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小年有哪些习俗 南北方小年哪个最正宗

临近过年,各地对于这样一个一年一度的隆重盛大的日子都是非常期盼的,而在过年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时间,那就是过小年的时候。不过有一些不同的地区,过小年的习俗甚至是时间都是不同的,南北方的小年也都是在不同的时间,那小年究竟有哪些不同的习俗呢?为什么南北方的小年不在同一天?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过小年有哪些习俗

习俗一:祭灶王

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间传说,“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每年腊月廿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于是,小年这天人们会摆一些糖瓜、灶糖在灶王像前,为的就是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多说好话。

习俗二:贴窗花

过了腊月廿三,家家户户就开始贴窗花了。以前,窗花一般都是自己剪,手巧的老人带着孙子孙女一起剪漂亮的窗花贴上。如今,多数人都是去买窗花,似乎会少了一丝喜悦和年味儿。

习俗三:贴春联

在很多地方,小年就开始贴春联,算是比较早进入春节了。比较传统的人家,还习惯请写字好的人来书写春联。一般用最普通的红纸黑墨,简朴却年味儿十足。

习俗四:扫尘土

小年时,还要扫灰尘,北方人称“扫房”,南方人称“掸尘”。

这一习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当时为驱疫鬼、祈安康的宗教仪式。后“尘”与“陈”谐音,扫尘也寓意把陈旧的东西一扫而光,既指庭院内的陈年积垢,也指旧岁中遇到的不快。

习俗五:婚嫁

过了腊月廿三,汉族民间认为诸神上了天,百无禁忌,娶媳妇、聘闺女不用择日子。因此直至年底,举行结婚典礼的都会特别多。

习俗六:吃麻糖

糖瓜、饴糖、麻糖等吃食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得吃食,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晋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头”的俗话。

习俗七:吃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其乐融融,很有年味儿。

2、小年有什么传统美食

糖瓜

古话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传说灶王要到天庭汇报家家户户一年的行为,它有上通下达,联络天上人间感情,传递仙境与凡间信息的职责。在它上天之时,人们供它灶糖,希望它吃过甜食,让他上天多给人间说点好话,来年生活会更幸福。另一种是说人们想用黏牙的糖瓜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在天庭说人间的坏话。

糖瓜和市面上销售的各种糖果相比,一方面它具备脆甜香酥的独特风味和口感,其他糖果很难模仿;另一方面,糖瓜的主要成分是麦芽糖,是天然食品原料经简单加工而成。如今这种传统零食已经很少有人在家做了,更愿意出门买几块,应个景“意思一下”。

关东糖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是用麦芽、小米或黄米熬制而成的黏性很大的糖制品,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颜色呈现乳白色。关东糖一般三寸长,三指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酥脆而又甜蜜,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小年美食。

火烧

在河南,小年这天要做火烧吃,那是因为人们希望在新的一年能够红红火火,万事顺利,火烧与小年几乎划等号。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年糕

南方地区,很多家庭都会蒸年糕吃年糕来应节,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同时小年吃年糕还有一个说法,这个寓意和北方吃糖瓜也是一样的,意为粘住灶王的嘴,让其上天言好事,不说人间坏事。年糕的做法也是非常多样的,可以吃甜口的,蘸上糖,也可以放在菜里面,或者吃火锅,都是不错的美味。

汤圆

很多地方在过小年夜的时候都会选择吃一些美味的汤圆,并且种类繁多,花样齐全,但是小年为什么吃汤圆呢?这是因为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的圆满一些,而且也能够和自己的家人更加的团团圆圆。

饺子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上供时,饺子要端端正正摆上供台。俗话说,好吃不过饺子,北方人对于饺子可以说是情有独钟,逢年过节饺子必不可少。因为饺子是包起来的,象征团聚,所以家人或朋友出门的时候吃饺子,表示希望尽快再次和家人朋友团聚 。

大枣饽饽

小年这天,北方会制作大枣饽饽、团圆饼、寿桃等面食,寓意着全家大团圆,日子过得年年有余。此面食制作起来比较麻烦,发面后醒面,再揉面再醒面,然后再做成各种花样的面食造型后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后才下蒸锅,此蒸出来的面食又称之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费工夫。

3、南北方小年为什么不在同一天

根据历史记载,在清朝之前,我国都是在腊月二十四过小年,这从一些相关记录中就可以查到。西晋大臣、将领周处曾写过一本书,名为《风土记》,其中就有这样的记录: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北宋文学家孟元老著有《东京梦华录》,其中记载了这样一段话:“二十四日交年,帖灶马于灶上,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这里提到的“交年”就是小年,是古人对小年的一种叫法,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要为过年做准备了,大扫除、备年货,当然在这一天一定不会忘记祭灶。

祭灶,民间俗称“送神”,相传这一天灶神、太岁神与民间诸神都要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职,尤其是灶神会向玉帝禀告人间善恶是非,人们担心给自己说坏话、穿小鞋,就会在这一天拜祭灶神。

既然中国民间传统都是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为什么到了清朝就发生变化了呢?众所周知,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皇宫里的满族人会在腊月二十三这天举行祭天大典,称为“堂子祭天”。

“堂子祭天”与祭灶就隔了一天,折腾两天太麻烦太累了,也需要花费不少银两,于是,皇帝干脆在祭天之后,就把灶神也祭拜了,合二为一。

皇上都祭灶了,文武大臣们当然也得跟着一起祭灶,于是,小年就变成了腊月二十三。不过,普通老百姓可不能跟皇上、当官的平起平坐,人家腊月二十三祭灶、过小年,老百姓就要晚一天,于是就有了“官三民四”的说法。

后来没有了官家和百姓的说法了,但由于北方是政治中心,于是依然延续了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的习俗,而南方远离政治中心,依然保留着老百姓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习俗。

由此看来,如果从源头上说,腊月二十四过小年是最正宗的。其实,关于过小年还有很多说法,比如南京和安徽北部会把元宵节称为小年,据说是为了纪念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江浙沪地区把腊月二十四和除夕前一天都称为小年,西南云贵川地区和一些北方回民地区会把除夕当成小年夜,过去水上人家会在腊月二十五过小年

总之,中国的传统文化是绚丽多彩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小年  小年词条  南北方  南北方词条  习俗  习俗词条  正宗  正宗词条  哪个  哪个词条  
奇闻

 土星环有多厚 土星环多宽

说起土星,相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了,是咱们太阳系中一颗非常美丽的行星,就犹如一颗美丽的宝石一般。在1610年,伽利略用着自己的望远镜看向土星,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往...(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