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提出了“6个钱包买房”的理论,瞬间引起轩然大波。小编也很好奇,六个钱包就能买房了?是哪六个?赶紧想一想自己钱包够不够。可是网友们不买账了,因为这六个钱包戳中了当代年轻人的痛点,几乎要了所有人的积蓄。到底是哪六个呢?快和51区的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六个钱包买房是真的吗?是哪六个?
近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被自己的“六个钱包”论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年轻人漂泊异乡打拼,竟然连住有所居都保证不了?若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竟然要掏空夫妻双方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三代人“六个钱包”的积蓄?
樊纲的发言被公开报道之后,一时引发了不少争议。
说句公道话,由于个别媒体断章取义,公众对樊纲的本意其实是有所误解的。
回溯当时的语境,当台下观众提问年轻人是否要买房时,樊纲的原意是说,“六个钱包”是衡量家庭条件的重要指标,如果财力允许,应该利用好按揭贷款的机制,而如果财力不允许,则应考虑租房,不要勉强“上车”。
作为研究房地产政策的专家,号召年轻人量力而行,樊纲的发言其实无可厚非。只不过,在许多年轻人都为房价而感到焦虑的情况下,樊纲的发言内容正好激活了公众的“怒点”,这才无辜“躺枪”。
青年群体从来都是网络舆论的主力,而住房则是中国青年的一项“刚需”,年轻人面对“刚需”难以满足的现实,自然会产生不满。
在任何国家,购房都是一笔重大支出,而在中国这一矛盾尤为明显。
一方面,买房对年轻人并不容易。
另一方面,“有恒产者有恒心”的传统观念,以及房子与教育、医疗等稀缺资源挂钩的严峻现实,都给年轻人带来了强烈的购房需求。
这种强烈的购房需求,让一些年轻人有了不计任何代价都一定要买房的观念。
为了买房,父辈掏空家庭攒首付,年轻人将大部分工资用于偿还月供,这样的案例并不鲜见。
前段时间热议的“隐形贫困人口”,其中也提到了为了还房贷,某些高薪白领无法储蓄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樊纲的言论不幸戳中了“利益相关”的年轻人的痛点,这才引起了这么大的争议。
“六个钱包买房”是由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樊纲提出的,“六个钱包买房”意思就是丈夫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加上你妻子的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共是六个钱包,如果这六个钱包能帮你凑够首付的话,那么最好还是买房子。
小编觉得可能樊纲的身份不一样才会引发热议的。而对普通人而言,我们需要做的,则是不轻易被断章取义的报道干扰心绪,用合理的心态面对现实压力,量力而行,做出理性的个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