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60年代末,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的当地农民,在一个小山坡上的山洞及附近地区,挖出过很多龙骨,那时当是一味中药材,他们前后挖过很多卖给了药材商人,此洞因此当时被称为“土龙洞”。后来又挖出了很多“巨猿”的牙齿,才改称为“巨猿洞”(此洞恰在北纬30.5度上)。后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研所” )有人在宜昌发现其中几颗被认为是巨猿的牙齿,细看下发现那是远古直立人的遗物,经专家研究后,确认是远古直立人的化石。
发现东亚人文初祖
古研所的人马上报告了有关部门,并会同公安部门一起追查到龙骨的来源地巴东,在巴东查到这批龙骨来源于建始麻扎坪村的农民,古研所工作人员一直追到了“巨猿洞”。这才有了日后惊人的“建始人”发现。但因为挖龙骨,好多人类祖宗的骨殖化石已经被当成中药材锉骨成灰了,损失无可弥补且无可追回,这属于全人类的憾痛。这段历史隐曲,也是记者到建始人遗址采访时,才了解到。
古研所从那时至今,多次组织人员对“巨猿洞”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了大量考古发现。其中有几十颗建始人牙齿、632件石制品和65件骨制品,包括巨猿在内的35科、70属、87种哺乳动物。当时推测建始人的年代在195万-205万年间,后来又认为它可能在200万-250万年间。因为它年代的古远,足以支撑起“亚洲中心说”,因此由国内研究权威学者、专家为此成立了“建始人”研究课题组。据最新消息,“建始人”科研课题获得国家专项科研资金600余万。
近年虽有专家提出了“亚洲起源说”,我国先后发现了“北京人”、“元谋人”、“郧县人”等不少直立人化石材料,上世纪50年代在清江下游的长阳钟家湾村,也发现了距今20万年的“长阳人”化石,但最古远的元谋人(猿人)也只有170万年,没有超过200万年的,使“亚洲说”缺乏有力的实物材料作支撑,难与发现了有170万年的直立人和300万-500万年古猿人化石的“非洲说”相提并论。
直到“巫山猿人”的出现,才给“亚洲说”添了点底气。
1985年10月13日,龙骨坡的“巫山猿人”首次被发掘出来;1986年10月24日又再有发现。经测定,“巫山猿人”距今201万-204万年,属于早更新世早期,比“元谋人”早30万年。属当时我国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人类学家贾兰坡称之为“亚洲金牌”。
2004年底,在发现“巫山猿人”的龙骨坡以东约30公里,巫山县官渡镇一个叫九个洞的地方,黄万波、徐自强教授发现了古人头盖骨化石,而且“远不止一个”。黄教授介绍说:“大人、小孩、老人都有,非常丰富!大多已经被水磨蚀了,有的只剩额头或者后脑勺一小块。”
发现的头骨分别通过中科院地质研究所和台湾大学进行了两次铀系法(一种同位素方法,用于测定岩石或化石年代)实验。随后,黄教授还将把化石连同刚刚采集到的洞中钙板(碳酸钙沉积)标本,送到美国进行第三次年代测定实验。
就现在专家的鉴定来看,直立智人“建始人”要比“巫山猿人”更为古远。在对发现的建始人3枚牙齿化石进行科学鉴定后,课题组组长、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教授郑绍华以及邱占祥、陈铁梅等专家初步认定:“建始人”的生活时代距今为195万-215万年,属于人类的早期成员。后来在建始人生活的洞穴内发现的部分骨器上有打制痕迹,专家凭此确认“建始人”是早期直立智人、而不是猿猴,进一步确认了其生活的年代在200万-250万年前,比目前发现的非洲古人类化石还要早几十万年。
推荐文章:亚特兰蒂斯之谜 黄石公园 通古斯 水怪 #p#分页标题#e#
专家认为:发现“建始人”的建始县高坪镇麻扎坪村,在巫山南坡;发现“巫山猿人”的长江岸坡在巫山北坡;二者存在一定存续关系,170万年的“元谋人”的发现地离此也不远,这一带远古应该存在一条人文链。“建始人”足以撑起“亚洲说”。人类起源因此由非洲说的一元走向了二元或者多元论。
