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夜晚来临,皎洁的月亮总会吸引我们去欣赏。如果你视力不错,或者有一架双筒望远镜,你会看到在月球南半球,有一座带着美丽辐射纹的环形山--第谷环形山。它以丹麦天文学家第谷·布拉赫的名字命名,直径86千米,深4.8千米,是月球上著名的环形山之一,也是月球正面肉眼最容易看的环形山。
众所周知,月球上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是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的天体越大,形成的环形山也就越大。我们可以观测月球表面不同地质单元上撞击坑的密度、形态及大小分布情况,计算出月球表面各环形山形成的大致时间。
事实上,第谷环形山形成的年代距离我们并不太远,它的年龄约1.08亿年,也就是它是在1.08亿年前的一次小行星与月球的撞击事件中形成的。
早白垩纪晚期的地球面貌,距今约1.05亿年,那时月球上第谷环形山大约刚形成没多久(腾讯太空配图)
1.08亿年前的地球是个什么情况?那时的地球正是恐龙等主龙类兴旺的时代。按地质时期来说,这个时期是白垩纪阿尔布期(距今约1.12亿-0.99亿年),也是早白垩纪的最后一个时期,距离恐龙彻底灭绝还有3500万年。此时澳洲大陆和南极洲还没有分离,南美洲与非洲刚分开没多久,大西洋继续变宽,欧洲还是一片群岛。
如果你前往这个时期的北美洲,你会发现今天的北美大陆在当时被一片叫做“西部内陆海道”的汪洋隔断,分为东西两块大陆。你不会在陆地上遇到霸王龙、三角龙等现今非常著名的恐龙,它们在晚白垩纪才出现。但是你会在北美见到生物史上身高最高的动物--波塞冬龙,这个著名的蜥脚类庞然大物身高可达17米,约6层楼高;而在当时的非洲,你会见到生物史上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龙--棘龙;在海洋,你会见到依旧旺盛的蛇颈龙类,还有正在走向灭绝的鱼龙类(蛇颈龙、鱼龙均不是恐龙)。
在第谷环形山形成的时代,这三种知名生物(波塞冬龙、棘龙、鱼龙)都还在地球上生活,但在第谷环形山形成后没多久,差不多大约1000万年,它们就灭绝了,而其他恐龙依旧继续兴旺了2500万年。直到后来,也就是6550万年前的那次著名撞击事件,包括陆地上的恐龙和海里的沧龙、蛇颈龙、菊石等全部灭绝。
好了,让我们把时间轴从655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时刻向前推至1.08亿年前,也就是第谷环形山刚形成的年代。在当时,月球比今天距离地球要稍近些,所以早白垩纪的夜晚,月亮看起来要比现在稍大稍亮些,海边天文大潮规模也比现今要大。当时地球的自转速度更快,一天不是现在的24小时,大概比23小时50分稍短些,所以前往早白垩纪要携带特别的钟表计时。#p#分页标题#e#
除了这些奇异的景象,早白垩纪夜晚的星空也与今天完全不同。一个银河年(太阳绕银河系中心一圈)约2.25亿-2.5亿年。1.08亿年的时间,太阳系差不多刚绕银心半圈。而且我们太阳系并不是始终处在银河系同一条旋臂上,大约1亿年穿越一条旋臂,随着太阳绕银心旋转,地球夜晚的星空也将随着时间不断变化。当然,无论星空的位置怎么变化,我们的月球从亘古就陪在地球身边,甚至帮地球挡住了不少不速之客。
1994年7月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事件,是人类首次直接观测到的太阳系内大型天体撞击事件,彗星撞击木星形成的“疤痕”比地球直径还要长(腾讯太空配图)
第谷环形山直径86公里,而撞击坑直径大致为撞击天体直径的20倍,那么在1.08亿年前,有一颗直径约4公里的小行星撞击月球产生了第谷环形山,也形成了月球上最长的辐射纹,长达1800千米。此外,第谷环形山附近还有许多抛射物撞击形成的次生小月坑链。
4公里大小的小行星大家可能没什么概念,但1994年撞击木星的那颗著名的“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它在被木星巨大引力撕碎前直径约为4公里,最大碎片撞击木星的威力达六万亿吨TNT炸药。不过月球并不是木星那样的气体巨行星,产生第谷环形山的小天体也很可能是小行星而非彗星,所以撞击效果也是不一样的。
1968年,美国勘测者7号成功着陆在第谷环形山不远的地方,并对着陆点的月壤进行了分析。1972年,阿波罗16号在距第谷环形山较远的着陆点对辐射纹物质进行了取样研究,认为该撞击事件可能是一颗来自巴普提斯蒂娜族(Baptistina family)的小行星造成的。而来自这个小行星家族的另一个更大碎片,则可能在6550万年前撞击地球形成了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是恐龙灭绝的元凶,该碎片直径估计在10千米。但2011年,广域红外线巡天探测卫星(WISE)观测的结果并不支持这项推测。
地球白垩纪的夜晚,小行星撞击月球想象图,图片地点为埃及,恐龙为棘龙(腾讯太空配图)
无论1.08亿年前撞击月球的这颗小行星来自哪里,至少我们可以参考彗木相撞事件,想象当年小行星撞击月球的规模,一定是非常震撼的。如果撞击发生在夜晚,想必整个地球上的远古生物都要为月亮上撞击产生的巨大亮光所吸引,即使这场撞击是无声的。
虽然月球挡住了这颗靠近地球轨道的小行星,但3500万年后,繁盛了1亿多年的恐龙家族最终从地球消失,哺乳动物取而代之。
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1亿6千万年,是非常长寿的物种,但最终因为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而彻底消失。对我们人类而言,避免恐龙同样命运的最佳方法就是走出地球,将生命的火种播撒的更远。毕竟,所有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回顾人类的迁徙历史也是如此,从非洲散布到各大洲的角落,未来其他星球上也会这样。#p#分页标题#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