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科学家研究发现,社交网络上流行的代表笑脸和哭脸的表情符号“:-)和:-(”对人脑产生的影响与真实表情相同。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在看到表情符号与看到真实脸部表情时,人类大脑的活跃部分相同。为此,科学家推测认为,表情符号如此流行的原因,或为人脑把它当做真实脸部表情来处理。
资料图
研究显示,当人在试图理解谈话者的感情时,注意力会主要集中在对方的脸部。因此,研究人员试图通过实验证实该现象也适用于文字交流中的表情符号。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向20位志愿者分别展示由冒号、连字符和括号组成的表情符号,如“:-)和:-(”,及其他一些无任何意义的符号。当志愿者看到不同的图像时,研究人员还会利用电生理学仪器来检测人脑的活动情况。结果发现,人脑对于表情符号的反应和对真实表情的反应是相同的。
科学家同时指出,在表情符号刚诞生时,人脑对其并没有神经元反应。1982年人类历史上第一张电脑笑脸诞生。而在此之前,“:-)”这种表情符号不会激起相关大脑皮层的任何积极反应。但如今,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移动电话短信的普及,网络表情符号逐渐风行,为社会广泛接受。人们已经习惯了把这样的符号当成真实的脸部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