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时候人们都是用时辰来计算时间,比如子时、丑时、寅时、卯时等。那么一个时辰是几个小时呢?在古代一天有十二个时辰,也就是说一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这十二个时辰,据说是根据十二生肖中动物出没的时间来命名的。
十二时辰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戌时、亥时。
中国传统的计时单位,是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每一个时辰也都对应一个生肖。那么一个时辰是几个小时呢?现在是24小时制,十二时辰等于二十四小时,也就是说古代的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
古代劳动人民最初描述时间,主要是参照太阳出没的规律、天色的变化、动物的出没已经人们的日常作息。十二个时辰对应着十二个生肖,相传十二个时辰的制定,是根据十二生肖出没的时间来定的,比如子时对应的是“鼠”,丑时对应的是“牛”。
古代人民一般用“铜壶滴漏”的方法计时,这种漏壶分水壶和受水壶两部,水壶上有小孔能滴水。在水壶伤有100刻分,随着蓄水的上升来显示时间。也就是水古代时的一昼夜是十二个时辰,100刻钟,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1440分钟。
钟表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当时的人们将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称为“大时”,60分钟称为“小时”。但渐渐的随着钟表的普及,现在“大时”已经消失了,而“小时”却至今仍在沿用。一个钟为15分钟,这倒是一直没有变。
现在一个小时是四刻钟,而古代时一个小时是八刻钟。比如在一些小说中犯人通常是“午时三刻开斩”,就是指午时的三刻钟,相当于现在的中午11时43.2分的样子。据说这个时候是阳气最盛之时,在这个时候被斩首的人,就连鬼都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