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合川区在嘉陵江和涪江交汇处的江边,发现了一座抗战时期修建的盐仓。昨日,经专家考证,这座盐仓不但是当时长江中段的八大盐仓之一,而且还是当时战略转运的官仓。专家建议在此开展城市创意产业。
长江中段八大盐仓之一
市文物局专家介绍,巴渝一带多产泉盐,有盐井数百所之多,不仅满足了巴蜀人民日常生活所需,还畅销楚、滇、黔和西南广大地区,历史上出现了“巴盐济楚”、“巴盐济黔”和“巴盐济湘”的壮丽景观。所以,巴蜀自古以来就以“鱼盐之利”而闻名于世。
“合川晒网沱盐仓,就是当时长江中段的八大盐仓之一。”市文物局专家说,该盐仓位于合川城区嘉陵江、涪江交汇处的南岸,始建于1936年,为当时的重庆盐务分局拨款监造,1940年建成,占地6300平米,库房分隔四栋,最大储藏量7650吨。
糯米加石灰防潮
食盐是一种易回潮的晶体,而合川区临江空气湿度大,因此如何防潮成为难题。
市文物局专家介绍,当时的食盐全部用麻袋包装,为防止食盐受潮,建造者先用宽厚40厘米、长1米的条石,按照“横竖”排列式垒造起基座,为防潮气进入,每块条石间都用糯米加石灰的“混凝土”粘合。基座周围布满了排水沟。基座内再用石灰与炭渣填满,然后在上面铺上小青砖。
接着在小青砖上搭上木板架,离地面大约30厘米左右,然后将盐袋放在木板上。每个盐仓内还有烟囱之类的排风口,以让盐仓保持空气流通。
专家建议妥善保护
市规划局副总工程师李世煜此前表示,重庆号称西南工业重镇,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极其灿烂的一页。但令人忧虑的是这些工业遗址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不少遗址在城市建设中消失。“当子孙们有朝一日询问起这些城市瑰宝时,我们将用什么实物依据和遗址遗迹向他们介绍重庆历史上的辉煌?”
李世煜说,在国外,不少工业遗产都搞起了创意产业,比如在英国许多老厂房、老仓库、高烟囱,除部分被作为工业技术专题博物馆外,更多的已被更新改建,成为人民乐于光顾的商场、餐厅和咖啡馆。当人民徜徉在这种环境中时,将会勾起对过去的无限遐思。
市文物局专家表示,合川晒网沱盐仓保护完整,用材工艺罕见,历史印记明显,是不可多得的城市遗产中的工业遗产。他们已建议合川区可以将其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为延续盐仓的生命力,专家建议可在此开展有山城特色的创意产业。
记者 李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