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发现可能建于北齐时期古长城

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踏访明前古长城

局部古长城遗址的立面仍保持完整。

长城沿线发现的具有指印纹饰的瓦片。

  除了人们熟知的明长城,北京的深山峻岭中还掩藏着部分比明代更久远的早期长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踏查活动的展开,这些明前古长城逐渐浮出水面。

  昨天,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公布最新的长城踏查结果显示:从延庆大庄科乡解字石村至昌平大岭沟,再到八达岭一线,新发现一段长约19公里的古长城遗址。据初步推断,这段长城建于北齐时期,距今约有1500年历史。

  这是昌平区境内发现的第三处长城遗址。同时,这项发现也证明,北京西北方向明长城空缺处其实有古长城存在。

  意外发现

  养蜂人带路,古长城神秘露脸

  这段长城遗址的发现,还要从昌平区第三次文物普查说起。

  2010年春,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到长陵镇上口村普查“马武寨”遗址(民间传说是东汉大将马武的屯兵之地)。考察现场,工作人员除在柴火堆下挖掘出一些年代久远的瓦砾外,一无所获。

  正当考察组一行要失望而归的时候,工作人员田振林却意外地发现,在“马武寨”遗址的东北方向,山脊上隐隐约约趴着一段石墙,“这个地方怎么会有石墙?不会是长城吧?”工作人员一阵兴奋。

  登上山脊,只见这段石墙高约1.5米,宽大约有2米,全部用碎石堆砌而成。石墙顺着山势向东北方向延伸,目光所及,看不到边际。由于年代久远,绝大部分已经坍塌,但在局部还是能看出墙体的立面。

  “从建筑特征来看,这应该是明代以前的古长城遗址。”田振林说。此前几个月,在昌平的锥子石村和边墙村,也分别发现了疑似长城的墙体,各自绵延有100多米。

  眼前的这段石墙究竟有多长?走向怎样?别的山头是不是也有?工作人员下山后,赶到附近的大岭沟村进行探访。

  在大岭沟村村口,一位60多岁、名叫张亮的养蜂老人,证实了工作人员的猜想,“这附近山上确实有边墙子。”

  边墙子,是当地村民对长城的称谓。“小时候上山打柴,老能看见边墙子,但具体是哪朝建的,谁也说不清楚。”张亮说。

  由张亮做向导,此后两天,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对大岭沟村北山一带的石长城进行了仔细的勘察。“量下来,总长度是1035米,墙体的遗迹可以说比较明显,但绝对不是明代修建的,在文献上也没有记载。”田振林说。

  据了解,在发现这段石墙遗址之前,昌平区境内被确认的长城遗址只有两处:一处是流村镇长峪城西北段的明长城;另一处是流村镇马刨泉一带的明前古长城。此外,还有居庸关、南口等5处关城。

  眼前,大岭沟村北山上的这段石墙,和此前在锥子石村和边墙村发现的石墙,特征基本相似,“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它们修建于哪个朝代?昌平境内是不是另有一段不为人知的古长城遗址?”工作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为揭开这个谜团,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决定“追根溯源”,进行一次大规模的长城踏查行动。

  追根溯源

  明长城断头处存在更早长城

  巍巍群山,哪座山头都有可能是古长城遗址所在地。踏查从何处开始?

  顺着现已发现的石墙遗址,从周边开始调查是比较简单、可行的办法。但工作人员却将踏查的起点定在了延庆县大庄科乡的解字石村。

  这听起来有点奇怪:昌平区的长城遗址踏查怎么还要跑到延庆县的地界上?参与这次踏查的昌平区博物馆馆长邢军向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明长城在北京的西北方向有一段大约19公里的空缺地带:从东往西,明长城从怀柔黄花城进入延庆的解字石村后突然截止;从西往东,八达岭明长城过水关之后,也一下子没踪没影。

