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国家大道有6车道宽 图为西汉大道鸟瞰图。两边的白线为道路两边残存。
你知道西汉时期的国家大道有多宽吗?18到21米!以今天3米宽的主车道折算,相当于六车道宽了。
今年,省考古研究院对秦雍城城内道路系统进行清理发掘时,竟发现了一段西汉时期的国家大道。
明清路宽4-5米
今年3-11月间,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工作队与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重新启动了城址内道路考古工作。
秦雍城位于凤翔县南、雍水以北,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的秦国都城遗址,是东周时期秦国“九都八迁”历程中时间最长的一处都城,还是目前东周时期各列国古城遗址中保存较为完好的一个,该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此次共发掘出6段古代道路遗迹,其中有春秋战国2段、西汉时期2段、唐宋和明清2段,其中明清道路宽4-5米、唐宋宽3-4米。原本考古人员重点发掘秦雍城道路,由于压在村庄道路附近,无法发掘,没想到却意外发现西汉时期的“国家大道”,其中发掘长度最长的有140米,路面宽度竟有18-21米,东西走向。#p#分页标题#e#
“经过对西汉时期道路的发掘,发现基本路宽18.3米,接近十字路口处宽度近21米,路土厚度20厘米。车辙宽度分别为1米和1.4米。”省考古研究院秦汉研究部部长、秦雍城考古队队长、研究员田亚岐说,该路径当与秦雍城时期道路没有关联,它应该是西汉时期修筑的国家大道。
西汉“国道”皇帝西巡必经
田亚岐分析说,国家大道最初应该主要是为皇帝出行而修建,而该路段位于蕲年宫和凹里宫两个离宫之间。
据古文献记载,早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出于军事、政治、经济的需要,曾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驰道,也就是当时的“国道”,2200多年前,秦始皇出巡雍城、陇西等地也沿着该方向西行。
西汉时期,在此基础上修筑了“回中道”,成为东西交通干道。到汉武帝时代,“回中道”不仅是皇帝西巡举行郊祀活动必经之路,同时也一度成为南线丝绸之路通往河西、西域的经济战略要道。在雍城出现的与其南北向交叉道路,则可能是分别通往城北的雍山祭祀圣地和城南的雍河水运码头。
秦雍城曾为“水上城市”
田亚岐说,根据道路发掘的地层叠压关系,目前在城址内发掘出的西汉时期道路之下没有发现秦雍城时期的路土迹象,说明秦在雍城置都期间,国家大道是从城外穿越的。#p#分页标题#e#
考古人员发现,当时雍城西北高,东南低,加之从北山一带的水流通过白起河及其支流穿城而过,雍城内有众多河流,也使得当时的雍城成了“水上城市”,此次从城址内多处相关遗存中界定出属于秦雍城时期的道路遗迹,其走向与布局往往受到了河流的制约。
田亚岐说,道路与排水系统在中国古代都城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一座城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明确了道路与排水系统,对于搞清整个城市布局至关重要。雍城的布局在春秋战国时期列国都城中具有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