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国演义》中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口才非常的厉害,在交往闭塞的三国,居然有语言天赋牛叉的人物出现,我想这并不仅仅与语言有关,更是文化知识和逻辑性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从诸葛亮舌战群儒就能看出来。
一、诸葛亮口才与方言
在《三国演义》中,有关于诸葛亮口才的文章,不仅有诸葛亮骂王朗,更有诸葛亮舌战群儒,历史上诸葛亮是琅琊郡人,也正是今天的山东临沂人,八岁的时候,诸葛亮被叔叔带到了湖北,因此他是在湖北长大的,更是在湖北娶妻生子的。
如果以当今社会的情况来看,诸葛亮最擅长的正是山东话和湖北话,其实历史上山东话和湖北话差别并不是很大,不过诸葛亮舌战群儒应该用的是普通话,其实根据当时的情况可以看出,诸葛亮并没有想要见江东学者的意思,毕竟孙权掌握大权。
如果孙权要让诸葛亮与自己手上的谋士、学者进行沟通,作为一个掌握大权的人物来说,并找不到任何的原因,因为现实中没有这个必要。但是《三国演义》中,把这段精彩的场面详细的写出来,成为着名的一回合,更直接表现出曹操统一的原因。
当时,曹操拥有兵马百万,带兵南下正是为了消灭刘备、孙权等人,为的是统一国家,期间刘表战亡,刘琮投降,刘备用诸葛亮的计谋火烧新野,但最终依然还是抵不过大军。曹操一直带兵碾压,就这样危机关头,派出了诸葛亮,于是发生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
对于诸葛亮来说,这场战并仅仅是口才的较量,更是双方文化学识的战争,是思维的比较,如果看过这段文章的人来说,会感到非常精彩,与此同时,更是后人常常提到诸葛亮而侃侃而谈的故事,三寸不烂之舌说的正是他。
作者以“诸葛亮舌战群儒”来形容孙权是怎么对抗曹操的,在东吴的阵营中,曹操具有百万雄兵,文武两将,于是派出张昭、顾雍、虞翻、步骘、薛综等人,看来要能说服这些文采很好的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这段《三国演义》的情节中,可以看出它与历史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史书上并没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而只是仅仅有记载诸葛亮与孙权两人之间的对话,但是对话中一定有各自的意见,具体并没有详细记载,因此后人也不知道他们之间说了什么。
作者是从《三国志平话》中,有提到诸葛亮在孙权面前的反驳,但是《三国志平话》的记载中,内容非常少,也非常简单,所有的“诸葛亮舌战群儒”都仅仅只是作者在这个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出现的人物更是作者的想象,场面宏伟壮观都没有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