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研究表明:猿猴打哈欠也会相互“传染”

研究人员近日进行的一项最新研究对比了人类和倭黑猩猩(人类最近的进化近亲)之间的“打哈欠传染”效应,从而直接对比人类和另一个物种的移情性能力。结果发现,与个体是否是同一物种相比,个体之间关系的远近是决定移情性反应的更重要的因素。

 

     对任何物种而言,体验他人情绪的能力都很难量化,因此客观的测量移情性变得非常困难。感受从一个个体传递到另一个个体,也被称为“情绪传染”,是移情性最基本的形式。面部表情(例如悲伤、痛苦、欢乐和疲惫)会透露不同的感觉,而这些感觉会从一个“发射面部”传递到另一个“接受面部”。一旦接受,面部表情的反应会引起接受者产生类似于发送者所体验的相似情绪。

    打哈欠传染是情绪传染最普遍也最明显的例子。人类和倭黑猩猩是唯一两个表现出打哈欠传染具有移情倾向的物种,这种传染更频繁的发生在两个具有强烈情绪结合的个体身上,例如好朋友、亲戚和配偶。由于这种相似性,研究人员试图直接对比这两个物种。在五年的时间内,他们观察了人类和倭黑猩猩的日常生活,并利用相同的行为学方法和实用性定义收集了打哈欠传染的数据。

 

猿猴打哈欠也会互相“传染

   研究人员对比了打哈欠传染的两大特征:个体对他人哈 #p#分页标题#e#欠做出回应的次数以及做出回应有多快。有趣的是,当打哈欠者和回应者既不是朋友也不是亲戚时,倭黑猩猩对其它哈欠的反应频率和反应速度和人类是一样的。这意味着情绪传染在人类身上体现的比其它物种要更显著的假设并不正确。

    然而,当打哈欠者是朋友或者亲戚时,人类的确比倭黑猩猩更快更频繁的做出回应,这很可能是因为人类之间的强烈情感关系是建立于与认知和记忆相联系的复杂成熟的情绪基础。与情绪吸引力相关的积极反馈以及反应过程似乎在人类身上发生的更快。对人类而言,这种过度激活或可能解释了增强的哈欠反应和其它潜意识的模仿回应,例如欢乐、痛苦或者愤怒的面部表情。研究表明人类和倭黑猩猩的情绪传染程度之间的差异归结于个体之间关系的亲疏远近。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猿猴  猿猴词条  打哈欠  打哈欠词条  传染  传染词条  相互  相互词条  表明  表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