鞑靼,是我国历史上明朝时期,对于一个非汉族的民族的称呼,而这个民族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不同的称呼,其中有一个我们很熟悉的“蒙古”,而且明朝时期,鞑靼的确是官方对东部蒙古的统称,所以很多人会认为,鞑靼就是蒙古。但实际上,鞑靼和蒙古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等于。
“鞑靼”最初是蒙古高原东部一个部族的名称,后因其打败草原霸主回鹘,“鞑靼”一词就成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包括后来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人,也被称为“黑鞑靼”。
自清军入主中原后,“鞑靼”这个带有显著民族歧视的词汇就在中国绝迹了,然而在遥远的欧洲,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铁木真打败了塔塔儿部,也就是鞑靼,逐渐统一了蒙古后,鞑靼人就成了蒙古人的一部分。蒙古西征时,他们也跟着来到了东欧平原。
欧洲人分不清鞑靼人与蒙古人的区别,索性统称为“鞑靼人”。克里米亚的鞑靼人与纯正的蒙古人有很大区别,他们是鞑靼人与更早来到的突厥人,以及当地民族混合而成的新民族。
15世纪时,克里米亚鞑靼人脱离金帐汗国,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但很快成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国。
因为信仰和民族的问题,奥斯曼帝国与莫斯科公国,以及其背后的拜占庭帝国长期保持敌对状态。以能征善战著称的鞑靼人自然是打击俄罗斯人的急先锋。
游牧民族缺少生活必须的手工制品,鞑靼人把骚扰莫斯科公国当作一门生意,不但大肆掠夺财富,还掳掠俄罗斯人口,将他们贩卖到欧洲为奴。
在奥斯曼帝国的支持下,鞑靼人与俄罗斯人进行了无休止的战争,而鞑靼人总是胜多败少。转眼间到了17世纪,双方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逆转。
奥斯曼帝国日薄西山,但莫斯科公国在伊凡雷帝,以及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手中已经成为强大的俄罗斯帝国。
俄土双方多次大打出手后,克里米亚地区终于被俄国纳入版图。被鞑靼人奴役千年后,俄罗斯人终于出了一口恶气。沙皇通过一些列强硬政策,掠夺了鞑靼人大量土地,并使其成为农奴。
在并入俄国的前十年,约有30万鞑靼人被迫逃亡土耳其。1853年至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时,俄国因强行内迁伊斯兰教居民,以致流亡土耳其的人数达到了顶峰。
直到十月革命爆发,布尔什维克为鞑靼人解开了压迫的锁链,并建立了克里米亚鞑靼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后,鞑靼人的政治地位才有了显著的提高。
然而两个民族的上千年的仇恨和宗教敌视仍旧无法完全消除。鞑靼人对当局推行的“世俗化”教育非常抵制,尤其是强制推行俄语。这也为日后鞑靼人的悲剧埋下祸根。
苏德战争爆发没多久,德军就占领克里米亚半岛,希特勒以建立鞑靼人独立的国家为诱饵,策反了部分鞑靼贵族,并建立了亲德政权。
1944年4月,俄罗斯人重新收复克里米亚地区后,为防止投降德国的鞑靼人继续在敌后捣乱,同时也为了给“整个民族集体背叛”一个必要的惩罚。
1944年5月11日,克里米亚的所有鞑靼人被荷枪实弹的军人强制塞进闷罐车厢中。他们被拉到乌兹别克斯坦,从事采矿、伐木等重体力劳动。十年后,克里米亚又被当作礼物送给乌克兰,以纪念俄乌合并三百年。
鞑靼人认为如果少部分人背叛就要惩罚整个民族,战争中出现叛徒最多,最该被流放的应该是俄罗斯人。中亚恶劣的环境让鞑靼人无时不刻不在为回家而奋斗,但他们在克里米亚的所有印迹都已经被抹掉,回家又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