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一提起绥靖很自然就联想到当初的二战。不论是当时的欧洲还是亚洲,处处都可见绥靖的影子。然而,绥靖政策到底是如何产生?它得到统治者支持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又是否真如人们所熟知的那样,绥靖只会助长敌人气焰,百害而无一利?绥靖政策的影响是什么?
一、二战时欧洲的绥靖政策
一战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但英法作为战胜国已获得巨大权益,保持霸主地位。大行普遍和平主义成了两国共同的选择。同时,两国的民主机制强化了“避战求和”思想。这些势力的汇合,终于催生了绥靖政策。
此外,英法此举意在“祸水东引”,即尽量避免与德冲突,让苏联承受德国的侵略。他们低估了德国的野心,或者说,绥靖政策的推行将德国的野心膨胀了。英、法国推行“绥靖政策”,意欲扶德抗苏。
法国的绥靖政策出于私利,赢得了区区几个月的和平,却最终害己,法国拥有欧洲很强的陆军,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迅速灭亡。隔个英吉利海峡的英国也没能幸免,在二战中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财富。两国死伤更是不计其数,可以说得不偿失了。
蒋介石说过:“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怎么打!”1931年,日本进驻东北,国民党命东北军撤出东北,三省惨遭抛弃,一时间遭全国唾骂,蒋介石何尝不想保住东北。只是形势逼人,以当时之力若与日本硬抗必败无疑,将国力殆尽也不定能胜。国民党决定诱敌深入,将日本拖垮。
随着战争的推进,战局越来越来不利于日本。虽说日本以战养战,可也只是解决了吃饭问题。而要命的是以中国之大、产物之丰就是没有石油。日本只得高价收购,在后来不得不发动太平洋站争,东南亚蕴藏有丰富石油。这间接导致美国参战,东南亚有个美属菲律宾。
三、绥靖政策的影响
绥靖政策的影响有哪些?绥靖在人们印象中往往与软弱相系。其实,绥靖虽然纵容他人气焰,在特殊情况下也不是不可取。例如,上述日本侵华战争中,如不是国民党保存有生力量,尽量与敌周旋,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很可能就不是戏言了。
然而在欧洲战场就并非如此了。在希特勒第一次进军莱茵非军事区的时候,法国就在犹豫要不要驱逐。可是法国为了给德留个好印象,使其对付苏联,还是容忍了,此时法国军力依然是毫无争议的西欧最强,也几乎是世界至强了。
当时法军如果进军莱茵非军事区,驱逐德军,英法的判断是最多面临小规模摩擦。而德国在这一刻却下定决心,一旦法军动作,立刻回撤德军。以历史的视点看,这几乎是阻止二战爆发最好的时刻,如果当时吓住希特勒,德军便不会再轻易动手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经济也就不会膨胀,自然也不会有如此惨烈的二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