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一直都是存在的,但是很显然在历史上,周王室这一时期内的存在感是非常低的,可以说根本就没有什么人去关注他们。但是东周时期并不短,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这几百年的时间里,难道就没有出过一位能够让周朝中兴的中兴之主吗?周天子们到底都在干些什么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周朝的制度
这个要从西周的开创说起,我们知道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也就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建立起众多的诸侯国。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纳贡,带兵随从天子作战,定期朝见天子。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疆域广大的奴隶制度国。这个制度前期能很好的巩固周氏王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诸侯国与周王朝的血亲关系越来越淡,周王朝对下面的诸侯国的掌控也很弱了。
特别在西周最后一位君主周幽王,关于这个人物,我相信大家都听过那个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在传说的故事版本里,周幽王为逗宠妃褒姒开心,他用烽火戏耍了诸侯好几次,导致最后戎狄真的打了过来时候,他点烽火,诸侯也以为又是戏耍都不来救驾,最终身死国灭。
其实这个故事都是后续胜利者的编写,为了掩盖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来杜撰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就是分封的那些诸侯王,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间接让戎狄杀死了周幽王。历史上的周幽王也算是个志向远大的君王,一直想振兴周氏王朝。在奴隶制社会,君主想获得利益,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就是诸侯王登贵族,所以那些老牌诸侯王早对周幽王怀有恨意。当时也不巧,周幽王想立褒姒的儿子为太子,原本的王后申候就不开心了,带着儿子回到了自己的家——申国,当时申候是防守西北方的主将,为了让自己的外孙子做周朝君主,就联合了戎狄共进了都城,杀死了周幽王,而那些老牌诸侯王肯定见死不救,因为只有他死了,他们的利益才能有保障。这也是为什么申侯的外孙在取得天子位之后,要把虢侯、褒侯等写成坏人的原因。他们不坏,自己就是坏人了。
2、周王室衰微
那么周幽王被杀跟东周五百年的懦弱有什么关系呢。因为周幽王相当于间接被自己的儿子杀死的,同时也因为周平王不遵周礼、弑父获位、得位不正的原因,周王室的威望大减。既然周王带头不遵循周礼,诸侯们也就都不再遵循周礼的那一套了。因为周礼那一套的打破,原先周朝控制天下的体系也随着打破了。大家把原先只敢在桌子底下玩的,还需要借用外人杀人的那一套统统搬到了台面上来。这也是为什么东周所在的春秋战国时期,基本上都是野心家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原因。
随着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继位,东周王朝就拉开序幕了,大家知道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是因为周平王将国都由镐京迁到洛邑,也就是现在的洛阳。那么仅仅是因为周平王率先打破礼法,弑父获位引来的周朝500年懦弱吗?其实也因为迁都到这个无险可守的虎口都城导致后续五百年周天子虽有大志,却无力回天。那么迁都为什么会影响东周后续的五百年呢。
原来西周王朝的国都镐京也就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一带,也即属于关中地区,自古关中地区就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地方,而就周平王迁都的洛邑,也即今河南省洛阳市一带,不仅无险可守,而且处在晋国、郑国、齐国、卫国、楚国、鲁国、宋国等众多诸侯国的包围下。周平王东迁,使得东周损失的不只是人心,还有大片丰腴之地,由于大片故土丧失,东周不得不蜷缩在今河南西北部的一隅之地,方圆只有六百余里,的窄人寡,与方圆数千里的大诸侯国相比,它只相当于一个中等诸侯国而已。
而且每次王室发生的内乱天子都没有力量去镇压,只能凭借大国的干涉来稳定局面,每次平叛后,周王都要拿出部分土地和人口城邑来报答大国对自己的支持。本来就领土面积不大,还要频繁的去封赏诸侯王,就这样怎么可能会振兴起来。
3、周王室无能为力
对于周平王来说,其之所以东迁洛阳、放弃关中,也和秦国、晋国、郑国等诸侯国存在一定的关系。就秦国来说,自然希望周王室可以搬出关中地区,方便自己击退西戎,进而夺取该地区。而就晋国、郑国来说,周平王定都洛邑,则有助于自己控制周王室,从名义上能更好的称霸。进一步来说,东周王室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其疆域面积不断遭到周边诸侯国的蚕食,为其在战国末期走向灭亡埋下了伏笔。
我们知道在奴隶社会,土地和人是根本,在周平王东迁之后,国土面积大幅度缩减,形同一个小国,再加上自己的上位不正,处处受到限制,在诸侯王心中威望大大不如从前。晋国和郑国护驾周平王,其实也是为了更好的控制周天下,为自己收揽中央政权做铺垫。在春秋时期,各个诸侯王想争霸,是必须得到周天子的认可和册封才有用的,不然只能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这个时候的周王朝完全就是个傀儡。到了战国时期,周天子已经形同虚设了,互相攻伐,大鱼吃小鱼,已经不用顾忌周天子的想法了,就连战国后期楚庄王直接戏谑周朝的镇国之宝——九鼎。九鼎在过去是权利的象征,诸侯王是不能试探过问九鼎的,不然就是窥伺周天子的君主之位。
这样的东周王朝,不思进取,依旧是内部不停的混乱,大肆封赏。就算出现了一位中兴之主,也无力回天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