胸狭窄,容不得任何人批评。因此,他不论上课还是交流,从不议论时政,以防授人以柄。他得知被人在刘表面前力荐后,算准刘表一定会登门拜访,早有心理准备。果然,刘表来拜访时,不断套话,反复试探。司马徽成竹在胸,大智若愚。刘表果然中计,回去后不以为然说:“世人总喜欢夸大其词!司马徽也就是个小书生罢了,他的智力与普通人也差不多!”
2、“水镜”扬名
司马徽在襄阳时的住所,与荆州名士庞德公寓所隔水相望。庞德公淡泊名利,屡次拒绝刘表征召,还让亲自登门的刘表无功而返“叹息而去,”司马徽非常敬重让他,尊称年长十岁的庞德公为兄长。庞德公欣赏司马徽的德才,彼此间结下深情厚谊。
一日,司马徽拜访庞德公家,恰巧庞德公已去祭扫先人坟墓。司马徽不把自己当外人,径自进入庞德公家,叫来庞德公的妻儿:“赶紧做黍米饭招待我,一会儿有客人要来找我和庞德公谈事!”庞德公的妻儿很快布置好酒席,拜请司马徽用餐。庞德公回家后,直接入席,两人亲如兄弟,外人根本辨不出谁才是真正的主人。
庞德公将把诸葛亮喻为“卧龙”,将庞统比作“凤雏”,司马徽被称为“水镜” 。从此,水镜先生闻名天下。
3、举荐贤才
刘备依附刘表后,屯驻新野。他敬慕司马徽贤名,专程拜访,竭尽诚意力邀司马徽出山辅助自己。司马徽只愿以庞德公为榜样,做个超脱世事的闲云野鹤,再三婉拒。
最终,他被刘备的诚意感动,推心置腹道:“普通读书人和见识浅薄之辈,岂能认清天下大势?惟有真正的贤士俊杰,才是通晓天下大势的英雄。如今天下大乱,士人追名逐利,各奔其主。只有两个真正的贤才隐居襄汉之间,不遇明主绝不出山。”
刘备急切询问姓名,司马徽缓缓道:“孔明卧龙,士元雏凤也!”刘备大喜,拜谢而去,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又将庞统请出山,都任命为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为刘备绘制三分天下蓝图,庞统为刘备献上中下三条计策夺取蜀地。他们用盖世奇谋,为刘备建蜀汉鞠躬尽瘁,也以此证明了司马徽高人一筹的眼光。
208年,曹操南征取荆州,得知司马徽隐居此地,大喜过望,准备请他出山委以大用。司马徽却因病魔缠身,不久辞世,年仅35岁。
4、好好先生
司马徽隐居乡野,淡泊名利,超脱世俗,自由自在,与人为善,留下了几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张三家中的肥猪因春情萌动,撞断木栏飞奔大自然。张三急得四处奔跑寻找,最后在司马徽家看见一头体貌相似的猪。张三喜出望外,一口咬定正是自家那头。司马徽拦住家人,不做辩解,任张三把肥猪赶走。几天后,张三看到自家的肥猪心满意足摇头摆尾哼着歌走回猪圈,意识到自己干了错事, 连忙送回司马徽的猪并磕头自责。司马徽搀扶起他,好言好语感谢他物归原主。张三羞愧感动,四处称赞司马徽。
一天,刘表之子刘琮带人拜访司马徽。见一个农夫正在菜园锄地,便遣随从询问。随从到菜园问农夫:“司马君在家吗?”农夫抬头答:“我就是。”随从见他衣着简陋,破口大骂:“死奴才!我们将军求见司马君,你一个种地的下人竟敢自称司马徽!你是‘寿星老喝砒霜----活得不耐烦了!’”
司马徽微微一笑,放下锄头回家,梳完头,带上头巾,更衣出迎。随从看见菜农果然是司马徽,惊恐地把刚才的事告知刘琮。刘琮起身司马徽叩头,自责道歉。司马徽安慰他:“您千万别这样,我对自己的行为深感羞惭。我在此种地,惟有您了解我。”
李四家养的蚕即将该结茧,却因缺失养蚕用具而着急上房。因为此时正值蚕结茧时期,养蚕人家都没有多余的用具。李四跑遍全乡,空手而归,无奈求助司马徽。司马徽毫不犹豫,把养蚕用具全部借给他。
邻居见状,不解地问:“一般借给别人使用的东西,都是自己闲置不用的。眼下,您家的蚕也马上要结茧了,您同样需要这些养蚕用具,为何还慷慨地借给他?”司马徽笑道:“他从来没有求过我,如果不是走投无路,也不会向我开口。我如果不借,他会深感羞愧!我无论如何做不出因为钱财而让别人羞惭的事儿!”
由于司马徽贤名远播,有些好事者总在拜访他时,请他品评某个政坛新星新秀。司马徽“不辩其高下”,对他们全部给予五星好评。
妻子实在看不下去,劝谏道:“他们请求您点评某人的德才,您就该优点缺点一块儿说。您倒好,把每个人都夸成一朵花儿!这些人请您品评人才,就是敬重您的见解,您不应该辜负他们的信任!”司马徽乐了:“夫人,您这番话同样很好!”
司马徽身处东汉末乱世,纵有满腹才学,却无济世安民之志,唯存安贫乐道之心。既然无心出仕,自然无需臧否人物。司马徽专心做好好先生,难免被人视为不坚持原则的老滑头。但是,人生苦短,何须事事计较?睁眼闭眼,正是人生智慧!俗世纷扰,何不学司马徽?职场官场,哪能事事计较!俗话说:“多栽花,少栽刺!”司马徽却用实际行动告诉后人:这还不够!真正的人生智慧是“多栽花,不栽刺!”
【作者简介】许云辉,男,1984年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云南省保山一中教育集团高级讲师。曾出版专著两部,在省级以上文学刊物发表文章六十余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