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异鹦鹉螺

生物学家、华盛顿大学生物学与地球太空科学教授PeterWard最近从南太平洋带来了一条好消息——海中偶遇三十年未见的老朋友鹦鹉螺,生物学界普遍认为它可能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之一。

Ward的团队发现的鹦鹉螺是异鹦鹉螺属Allonautilusscrobiculatus,他们曾经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Ndrova岛上看到过一次。鹦鹉螺很小,跟鱿鱼、和墨鱼是远房表亲。它们是一种血统古老的动物,通常被称为“活化石”,它们辨识度极高的贝壳花纹在化石记录中最早出现于5亿年前。这一次发现表明,我们对这种动物仍然还有许多地方需要了解。

Ward说:“在这次发现之前,只有2个人曾经见过Allonautilusscrobiculatus。先是跟我同行的BruceSaunders见到的,然后我在几个星期之后也看到了。”

[-]

活化石

第一次被发现是在1984年,Ward和Saunders采集了Allonautilusscrobiculatus的几个样本用于分析它们的鳃、触毛和螺壳的形状,并且发现异鹦鹉螺的雄性生殖结构和其他鹦鹉螺种明显不一样。

Ward说:“鹦鹉螺的壳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改变,也因此获得了‘活化石’之名,但是这不代表它的其他身体部位没有发生改变。”

鹦鹉螺在图片中还能看到一点独特“附件”——厚厚的、粘腻、毛状的壳罩。Ward第一次看到时也被这个发现惊呆了。而事实证明,这种表面黏糊糊的鹦鹉螺比其他鹦鹉螺属还要难找,除了1986年Saunders曾经匆匆瞥过一眼之外就消失在人们视野,直到今年7月才再次现身于重返巴布亚新几内亚研究鹦鹉螺的Ward面前。

由于鹦鹉螺是食腐动物专家,Ward和同伴就通过在棍棒上粘诱饵的方式每天晚上等着鹦鹉螺出现,诱饵一般是鱼肉和鸡肉,伸到水下152.4米~396.24米的位置,并在周围设机位12小时拍摄水下活动。

这种方法是在2011年开始使用的,今年大概有30个人加入进来,每天都会以8倍速度观看前一天拍下的视频。在看到Ndrova岛附近海域的一段视频时,Ward突然发现了阔别31年后再出现的异鹦鹉螺,并且很快就又有一个加入,两个异鹦鹉螺为了争夺一个诱饵“大打出手”,直到一条太阳鱼出现在画面里。Ward说:“太阳鱼用尾巴扇了它们2个小时。”

[-]

潜伏深度

后来他们在182.88米左右的海深用诱饵陷阱捕捉到了几只鹦鹉螺(包括异鹦鹉螺),鉴于它们不喜热研究员把它们放在冰冻水的表面获取到了它们的小部分组织、外壳和粘液作为样本,并且还量了每一个的尺寸。然后他们就把鹦鹉螺运送回捕获到的地点,放生回海中。

研究员采取样本测量数据是为了确定每只鹦鹉螺的年龄和性别,顺便查看南太平洋鹦鹉螺的多样性。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鹦鹉螺都是隔离在其他物种之外的,因为它们栖息的海洋深度比较狭窄。它们会在任何地方的底部游走,和潜水艇一样会上下潜行。但是它们也有禁地,进到太深的海域会死,而海的表面温度又太温暖它们也不会浮上到表面。大约792.48米的海深究是分界点了。

这些鹦鹉螺生存环境的限制表明,在珊瑚礁附近或岛屿附近的鹦鹉螺只能待在那里,这也是对环保主义者的挑战。一旦离开那个地方,那这些鹦鹉螺的生存也会受到威胁。

[-]

让恐龙灭绝的小行星也会让鹦鹉螺消失吗?

非法捕捞和鹦鹉螺贝壳“挖掘”行动已经让鹦鹉螺数量减少了,这些行为可能会威胁到比恐龙年纪还大并躲过了两次地球史上最大的两次生物灭绝事件的鹦鹉螺。九月,美国渔业与野生动物局(FishandWildlifeService)将决定是否要把鹦鹉螺加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华盛顿公约,CITES)。这一保护措施可以遏制鹦鹉螺的国际贸易,减少跨大洋的获取活动。

Ward说:“现在对鹦鹉螺的打捞活动可能会导致鹦鹉螺灭绝,我还想再看到它们。”尤其是他还想要研究这个异鹦鹉螺,通过基因测试和行为观察来看它们与其他鹦鹉螺的区别。正因为异鹦鹉螺特别稀有,所以这个研究会进行得异常困难。

现在异鹦鹉螺只在Ndrova岛附近有发现,可能是世界上最稀有的动物,至于别的地方有没有,不出去找谁也不知道。

本文译自futurity,由译者小笨基于创作共用协议(BY-NC)发布。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异鹦鹉螺  鹦鹉螺  鹦鹉螺词条  异鹦鹉螺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