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的大规模盗墓行为,大多都是有官方背景的行为,但是光明正大设盗墓专职,有明确记载的,最早应该就属三国时期的曹操。史书中记载他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是专门研究、执行盗墓。所以便曹操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早最专业的盗墓者。
在民间传说当中,曹操的奸臣形象早就已经深入人心了,但是说到历史上真实的曹操,他最不光彩的地方,不在于奸臣, 而是在于曹操经常挖别人的坟,偷人家的陪葬品。有记载说,在曹操最开始打天下的时候,军饷不够,那怎么办呢?这个曹操想来想去,就把注意打到了死人的身上。专门去盗王陵。
曹操 影视剧照
而且为保证盗墓的成功和收成,曹操还在军中设“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打到哪盗到哪,无数座王陵因此受灾。
估计是因为这一生盗墓盗的够多,曹操反盗墓的工作也是做得特别好。
曹操古墓
据说一生奸诈多疑的曹操为自己精心策划了72疑冢。同时,曹操生前也是多次提倡要薄葬。据《三国志·魏书》记载,公元218年曹操颁布《终令》,即遗嘱,表示陵址要选在“瘠薄之地”,平地深埋,“不封不树”,陵内“无藏金玉珍宝”
。南宋时期的《舆地纪胜》中称:“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疑冢七十二。”72疑冢的传说扑朔迷离,历代盗墓者为寻得高陵费尽心机,绞尽脑汁,而据后世考证,72疑冢的传说很可能就是个传说而已。不管有没有72疑冢,曹操最终给我们设下的最大疑团,就是让大家找不到他的陵墓。
在曹操死后,人们一直在寻找着曹操的陵墓,推断大致位置应该在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和河南安阳市北郊一带。时间到了1922年河北磁县,一位老农在田地里耕作时不经意发现了一个古墓,其刻石所叙为曹操。
但当时的考古学家并未找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直到2009年12月27日,在河南省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同样一位正在耕作的妇人挖到了一座石碑,后报告给上级部门,经过考古发掘之后最终得到确实就是曹操墓。但是关于曹操陵墓的几个疑点同时也让考古人员感到十分不解,
曹操古墓
曹操临终前在《遗令》中明确了要穿着平时衣服 入葬,不要珠宝陪葬。但是这座陵墓规模巨大,总长度近60米,出土了珍贵器物200多件。这与曹操生前一直提倡的薄葬是在相差甚远。
在一些专家看来所谓的简办的丧事,其实是曹操耗资巨大的骗局;同时史料显示,由于丧葬从简,没多久曹操墓上的祭殿就毁坏了。
曹操墓址
又因为一直没有随葬金玉器物,也不为盗墓者所重视,再加上没有封土建陵,没有植树,几个朝代之 后,曹操墓所在便无人知晓了。从北宋开始,虽然曹操墓位置在史书上有记载,但 现实之中没有人知道曹操墓的所在。
也是从北宋开始,曹操被定型为奸雄,其墓址不详也成了他奸诈的一个证明。邺城以西有北朝墓群,被传为曹操的七十二疑冢。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称,曹操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疑冢七十二,渲染了曹操的奸诈。
掩人耳目!曹操建72座陵墓背后的隐情
曹操虽未称帝,但权力跟帝王一样。在古代帝王中都会选择厚葬,而曹操却选择了薄葬,他是中国史上第一位提出“薄葬”的帝王。但有人认为,曹操生前为自己建造了72座“疑冢”,而真实的陵墓密而不宣,无人知晓,他究竟葬在何处至今仍然是个谜。
建安二十五(220)年正月23日,魏王曹操驾崩于洛阳,之后灵柩被运回魏国国都邺县。2月21日,曹操被安葬在他生前亲自指定的寿陵高陵,在前一年发布的《遗令》里他对陵寝的位置进行过详细交待,即邺县城西西门豹祠西边的高岗之上。
一、曹操“七十二疑冢说”是怎么来的?
曹魏的正式皇帝只有3代,前后延祚不过数十年,既未统一起国家,又很短命。以后朝代几经更迭,作为魏国国都的邺县也兴而复衰,曹操死了360年后,北周大象二年(580)杨坚将邺县彻底摧毁,并再也没有重建,加上其地临近漳河,随着漳河不断改道,城池及主要标志物荡然无存。
今天再到曹魏邺城旧址,唯一明显的地面遗迹是一座土台,它就是三台之一的金凤台,千百年来的风吹雨淋使其高度和规制已远不如从前,当年空中楼阁的盛景已被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土丘所代替,上面也不可能再现上百间屋宇的辉煌。曹操的高陵更是如此,随着地表建筑的彻底消失,到今天我们已经无法确认它的具体位置。
其实也不只是今天,至少在八九百年前人们似乎已经找不到曹操墓的位置了。北宋王安石有一首诗叫《将次相州》,诗中写道:“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麟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此休。何必地中余故物,魏公诸子分衣裘。”
王安石把曹操 比喻为“骐麟”,这是一个很新鲜的说法。诗中 “八九丘”为何意,他没有交代。南宋诗人李壁给王安石诗作过注释,他在“八九丘”一词下作注:“余使燕,过相州,道边高冢累累,云是曹操疑冢也。”也许这是“曹操疑冢”概念第一次被提出,此时距曹操去逝已将近1000年。
‹‹
1:2
›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