  本该绵延不绝的明长城,为什么在京西北会有一段空白?对此,学术界尚无定论。但在此前2006年全市举行的大规模长城踏查行动中,文物工作者发现,很多明长城是叠压在明朝以前的古长城遗址上修建的。在这段明长城的空缺处,说不定就能清楚地发现明前古长城的遗迹。而按照昌平境内已发现的三处石墙遗存的大致走势,很有可能和明长城的断头处有某种关联。

  2010年5月,由昌平区文物管理所4名工作人员组成的踏查组,来到延庆解字石村,现场进行踏访。村北的山头上,从怀柔方向延伸过来的明长城在最后一个敌台的位置上戛然而止。敌台由条形砖石砌成,主体部分已经坍塌,但基座保存还比较完好。站在敌台位置上向明长城消失的西南方向眺望,果然,山上隐隐绰绰匍匐着石垄状的墙体遗存,和昌平境内发现的石墙极为相似。

  在当地老人的指点下,踏查小组以解字石明长城断头处为起点,顺着山势,向西南方向追踪古长城遗迹。沿途,石墙若隐若现,有的地段保存较为完好,有的地段完全看不到痕迹。保存完好的石墙,高度1米到1.5米不等,宽度1至2米不等。堆砌石墙的石块多为就地取材的碎石,形状、大小不一。有的呈散乱堆积状,有的是与土混合堆积在一起,仅在局部地方,能看到有较大石块砌筑的痕迹。由于年代久远,很多石墙坍塌得比较严重,有的上面已经长出茂密的荆棘。

  一路向西南踏访,越过延庆松树沟村的石门,就进入昌平地界,很快就是此前发现的昌平大岭沟村石墙遗址,继续往西南方向走,是边墙子村石墙遗址;然后在碓臼峪村、锥子石村、立石沟南山上都发现了明显的墙体遗存,长度从120多米到1000多米不等。“这时就已经能肯定,这些墙体遗存是属于同一段古长城遗址。”邢军说。

  这段古长城通往何方?踏查组历时两个月,翻过无数个山头,直奔西南方向走,穿过110国道陡岭子隧道,再次进入延庆县地界,来到井庄镇北地村,又发现了长达两公里的墙体遗存。之后,再往西南就是水关长城附近的水关村。“之前,我们猜测这段古长城会和水关长城连上,后来发现不是。它从水关长城的北边绕了过去,直奔八达岭明长城的方向,最后和八达岭长城相接。”邢军介绍。

  至此,这段古长城遗迹的线路、走向,基本水落石出。“起点是延庆解字石,终点是八达岭,全长大约19公里,这一段也恰好是明长城在北京的空白处。”邢军说,此前,文物工作者普遍认为这段区域没有长城存在。这次踏查有力地推翻了这个论断,“仍然有长城存在,只不过是比明代更古老的早期长城。”

  文物考证

  古长城可能建于北齐时期

  历史上,从春秋至明朝,曾数十次修建长城。这段19公里长的古长城遗址,究竟诞生于哪个朝代?

  “北齐的可能性最大。”邢军介绍。据《北齐书》记载,天保七年(即公元556年),北齐国曾大举修建长城,从今天的山西大同一直修建到渤海岸边,并且明确记载途经“幽州北夏口”,即今天的昌平南口地区,距离这次古长城的发现地不远。据此推测,这段古长城也很有可能就是在那个时期修建的。

  此外,从墙体的建造特征、以及走向来看,新发现的这19公里古长城遗迹和昌平区另一处已经确定的明前古长城——马刨泉长城,大致建造于相同的年代。而之前,文物工作者在对马刨泉长城进行踏查时,在当年的长城戍所遗址上发掘出不少砖石碎瓦,瓦面上独具特色的花纹,透露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在昌平区文物管理所,记者看到了部分发掘出的瓦片。其中,一种有手指按压痕迹的瓦片格外引人注意。“指印是在没烧制前故意按上去的,算是一种装饰,瓦的凸面有,凹面也有,应该是用在房檐滴水处的瓦。”

