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禁卫军是如何失宠的?介绍罗马禁卫军的历史

我们应该都知道,在古代一个国家的禁卫军往往是最强的战斗力,能当禁卫军的人选也都是百里挑一,因为是要直接保护皇帝的。

在古罗马时期也一样,当时罗马皇帝就组织起来一支罗马卫军,算是一支私人军队了。

不过罗马卫军在历史上的名声却不怎么好,可能好坏参半,最终300年后这只禁卫军还被解散。在这中间的时间了罗马卫军是怎么从巅峰走下神坛的呢?

在古代世界,许多君王为了自身安危而设置近卫部队,甚至将这些护卫扩编为军事建制。许多亲卫士兵确实为拱卫其主而鞠躬尽瘁、青史留名,但也有一些警卫势力不仅不能为帝王安危提供切实保障,反而成为率先反噬主子、制造国家混乱的头号威胁。罗马帝国的禁卫军就是其中的一个反面典型。

起源

正与汉尼拔谈判的西庇阿

罗马卫军最初源自高级指挥官的私人卫队。在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共和国著名的将领西庇阿就特别组建了一支专职保护自己的步兵大队,并命名为“禁卫大队”。这是带有“禁卫”字样的建制第一次出现在罗马军队序列中。而随着公民兵在时代变革中逐渐演变为职业兵,本质上仍为侍卫的禁卫队也日渐显山露水。

公元前62年,在反对喀提林的阴谋暴动中,元老院一方的指挥官佩特罗尼乌斯亲自率领一支禁卫大队,打垮了喀提林的精锐部众。此事标志着禁卫队首次在战场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反对喀提林的阴谋暴动是禁卫军第一次高调亮相

此后,凯撒、庞培、安东尼、奥古斯都等共和枭雄,纷纷组建起自己的禁卫队。不过在这一时期,上述禁卫队仍未摆脱侍卫概念的束缚。不仅规模相异,兵种也不统一。比如,凯撒在高卢攻城略地时,承担护卫职责的是其雇佣的400名日耳曼骑兵。而内战初期庞培的禁卫队则由来自西班牙的轻步兵组成。

凯撒时代的日耳曼部落战士

真正让禁卫队脱胎换骨为禁卫军的重大决定,应归功于帝国奠基人奥古斯都。后三头内战时期,奥古斯都首先扩大了禁卫队的规模。按照历史学者阿庇安的说法,凯撒刚刚遇刺不久,奥古斯都就征召了10000名禁卫士兵。而到了亚克兴海战时,仅其密友阿格里帕统帅的军队中就包括有5支禁卫大队。

在彻底击安东尼并获得元首称号后,奥古斯都进一步将所有的禁卫大队归拢在统一的序列之内,组建起一支空前强大的禁卫力量。此举也标志着日后影响罗马最高统治机构三个世纪的禁卫军的正式诞生。自此之后,尽管禁卫军的规模和序列时有变动,但其基本框架则已完全确立起来。

凯撒死后的罗马政治巨头纷纷组建自己的近卫力量

高端配置

罗马凯旋门上的禁卫军士兵形象

奥古斯都时代,完整的禁卫军建制包括9支步兵大队和1支独立编制的骑兵单元。每支步兵大队编制960名士兵,相当于普通军团大队的两倍规模。骑兵单元则至少有400名士兵,一般以每支大队100人的规模与4支步兵大队协同作战。他们均被安排驻扎在首都罗马附近的大营内。

卫军的每支步兵大队均有独立的军政长官指挥,其下下辖6个百人队,后者由百夫长构建基层士官。整个禁卫军通常设置两位长官担任最高统帅。但需注意的是,禁卫军步兵大队的编制和规模乃至最高长官的人数并不是恒定不变的,皇帝随时可能对其建制进行调整。

卫军编制经常比普通军团要大

例如,奥古斯都组建禁卫军之初时,其大队编制很可能与普通军团一样,均为480人左右。但到公元5年,历史学家狄奥记载的人数已调整至960,每个禁卫军百人队的编制则为160人。与之类似,狄奥明确指出当年禁卫军一共设置了10支大队。但18年后的另一位知名史学家塔西佗却提到,其编制中少了一个大队。我们也将会看到,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诸如维特利乌斯、多米提安、塞维鲁等皇帝,都在不断调整禁卫军大队编制和规模。

和军团不同,禁卫军士兵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由意大利人垄断,主要由来自贵族阶层或老兵后代的志愿者组成。服役者必须接受严格筛选,由专人负责审核,并进行严苛训练。只有通过严格测试和考核的候选人才能正式入选,淘汰率可达20-30%。

