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黑幕排行榜

NO.1 揭开五粮液“酒后”造假内幕

    早在今年三月就有股民和分析师对五粮液的年报、关联交易提出质疑。9月9日,五粮液遭证监会立案调查,该消息突发后,股票并没有停牌。由此,也给投资者带来了重大损失。当迷雾一步步揭开,我们的投资人开始了他们的维权行动,维权人数历史新高,赔偿金额创A股历史第一等,也成为今年以来中国股市最大的黑幕。

    细细看来,五粮液涉嫌的三宗罪都是2007年以前犯下的,其中两宗罪是2000年和2001年所为。五粮液被查出后,其也许感到非常冤枉和不公,也许他们没有愧疚感,只是感到运气不好,自认倒霉而已(该事件被曝光后,五粮液每次给公众的说法都比较牵强附会)。试问,五粮液做为一个大型的国企,其社会责任又在里体现呢?一定要等到法律和行政处罚,五粮液才能真正承认错误吗?就监管来说,为何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如今,监管部门连一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都管理不好呢?

【突袭】平地起狂风

    2009年9月9日11点30分,市场一切都很平静。五粮液的股价在经历了六连阳后,上午显露疲态,一直围绕着上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位,窄幅震荡,收报23.79元,微跌。

    11点35分,五粮液发布公告称公司当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证监会决定立案调查。报道称证监会稽查部门人员已入驻宜宾着手开始对五粮液进行立案调查。

此时,几乎所有人的眼光都聚焦在这只带着无数光环的个股。

    13点下午开盘后,五粮液的股价于午后直线暴跌,大幅跳水,13点42分时一度跌停,最低价21.69元,随后跌停板被打开,最终收盘跌6.22%,收盘价22.60元,五粮液股票的成交量也创出公司自1998年上市以来的最高记录,成交量22660万股,成交额达到50.95亿元。

【质疑】谜局未揭 质疑四起

    事发突然,五粮液股民还未来得急反应,已经在五粮液的股价暴跌中损失惨重。没有来得及还有五粮液的高管们,当媒体一再连线主要负责人时,未获回复,很多高管手机拨通后均挂断电话。五粮液集团网站已无法打开。

    高管拒绝做回应,也让市场出现了遭调查的N个版本原因。五粮液被调查门迷局迷雾重重。各种猜测甚嚣尘上。

【揭秘】五粮液涉嫌三宗罪 巷子很深

    9月23日,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通报该案调查的进展:经初步调查,现已发现五粮液涉嫌存在三项违法违规行为,分别是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并导致财务报表虚假记载;未如实披露重大证券投资损失,而涉嫌虚增利润;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存在差距。

一宗罪:虚假记载

    五粮液的第一宗罪——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证券投资行为及较大投资损失,与其控股子公司四川省宜宾五粮液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五粮液投资”)有关。

    据证监会调查,2001年4月10日,五粮液投资委托四川省五粮液进出口有限公司,向关联方五粮液集团借款8000万元,与销售代理商合作,以民营企业成都智溢塑胶制品有限公司的名义,先后在成都证券抚琴路营业部和亚洲证券南一环营业部开立证券账户进行投资,并由五粮液投资负责具体操作。

    2005年4月29日,亚洲证券因风险爆发被行政清理。2007年5月31日,上海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宣告亚洲证券破产,现仍处于破产清算阶段。

    因亚洲证券被清理和破产,五粮液投资控制的账户中形成5500万元损失。

    事情还不止于此,更早的2000年12月21日,五粮液投资以关联方宜宾伏特加制酒有限责任公司名义,投入2000万元进行证券投资,后形成520余万元投资损失。为隐瞒亏损事实,五粮液投资将此投资事项虚构成与四川天富投资公司的借款,并于2002年12月25日,从上述合作投资款项中划回2000万元用于冲账。

    “五粮液未披露其子公司的上述资金借贷及重大证券投资行为,也未纳入财务报表进行核算,在证券投资资金因证券公司清理和破产被限制、扣划后,未调整利润,导致财务报表存在虚假记载。”前述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二宗罪:虚增利润

    五粮液的第二宗罪仍与其子公司五粮液投资有关。

    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7月20日,五粮液投资投入1.3亿元,在中科证券宜宾营业部开立账户用于证券投资,截至2005年底,资金余额8761.79万元。

    2006年2月24日,中科证券因风险爆发被行政清理。

    2007年9月7日,北京二中院宣告中科证券破产,五粮液投资随后申报债权。

    2008年8月1日,中科证券清算组将第一次破产财产分配资金458.81万元划给五粮液投资。

    “五粮液在2006年、2007年、2008年的中期报告和年度报告中,均将上述资金作为正常的货币资金予以反映,并未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涉嫌虚增利润。”前述有关部门负责人说。

三宗罪:营收数据差错

    五粮液的第三宗罪与其另一控股子公司——五粮液供销有限公司(下称“五粮液供销”)有关。

    据证监会调查,2007年度,五粮液供销主营业务收入725066.15万元,但五粮液在其2007年年报中,披露该子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825066.15万元、合并报表后的主营业务收入为732855.58万元,由此导致年报披露的主营业务收入数据与实际数据不符,但五粮液未对上述重大差错予以及时更正公告。