  据文物专家岳升阳考证,这种有指印纹饰的瓦片,北京地区颇为少见,但在其他地区却有出土,最典型的就是邺南城。邺南城是东魏和北齐的都城,出土有大量东汉至北齐时期的瓦,其中就包括这种带指印的瓦片,发掘者称之为“指捺纹”,年代定为北齐时期,“那段时期,这种有指捏纹饰的瓦在我国的北方部分地区广为流行,这是判定长城年代的一个有力证据。”岳升阳表示。

  除了昌平,密云、平谷、怀柔、延庆、门头沟等区县近年来也陆续发现了明代以前的古长城遗址,皆呈石垄状,长度不一。古长城沿线的戍所遗址也发现了多处,具有明显的北齐时代特征。

  此外,在这次为期两个月的长城踏查中,昌平区文物管理所还摄录了大量的影像资料,并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墙体遗存进行了细致的勘测,这为以后开展古长城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坦白说,我们对明前古长城的了解还很少。古长城的真实面貌究竟怎样,还有待于专家们进一步研究、考证。”邢军说。

  民间说法

  怕压十三陵风水

  明长城缺了一段

  “现在,学术界比较集中的看法是,北京地界上的早期石长城绝大多数都是约1500年前的北齐时期建设的。因为后来的明长城很多都是叠压在早期长城上修建,所以外露在地表的北齐长城遗迹并不多见。只有在明长城因故改道或者没有修建的地方,还能清楚地看到。”邢军说。

  至于延庆解字石至八达岭一线,明代为何没有修建长城,昌平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经过踏访,认为“和修建明十三陵或许有一定的关系。”

  从地图上看,京西北明代长城空缺的那一部分,正好位于明十三陵的西北方向。“修皇陵十分讲究风水。在昌平长陵、十三陵地区,老百姓中流行一种说法,明十三陵东南方向对着的那片山头之所以没建明长城,是怕压了十三陵的风水——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也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工作人员表示。

  历史回放

  九个朝代曾在

  北京修筑长城

  据长城研究专家宋国熹多年研究、初步统计:中国历史上,从春秋时期算起至明朝,共计有23个国家或朝代建过37道长城。全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建有长城。其中,有9个国家或朝代的10道长城经过北京,分别是:燕昭王长城、秦始皇万里长城、汉武帝万里长城、晋长城北齐长城北齐重城、北周长城、隋长城、唐长城以及明万里长城

  按照当前学术界比较集中的观点,北京境内现存的明代以前石长城,大多为北齐所建。北齐辖境相当今天山东、河北全境及山西大部和河南的一部分。据史书记载,北齐立国之时,西有北周的虎视眈眈,北有突厥、蠕蠕(柔然)、契丹等的侵扰,形势严峻。为了加强对周边国家及游牧民族的防御,北齐在立国的27年中,曾在北部和西部多次修筑过长城,其规模在秦朝之后、明代以前这段时期里,堪称第一。

  专家建议

  古长城遗址

  应立牌保护

  北齐不但修筑了长城,还在长城沿线每十里建有一座戍所。近年来,本市已经在门头沟、昌平、密云等地明前古长城遗址沿线,发现多个北齐长城的戍所遗址。文物专家岳升阳呼吁:北齐遗物在北京地区发现不多,这些北齐时期的戍所遗址是研究北京地区北齐时期军事和文化的重要遗物,希望文物部门能够有选择地进行发掘,并立牌保护,以免在旅游开发和植树绿化中受到破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发现可能建于北齐时期古长城  北齐  北齐词条  长城  长城词条  建于  建于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可能  可能词条  
考古

 秦汉时期排水管道啥样?(图)

   考古人员在秦阿房宫遗址区发现汉代皇家园林上林苑的地下排水管道,保存之完整,十分少见。而在排水管道不远处,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战国秦时期的墙基遗址。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