帝国建立之初的禁卫军部队

不过,只要达到上述高标准,士兵们就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从奥古斯都到多米提安皇帝时期,一名普通的军团士兵年薪为900塞斯退斯,禁卫军士兵则是其3倍以上,达到了3000塞斯退斯。

不仅如此,每逢重大节日或帝位交替之际,他们往往因近水楼台而得到最多的赏赐。奥古斯都驾崩时,在遗嘱中就给予每个禁卫军士兵1000塞斯退斯的厚赏。克劳狄继位时每名士兵则收获了15000塞斯退斯的巨款。甚至连一向道德高洁、生活简朴的哲学家皇帝马库斯?奥勒留斯,都向禁卫军赠予每人20000塞斯退斯的登基款。

日益上涨的赏赐让禁卫军足以享受罗马都市生活的奢侈

反噬

卫军在杀死卡里古拉之后 拥立了新的皇帝登基

毫无疑问,奥古斯都及其后继诸帝希望能通过丰厚的奖励来笼络禁卫军,防止凯撒遇刺事件的再现。然而,正如大家知道的那样,禁卫军不仅没有发挥阻止阴谋的积极作用,反而自己成为屠戮皇帝的急先锋。

帝国的前两任统治者——奥古斯都和提比略,都因其恩威并施的政治手腕,尚能震慑住蠢蠢欲动的禁卫士兵。但毫无根基且不得人心的第三任皇帝卡里古拉就另当别论了。由于强迫曾支持自己继位的禁卫军长官马克罗自杀,以及当众羞辱禁卫军军政官凯里亚,卡里古拉得罪了相当部分的禁卫军中高级军官。

公元41年的1月24日,在禁卫军长官克莱门斯的默许下,凯里亚伙同同僚萨比努斯、帕庇尼乌斯和部分下属百人队队长,在皇宫中成功刺杀卡里古拉,首开禁卫军屠戮罗马皇帝的先河。

同样的例子也出现在公元69年。因不满尼禄等皇帝对军队的过度恩宠和改善财政的需要,新帝伽尔巴下令对禁卫军“整饬军纪”,不再给予后者任何赏赐。此举招致了早已习惯于纸醉金迷生活的诸多将士的愤恨。在心怀鬼胎的贵族奥托等人煽动下,禁卫军士兵在当年1月15日将登基仅半年的伽尔巴杀死。后者想要约束军纪的计划就此化为泡影。

想省钱的伽尔巴最后惨遭杀害

罗马卫军史上最恬不知耻的一幕发生在公元193年。当时,禁卫军又一次因无法忍受新任皇帝佩蒂纳克斯试图剥夺己方特权的政策,公开发动叛乱将其刺杀,帝国大位也因此出现短暂空缺。无法无天的禁卫军士兵竟然决定将皇位作为牟利的手段予以公开拍卖。

这年3月28日,这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拍卖会在禁卫军大营内举行。两位竞争者分别是前执政官朱利安努斯和市政官苏尔庇西亚努。他们在军营内外争相竞价,将帝国皇冠就如同一件普通商品一样抢来夺去。最终,朱利安努斯以支付每位禁卫军士兵25000塞斯退斯的价格,坐上了皇帝宝座。显然,禁卫军最初被组建时一直被强调的忠君守职的精神,已经完全被金钱至上的个人利益所蒙蔽。

两位皇帝候选人在禁卫军兵营展开竞标

向强权低头

面对拥有强力后盾的军头 禁卫军往往就老实很多

正因为禁卫军的劣迹斑斑,一些有强大后盾的统治者在攫取政权后,也曾对他们做出过相应的惩罚举措。

公元69年,原下日耳曼总督维特利乌斯在击败奥托之后,曾四处搜捕奥托的支持者。鉴于禁卫军曾背叛伽尔巴投靠奥托,维特利乌斯毫不犹豫地用一纸敕令解散原有12支步兵大队的禁卫军,并处决了其中120名杀害伽尔巴的直接行凶者。由于他手上拥有一支6万人的大军,此前看似目中无人的禁卫军将士不得不在绝对力量面前完全屈服。

帝国中前期的禁卫军部队

无独有偶,公元193年6月,手握16个军团的潘诺尼亚总督塞维鲁在击败朱利安努斯后进入罗马。他以绝对的实力向当初谋杀佩蒂纳克斯并拍卖皇位的禁卫军展开报复。直接参与杀害佩蒂纳克斯的凶手被处以死刑,其他所有人被剥夺装备后解散流放,并被勒令不得靠近罗马城一英里的范围内。禁卫军同样无力反抗。