建始人确立东方人种起源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科院一直有一个重要项目,就是在青藏高原东源寻找东方人类的起源地,三峡被认为是探寻全世界人类起源的最佳地区之一(另一地点是全球公认的东非大裂谷)。再加上三峡的区位关系,历来是中国南方文化、北方文化、东部文化和西部文化传递的大通道,随着建始人的发现,东方人类或者说世界人类起源地之一的区域终于找到了。
考古研究一般认为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欧洲主流学界认为,距今10万年前,人类是由非洲迁徙到欧、亚地区的,在当地土著人灭绝后繁衍形成现在的人。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家通过10多年的DNA研究,认为现代欧洲人大多数都是远亲,97%的欧洲人都是繁衍自一万年前到四万五千年前的七个不同女性,这七个原始女人被称作欧洲的“宗族母亲”。其后牛津大学科学家西基斯教授宣称,全世界的人口分别繁衍自36个不同的“宗族母亲”。这些“宗族母亲”都是15万年前到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个科学家命名为“线粒体夏娃”的女人的后代。其中非洲有13个“宗族母亲”,印度、澳大利亚、中亚有7个。尽管“夏娃”不是当时惟一活着的女性,然而她却是惟一一个将血脉延续繁衍到今天的原始女人。
民国初发现北京人(猿人)时,中外学界无比振奋,都以为找到了中国人种起源的老祖宗了,后来的发现,使得北京人的发现逐渐降低了高度,因为现代人不可能是由猿人发展而来,现代人类是直立智人的后代。直立智人建始人和周边地区一系列古人类的发现,颠覆了非洲中心说。证明了中国人、东亚人是依靠自身的血脉链繁衍起来的。
早在1957年,在著名古人类学家贾兰坡主持、发掘下,就在清江流域的长阳地区发现了距今20万年的早期智人“长阳人”化石。此次考古中,在长阳地区的伴峡小洞发现了距今13万年左右的旧石器及人类用火遗迹,鲢鱼山发现了距今12万-9万年的人类用火遗迹,而伴峡榨洞则发现了距今2.7万年的旧石器和人类用火灰烬层。
到近年发现“巫山人”、“建始人”,近二年又发现了“巫山人”头盖骨和确认“建始人”年代,鄂西近年发现的这一系列旧石器时代遗址、动物化石、石器和人类用火遗迹,证明清江流域极有可能是中国人种群或亚洲人种群的发源地。证明中国人是由本土自身的血脉链繁衍发展而来的。甚至有力地挑战“人类起源非洲”之说,至少可以形成人种起源的“二元说”。并预示这一地区还将有更多古人类遗迹发现。
我们甚至还可以设想一下:全世界人类的起源就是在鄂西巫山南坡、长江三峡、清江峡谷和武陵山区,而后他们从这里开始向全世界迁徙,也许还走向了非洲?也并非没有这个可能。“建始人”、“巫山人”最早栖息的地盘就是巴域,即主体在鄂西南湘西北渝东一带,在这里出现与地理“神秘
推荐文章:喀纳斯湖水怪 雷击 亚特兰蒂斯文明 食人鱼事件 #p#分页标题#e#北纬30度线”重合的神秘远古人文现象。随着智力的进化,经验和能力的提高,先民们从巴域弥漫式地进入中原,向北进入黄土高原和河源沼泽地带,向东进入东南沿海,先后形成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百越文化等。
这有最新考古调查证据:2005年7月14日,人类学权威杂志《美国人类遗传学》刊登了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宿兵领导的研究小组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小组采用对父系遗传的Y染色体进行遗传标记的方法,对40个东亚南北方代表群体2332个男性个体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东亚南方群体是“东亚现代人”的祖先群体,北方群体是在25000-30000年以前从长江以南迁移到北方的。
盐巴奠定的人类进化
按残缺的进化论学说,猿是从猴子变来的,而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世界上有那么多种类的猴子和猿,怎么独独就“大三峡”这一区域的猴子(猿)进化得那么快而成了人呢?这个地域的自然有什么特殊性吗?
