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考古人员在发掘现场工作。
这是近日出土的3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10月26日摄)。
10月26日,考古人员对发掘出土的文物进行保护处理。新华社发
3支用丹顶鹤尺骨制成的骨笛,日前和它的墓主人一起重见天日,再次表明8000多年前我国淮河流域的先民们已经能够演奏优美的音乐。
至此,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前期重要遗址——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中出土的骨笛已达30多支,有五孔、六孔、七孔、八孔之分,具备五声、六声和七声音阶。专家研究表明,贾湖骨笛是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把人类音乐史推进到8000多年前。
新出土的3支骨笛,有1支是五孔的,保存完整。最长的1支长20多厘米,为两孔骨笛,虽然已断为3节,但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它通体刻画着细如发丝的菱形纹饰,十分精美。
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出土3支骨笛的墓葬随葬品较为丰富,出土有石斧2只,骨镖、骨箭、骨锥10余支,墓主人头部放置了1个制作精美、保存完整的双耳红陶壶。
主持发掘工作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居中介绍说,墓主人身份较高,可能是巫师。在贾湖遗址中随葬骨笛、叉形器的,一般与宗教活动有关。从随葬的石斧、骨镖等渔猎工具看,墓主人并没有脱离生产劳动。
记者看到,已发掘的40多座墓葬中,几乎每人头部都随葬着1个陶壶,有双耳壶、折肩壶、圆腹壶、扁腹壶和带流壶10多种。
张居中解释说,这是贾湖具有特色的埋葬习俗——“一人一壶”,可能陶壶是当时的生活必需品。30年来发掘的几百座墓葬,基本都是这种情况。#p#分页标题#e#
在另一个墓葬中,记者看到,2支骨箭穿刺于墓主人身体中,1支刺入心脏之下、脊椎之中,使脊椎分离较大,另1支从后背刺入、横穿于脊椎与心脏之间。据专家推测,墓主人可能是在部落战争中被敌所伤身亡,从他头部也随葬有陶壶的情况看,他死后得到了正常的埋葬。
贾湖遗址在1983年至2001年先后经历了7次发掘,共揭露2700多平方米,发现房址、窖穴、陶窑、兽坑等遗迹几百座,墓葬、瓮棺葬几百座,出土陶、石、骨等各种质料的文物5000余件,及大量动、植物遗骸,据炭14、释光测年结果显示,距今约9000年至7500年。
贾湖遗址出土的多音阶骨笛、具有原始文字性质的符号和炭化稻米等重要发现,再现了淮河上游八、九千年前的辉煌,与同时期西亚两河流域的远古文化相映生辉。贾湖的发现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并被中华世纪坛镌刻于青铜甬道上。
目前,发掘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贾湖遗址埋藏多少世界之最?
近年来,对贾湖遗址出土遗物的研究,一次又一次震惊世界。一支编号为M282:20的骨笛,今天依然能吹响河北民歌“小白菜”,是世界上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贾湖先民还掌握了酿酒方法,酿造了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酒”。贾湖还是世界上最早的家畜驯养起源地之一、世界上最早的龟灵崇拜与卜筮起源地之一,并出现了人类所知最早的甲骨契刻符号。
大量文物标本显示,贾湖先民已掌握了房屋构筑、制陶、制骨、纺织、缝纫、人工养殖等多种技能,但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张居中认为,这些还有待运用更多现代科技手段进一步深入研究进行科学的解读。#p#分页标题#e#
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中,一座房基旁又发现一座埋狗坑,这也是我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葬狗现象。在贾湖相继发现的10多座狗坑,几乎都出现在墓地边沿或房基旁,这一规律性可能有一定文化意蕴,狗是人类最早的动物朋友,活着时帮人打猎,为主人看家护院,死后仍然履行这一使命。
贾湖遗址内,出土了一大批纺织工具,如纺轮、骨针、缠线板等,许多陶器上还发现有网纹和绳纹等。通过残留物分析等手段,张居中在发掘出的人骨架腹部的泥土中,居然发现了古寄生虫卵。如今,一项新的研究正在实验室进行,如果能从人骨架腹土中获取古人衣物的资料,那么贾湖就很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纺织业起源地之一。
日本鱼类研究专家中岛经夫,对贾湖出土的一个单元的鱼骨进行的研究表明,贾湖人捕捞的鱼有集中捕杀的迹象,如果得到验证,这里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鱼类人工养殖地之一。
“贾湖文化提供了一个黄河、长江之间新石器时代前期的、居当时文化发展前列的相当完整的实例。”张居中说,“我们试图从环境与人、考古学文化与人类社会等方面对所获资料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以期达到复原历史之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