但无论维特利乌斯还是塞维鲁,他们惩罚禁卫军的手段均是治标不治本的。因为他们自己同样离不开禁卫军。维特利乌斯在解散原有禁卫军后,从自己驻扎在日耳曼边境的军团中重新挑选士兵,组成了一支拥有16支步兵大队的禁卫势力。塞维鲁则取消了只从意大利、西班牙选择兵源的传统,从帝国各地军团中重组了一支15000人左右的、只服从他本人指令的新禁卫军

这些措施虽然在当时保障了在位皇帝的安危,但并不能彻底根除叛乱滋生的土壤。因此当新的统治者缺乏号令上述骄兵悍将的威望时,悲剧仍将不可避免地发生。三世纪危机时诸多被谋杀的短命皇帝即为明证。

塞维鲁自己压制禁卫军 儿子卡拉卡拉去死在禁卫军手里

偶露峥嵘

偶尔 禁卫军也会有不错的战场发挥

不过,三世纪危机前的禁卫军也并非总是罄竹难书。他们也曾有忠心为主的正面形象。

公元96年9月,前禁卫军长官诺尔巴努斯和塞库恩杜斯因私人恩怨而参与了谋杀皇帝多米提安的阴谋。但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曾受多米提安恩宠的禁卫军立即向庇护凶手的新帝涅尔瓦发难,要求处决密谋者。新任长官埃里亚努斯哪怕在面对涅尔瓦誓死捍卫皇帝尊严的举动下,依然坚持己见。最后涅尔瓦被迫将凶手交给禁卫军处置。在涅尔瓦看来,禁卫军的嚣张言行无疑属于犯上作乱之举。但从多米提安的角度衡量,禁卫军又何尝不是有情有义的忠诚部下呢?

当战斗意志较强时 禁卫军也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不仅如此,罗马卫军还曾因战场上奋勇搏杀、马革裹尸的壮举而令人肃然起敬。在帝国历史上的多次内战期间,禁卫军大多数时候都对其支持者表现得尽忠职守。他们曾在公元69年第一次贝德里亚库姆之战和公元218年安条克之战中奋力拼杀,甚至一度突破对手的防线。不负拜占庭历史学家佐西姆斯的评价:所有军队中最出类拔萃者。

当然,禁卫军最高光的价值无疑是在对外战争中获得的。公元16年,两支禁卫军步兵大队参加了日耳曼尼库斯反击阿米尼乌斯的伊迪希奥维萨之役。按塔西佗之载,他们首先跟随日耳曼尼库斯攻破蛮族的工事,迫使阿米尼乌斯不得不在不利的地形条件下与罗马人短兵相接。

图拉真武功柱的复原图

在公元2世纪的两场著名战争中,我们同样也能看到禁卫军浴血搏斗的身影。图拉真记功柱的第一幅柱绘,就描述了禁卫军士兵被布置在军团之后的场景。还有一些士兵自始至终侍立在皇帝周围,显示了后者在战争中的突出作用。

当然,禁卫军于战场上也并非总是战神,他们同样会有失败的屈辱时刻。公元86年,达契亚国王德西巴卢斯就在一次本土战役中,大破由禁卫军几个大队和5个军团组成的罗马大军。他们杀死了担任指挥官的禁卫军长官弗斯库斯,甚至连禁卫军的鹰旗也罕见得落入达契亚人之手。而在马科曼尼战争中,禁卫军长官文德克斯也是在对马科曼尼人的激烈战斗中力战不敌、光荣殉国的。