带着这些疑问,记者在大三峡地区作了长期探访。华中科技大学九十高龄的张良皋教授一语点破了谜题:猴子(猿)之所以变人,大脑的发育进化是主因,但为什么那么多猴子(猿)都变不成人,就是因为缺少了一个进化变人的先决条件—盐。
据张良皋介绍说,人的大脑发育和进化,需要54种微量元素,但其中14种只有从盐分里才能获得,综观世界上猴子(猿)变人的不多区域,都有盐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大三峡地区的清江峡谷和长江三峡,是中国最早的井盐的发现和开凿地。渝东鄂西的二带峡江有三个富含盐层的背斜,据近年国土资源部的调查,这二带地区有岩盐储量达300亿吨以上。因为山系隆起产生断裂,含盐层(岩盐)被抬升到了山顶山腰,雨水和地下水的浸洗,使这些含盐层溶化,并顺岩隙流出地表,形成自流盐泉。
大三峡的猴子(猿)因得地利,早早饮了盐泉,就慢慢由猿人和直立智人向人类进化,所以在这个区域才产生了“建始人”和“巫山人”、“长阳人”。这是人种起源先决条件对地理产生条件的要求所决定。
而远古就生活在清江峡谷一带的巴人,就是中国最早的逐盐而居的部族。根据多种古籍的记载,距今5000年左右,巴人立国的禀君族起源于清江峡谷长阳一带(巴人或与更古远的“长阳人”有直接血缘关系),他们逆那时的夷水(清江)而上,到达一个叫盐阳的地方,夺取了由“盐水女神”控制的产盐地域。盐资源在那个食盐短缺的年代,可以充当立国的财政资源。巴人由清江溯源到盐泉胜地利川(古称盐水县),然后沿大溪转进,进入瞿塘峡出口南岸的汇流处,再顺长江而下,来到今鄂渝交界处的巫山一带活动并建都,控制了渝东鄂西一带的所有盐泉。为纪念家乡夷水(清江),巴人建立的首个都城被命名为“夷城”,地点在今天的重庆巫山。
另一支巴人从利川顺郁江下彭水,夺取由距今5000年左右的濮人(苗族的祖先)开发的郁山盐泉和伏牛山盐泉。彭水郁山自夏商时期起至春秋战国年间,都是巴国最重要的产盐区和经济命脉。
从目前的认识来看,巴国在秦以前至少存在了1000-1700年之久,距今远达4000年以上。这是一个超长的以武盐立国的历史事实,更是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赫赫巴王国!
而巴人立国前在这一区域的活动,肯定得从史前文明的年代算起,目前已知的巴文明大溪文化在7000-8000年以上。《山海经》里记载的“灵山十巫” ,今已被证明是早期的巴人。其后十灵中最强大的“巫咸族”也建立了一个“巫咸国”(中心在今天的巫溪县一带,大宁河是其重要的行盐通道,今天大宁河峡谷绝壁犹见凿出的多线古栈道方孔)。据《山海经·大荒南经》(第十五)记载,早在虞舜时代,大巫山已存在一个名叫“巫臷”的方国(即今巫山、巫溪二县所在地域,秦汉时期皆属古巫县统辖)。舜帝专派他的儿子无淫管辖此地,可见该地远古即因盐而富。
推荐文章:中国上将名单 云南十八怪 爱因斯坦的大脑 车祸图片 #p#分页标题#e#
史载多次巴人征楚,走的就是远古长江经大溪南流清江的这条便利水道。楚人为防范巴人顺江而下、倏忽来去的进攻,还在清江下游的长阳建立了扦关。由清江溯源入大溪再进入长江三峡的这条转进水道,也是当年巴人与中原大国行盐贸易的主要通道,因此在大溪入长江口的瞿塘峡南岸兴旺了一座大溪古镇,这也许是中国第一古老的古镇—近年考古发现,大溪镇一带存在巴文明,早至7000-8000年以上,它被命名为“大溪文化”,是新石器时代峡江流域的一类代表文化。
据有渝东鄂西的盐泉后,巴人开始煮卤为盐,用土舟沿峡江运盐济楚、蜀。巴人被称为“无粮无织”却衣食无愁,他们可以通过盐向邻国换取自己所需的其他物资。“盐巴”一词就是明证—很长一段时间盐被称为“巴盐”,后来称为“盐巴”并一直叫到现在,巴即是盐,盐即是巴,这是当年的巴国、巴人留给中原大国的深刻印象。
巴人在峡江地区的制盐曾经达到怎么样的兴旺程度呢?2005年10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李水城和美国学者在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学报》上联名署名发表文章,公布他们在三峡库区忠县的中坝遗址发现了一个大型的古制盐基地的考古报告。这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制盐场,考古发掘出制盐的文化堆积层厚达五六米,出土的圜底盐罐数以亿计。该遗址延续时间长,从新石器晚期直到近现代,绵延四千余年,这当然是逐渔盐之利而居的巴文明遗存。
据不完全统计,渝东各盐场共有不同类型、不同口径、不同深度、不同大小和不同形状的古盐井400余口。其中云阳县195口,忠县96口,开县20口,奉节县5口,彭水县13口,万县(今万州区)明时有井72口,巫溪1口,城口16口。今天从重庆沿长江而下,在这条飘带似的峡江热土上,人们还能看到当年巴人的著名盐井遗存:忠县的涂井,开县的玉泉井,云阳县的白兔井,直到巫溪县的白鹿井……这还不包括更古老的鄂西古盐阳(可能在建始)古盐水县(今利川)的古盐井。
现在已废弃的这口古盐井,引导人们走进了这条由“井盐文明”铺就的文化长廊。巴人与华夏的井盐文明有着不解的渊源,盐曾经是猴子(猿)变人的进化关键催化剂,也成为后世巴文明的魂。
