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意义
1.儿童期血清AFP含量检测:肝癌,肝母细胞瘤,性腺畸胎母细胞瘤,肝炎等AFP含量增高。
2.成人血清AFP含量检测:60%~70%原发性肝癌患者AFP含量增高,睾丸癌,卵巢肿瘤,恶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肠癌,肺癌等患者AFP含量也增高。
3.急慢性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血清AFP水平有不同程度升高,但大多低于1000ug/L,其升高与肝细胞坏死和再生程度有关。
4.一般良性肝病AFP含量增多是一过性的,一般继续2-3周。而恶性肿瘤则继续性升高。因而,动态观察血清AFP含量既可辨别良性和恶性肝病,又可前期确诊肝癌。
5.生理情况下,甲胎蛋白由重生的幼稚肝细胞分泌,胎儿的肝细胞没有发育(分解)彻底,分泌的甲胎蛋白量很大,可通过脐带血进入母体血液中,所以妊娠期孕妇的甲胎蛋白会呈阳性。
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αFP或AFP)主要在胎儿肝中合成,分子量6.9万,在胎儿13周AFP占血浆蛋白总量的1/3。在妊娠30周达最高峰,今后逐步下降,出生时血浆中浓度为高峰期的1%左右,约40mg/L,在周岁时接近成人水平(低于30μg/L)。
甲胎蛋白在产妇羊水或母体血浆中AFP可用于胎儿产前监测。如在神经管缺损、脊柱裂、无脑儿等时,AFP可由敞开的神经管进入羊水而导致其在羊水中含量显著升高。胎儿在宫腔内死亡、畸胎瘤等先天缺点亦可有羊水中AFP增高。AFP可经羊水部分进入母体血循环。在85%脊柱裂及无脑儿的母体,血浆AFP在妊娠16-18周可见升高而有确诊价值,但有必要与临床经验结合,避免呈现假阳性的错误。
在成人,AFP可以在大约80%的肝癌患者血清中升高,在生殖细胞肿瘤呈现AFP阳性率为50%。在其它肠胃管肿瘤如胰腺癌或肺癌及肝硬化等患者亦可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但当肝细胞产生癌变时,却又康复了产生这种蛋白质的功用,并且跟着病情恶化它在血清中的含量会急剧增加,甲胎蛋白就成了确诊原发性肝癌的一个特异性临床目标。
过去一向认为是确诊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具有确立确诊、前期确诊、辨别确诊的效果。很多的临床却发现,部分肝硬化患者会长时间呈现AFP达到上千,但多年都没有肝癌的痕迹;同时发现约20%的晚期肝癌患者,直至病故前,AFP仍不超越10
甲胎蛋白是一种糖蛋白,英文缩写AFP。正常情况下,这种蛋白主要来自胚胎的肝细胞,胎儿出生约两周后甲胎蛋白从血液中消失,因而正常人血清中甲胎蛋白的含量尚不到20微克/升。因而,甲胎蛋白偏高一般意味着肝癌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