卫军也曾被凶悍的达契亚人打爆

最后的疯狂

正在暴力执法的禁卫军士兵

令人遗憾的是,禁卫军的上述正面表现大多是在三世纪危机爆发前。三世纪危机到来后,他们就因过多参与帝位废立而再无扭转人们成见的机会。

根据统计,在公元235-284年之间,仅完全死于禁卫军之手的皇帝就有普庇埃努斯、巴尔比努斯、戈尔狄安三世、菲利普二世这四位。相当于元首制建立前两个半世纪里,被禁卫军直接杀死的皇帝总和。更不用说还有许多皇帝直接或间接死于禁卫军长官组织或参与的阴谋。诸如伽里埃努斯、奥勒利安、普罗布斯、努梅利安等著名君王的被杀,背后或多或少都有禁卫军参与的影子。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一些登基前即为禁卫军长官的皇帝。他们深谙如何笼络禁卫军的手段,在世时也对其大小赏赐不断。然而一旦因故暴毙,那些昔日的手下杀起上司的后代来也绝不手软。其中最为典型的即是阿拉伯人菲利普。公元244年,此君以阴谋手段煽动禁卫军杀害皇帝戈尔狄安三世。五年后,他在战场上被德西乌斯击败的消息一经传至罗马,那些貌似忠诚的禁卫军就立即将老上级留在首都的儿子菲利普二世杀死,以此作为效忠新帝的投名状。即使在那个忠诚廉耻崩坏的乱世,禁卫军此种恩将仇报的行为也让人齿冷。

三世纪危机可以说是禁卫军气焰最为嚣张的年代,但也注定是其谢幕前的最后疯狂。

卫军在3世纪虐皇帝无数遍 皇帝还将禁卫军当初恋

惨遭清算

马克森提乌斯是最后一个依靠禁卫军上位的皇帝

随着戴克里先建立起四帝共治制,重新稳定帝国形势,那些在乱世中猖獗一时的禁卫军也不得不归于沉寂。不仅如此,由于戴克里先设计的四位统治者,每人都组建有自己的禁卫队,导致残留于罗马驻地大营的禁卫军地位受到很大冲击。

更为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在公元286年,不列颠僭君卡劳西乌斯在称帝后发行了多种荣耀军团的钱币,试图引诱上述军队支持自己,其中包括尚在罗马的禁卫军。尽管我们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后者确曾参与其中,但此举显然更加重了皇帝们对禁卫军的不信任感。

描述四帝“相亲相爱”的的雕刻

果不其然,当戴克里先在公元305年退位后,性格更激烈执拗的伽勒利乌斯上台。禁卫军的前途也更加黯淡。第二年,伽勒利乌斯颁布法令对罗马市民征收新一轮赋税,税务官也被派往当地对平民进行登记。出于对禁卫军过往劣迹的憎恶和不信任,东部奥古斯都下令削减禁卫军数目、裁撤禁卫军大营,并着重加大对士兵的税收。

此举无疑让享受惯了骄奢淫逸生活的禁卫军士兵完全无法容忍,过去那种废立君主的事件再现。10月28日,他们又一次发动叛乱,杀死前来征税的税吏,并支持野心勃勃的马克森提乌斯为皇帝。作为回报,后者不仅给予士兵大笔赏赐,还重新恢复了禁卫军的最初规模,并让他们以暴虐的手段维持罗马的秩序。

米尔维安桥之战的败北 标志着禁卫军末日的来临

卫军看似重新恢复了昔日荣耀和权利,但实际上却是其历史上最后一次兴风作浪。短短6年后,随着马克森提乌斯在米尔维安桥之战的败北,趾高气扬的禁卫军当即遭到彻底的反攻清算。胜利者君士坦丁如同维特利乌斯和塞维鲁一样,将幸存的禁卫军士兵全部遣散。但与上述两者不同的是,他并未重新组建一支新的禁卫军势力,而是以一支仅有500名骑兵编制的斯科拉卫队来取而代之。他甚至拆除了禁卫军大营的坚固堡垒,将之彻底夷为平地。

至此,曾耀武扬威三个多世纪,既为帝国立下汗马功劳、又是制造无数血案罪魁的禁卫军最后曲终人散,走下了历史舞台。而取代其地位的斯科拉卫队,则再次回归禁卫军的最初职能,成为侍卫帝王的忠诚保镖。

卫军之后的罗马宫廷卫队都因为规模较小而不成气候

虽然已是过往云烟,但罗马卫军那跌宕起伏的历史经历仍然让无数后人为之唏嘘。它那忠奸难辨的形象定位,更是具有吸引众人注意的无上魅力。时至今日,许多学者们仍然在孜孜不倦地争论这样一支原本作为皇帝侍卫的部队,是如何走上终结主上命运之路的原因。

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所说的是否完全符合历史,但有一点却是相当明确的:罗马卫军从来就不是一个孤立的个案。人们可以在阿拉伯哈里发的突厥卫队、奥斯曼苏丹的加尼沙里军团,甚至更东方的残唐五代藩镇牙兵身上,找到与其鼻祖相似的经历。

就此而言,只要有合适的土壤滋养,罗马卫军的继承者们,或许永远也不会消失。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卫军  卫军词条  罗马  罗马词条  失宠  失宠词条  如何  如何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