土家人与巴人传承关系
巴人最早在三峡大溪形成了中国最早的古镇,并因此形成了后世闻名的峡江巴文明的大溪文化。图为大溪古镇考古发掘现场。这里今天已经淹没在100多米深的水下。最终它将深淹三峡库区100米之处,后人再也无复得见古镇原貌。
今天的实证考古已证明,约8000年前,生活在峡江流域的巴人就已开始使用陶刻符号。更让人惊奇的是,某些符号竟与代表中国最早成熟文字的殷商甲骨文如出一辙。上世纪80年代在今三峡大坝所在的杨家湾出土的陶器上,发现有170多种图刻符号是巴蜀图语的一部分,部分符号的特征与甲骨文有明显的类似,其中有要在3000-4000年后才出现在佛教里的“卐”字符。这一发现将原始汉字的起源上推到距今6000-7000年以前。
史传汉字是由夏禹和他的巴人妻子涂山氏带至中原的巴人图语演变而成的,这种说法虽已难考证,却说明巴人图语与汉字之间存在某种联系。以盐立国的巴民族发明和创造文字,与欧洲文字的创造者腓尼基人,在地中海沿线从事盐业贸易的历史惊人吻合,那就是商贸最需要文字的记录与交流。而考古学家黄万波在巫山发现时间更久远的文字符号,那符号是刻划在象牙上,距今已有100多万年,这可能是已知人类最早的文字符号了。
推荐文章:猴面包树 麝香猫 世界上最大的动物 动物世界性行为大全 #p#分页标题#e#
秦灭巴后,巴人相对独立的 “民族国家史”结束了,多支部族分散迁徙,主体进入五溪流域成了后世的五溪蛮;有的部族遁入大巴山、秦岭南麓密林深处;有的远徙东南到达福建一带,甚至远徙到达中南半岛越南、泰国、老挝、缅甸和印度,成为当地主体民族。据越南《大越国史记》记载:秦灭蜀后,开明王朝的一个王子逃到越南建立了安阳国(公元前257年,又称瓯洛国)。在秦始皇灭百越时亡国,秦末时又再复国,并逐渐征服了红河平原,结束了还处于原始部族社会的文郎国,仿开明制建立起了越南的第一个封建王朝新蜀朝(公元前?年-前207年),首帝称为蜀泮。新蜀朝后为南越王赵佗所灭。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原三峡工程文物工作组组长俞伟超老先生生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评论“大三峡”远古灿烂的古文明时说:“土家族与巴人的关系,作为民族史的研究课题,不仅是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中国民族史学界,由于其对象涉及一个民族在几千年中的演化变迁,如果其民族主要成分的承续脉络清晰,将是世界范围内不多的人类共同体之一,对研究人类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材料。”
近年因三峡工程移民迁建,从1997年起到大江截流的2002年间的五年多时间内,三峡库区云集了全国68家考古研究机构和十余家地面文物工作小组,3000多名专业人才,总耗资3亿多元,对三峡库区135米线下文物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考古有了关于巴人的多处重大发现,确认了巴人巴国活动的中心地区,也证明了鄂西山地、清江峡谷为巴人的祖居地与核心区。
考古学与人类学家据所得实证考证,部分解读出“巴人消亡”这一千古之谜:
—巴人发迹前的祖居地清江峡谷一带,就是强秦统一中华后、巴人退入大山深处的归宿。
—土家人就是号称“虎之族”巴人的后裔。
—今天在沿酉水(发源于鄂西鹤峰县,注入湖南沅江)流域还约有20万人仍在使用土家语,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中的一种独立语言,可能与巴人语言一脉相承。
—中央民族大学的人类学者庄孔韶教授与潘守永教授等专家,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利用DNA遗传技术试图分析古代巴人和今天土家族的关系。通过多次对三峡和清江流域一带的土家族人的血液和悬崖峭壁上的悬棺墓葬骨骸进行了基因对比实验,提出“今天的土家族人就是古代巴人的后裔”观点。
—据《石柱县志》(1994年版)载,当地研究人员调取相关古籍和对当地52部族谱的记载考证,也基本认定石柱的土家族主要由巴人遗裔和其他民族融合形成。
今天对巴人及其后裔土家族的研究,解读出巴人在亡国后的上千年的轨迹。巴人融合了其他一些部族如汉人、蟹人、乌蛮等氏族部落,到汉魏时期演变为“五溪蛮”的一部分,分布、生活于武陵山区的“酉、辰、巫、武、源”五溪流域。一直到宋代,“五溪蛮”绵延存在了千余年,保持着比较稳定的民族共同体,在唐、宋时期与多民族混血形成后世的土家族。其历史迁徙的历程构成了“民族走廊”中南北纵向的“土家——苗瑶走廊”,是组成全国“二纵三横”民族走廊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荐文章:水怪之谜 世界奇观 卓柏卡布拉 广西柳州食人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