    “五粮液上述行为,涉嫌违反《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发行人、上市公司依法披露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完整,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规定。”前述负责人说,该案仍在进一步调查中,证监会将尽快查清相关事实,并依法按程序做出行政处罚。

    他同时指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是证券市场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不对称、市场不透明现象,提高证券市场的效率和公信度,有效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前述负责人强调,凡是对投资者做出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的信息,均应当披露;对于临时发生的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产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上市公司应当及时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回声】五粮液行动回应

    调查第3天 董事长买股托市 在爆出遭证监会调查后的第3天,五粮液(000858)董事长以22.20元均价买下公司2万股,一名不愿具名的酒业分析师认为,高管“托市”的举动是希望稳定投资者情绪。

    唐桥此次买入五粮液股票是透过二级市场交易的,其购买均价为每股22.20元,仅占总股本的0.0053%。,花了约44万元。 五粮液称,公司对于被证监会调查相关情况的信息获取来源是公共媒体。针对2007年的数据差错,公司表示,2007年度报告在披露主要控股子公司供销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利润、净利润”数据时,将供销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725066.15万元误录入为825066.15万元,金额数据出现差错,其他两个数据即“主营业务利润”和“净利润”均为正确。上述数据差错,未对股份公司2007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合并数据实际情况构成影响,合并数据不存在虚假披露的情况。

【再问】“罪上罪”:或涉二次虚假陈述

    在证监会公布五粮液(000858.SZ)初步调查结果的七天前,五粮液董事长唐桥接受媒体采访称,“可以负责任地讲,五粮液上市公司没有出一分钱进入亚洲证券炒股”及资金系中科证券挪用而非证券投资损失。唐桥的表态与证监会的初步调查结果截然不同,这被证券律师们认为或涉二次虚假陈述。

【维权】股民艰难维权路

    10月3月,封毅等四股民曾向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状告五粮液和四川华信会计师事务所,请求确认华信出具的五粮液相关审计报告为不实报告,并判令两被告赔偿原告投资损失约15万元。周爱文为代理律师。

    周爱文认为,根据国家相关法律,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存在虚假陈述,投资者只要相信该审计报告从而造成投资损失,就可以状告五粮液和它的审计机构。等到证监会的处罚下达后,投资者同样可以通过诉讼五粮液,得到赔偿。至于诉讼时效,在行政处罚通知下达后两年内均有效。

    10月13日,四川省高院以其缺乏有关部门的行政处罚决定或公告,驳回其代理的诉讼请求,不予立案。

    10月27日,上海李国机律师事务所律师周爱文致函本报记者,他于当日致函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希望他在11月10日前就相关法律问题展开辩论、辩论的方式和地点等予以书面答复。

【呼吁】我们必须行动:律师团发起受损股民征集令

    鉴于未来五粮液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诉讼案,涉讼规模与标的较大,案况较为复杂,原告人数及代理律师人数都较多,且遍布全国。为了克服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并基于加强有关原告律师之间合作、交流与协同,上海新望闻达律师事务所宋一欣律师、北京杨兆全律师事务所杨兆全律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陶雨生律师、广东经天律师事务所郑名伟律师与河北功成律师事务所薛洪增律师、广东威戈律师事务所刘国华律师等,共同倡议筹组松散的“五粮液民事赔偿案原告律师协作团”,并由宋一欣律师担任临时联系人。“这一协作团,仅是从事或准备从事五粮液民事赔偿案原告律师自愿组成的开放性、互助性、交流性、合作性联系平台,与原告投资者委托关系仍在各事务所内。”宋一欣律师称。

    在此之前,东方电子案中,曾组成过“东方电子案和解集体谈判原告律师团”;海信科龙案中,也组成过“科龙、德勤虚假陈述证券民事赔偿案全国律师维权团”。最后结果是,两个律师团完满地完成了投资者交付委托任务,也有效配合了相关法院审理进程。宋一欣律师告诉记者,“我们考虑,在2010年年中适当时候,律师维权协作团召开民事赔偿案法律问题研讨会,进一步深入研讨五粮液民事赔偿案诉讼代理事宜及难点。”

NO.2 黑嘴吐巨款 出来混迟早要还

    股市即为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各大门派。当然邪派中人屡见不鲜。1月22日,距离2009中国传统佳节春节不到两天,资本市场再次传出令人震惊的消息——曾经叱咤风云的股市名嘴汪建中被批捕,此前他因为操纵市场,已被没收违法所得1.25亿元,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的罚款1.25亿元,金额也成了中国A股历史上的最大。这也是继赵笑云、雷立军、孙成刚之后,资本市场又一大腕级别的人物倒下。但是,与前者退隐江湖不同的是,汪建中有可能成为既赔了钱,又免不了牢狱之灾的股评第一人。

    细细看来,近20年的中国证券发展史上,不断有“黑嘴”被证监会查处。汪建中不过是这支“黑嘴”队伍中一个代表而已。“只有在退潮以后才知道谁在裸泳”,国际投资大师巴菲特的这句话,也许为汪的落马给出了一个恰当的注脚。 汪建中的落马也印证了一句黑话:出来混 迟早都要还的。

【早年】一个黑嘴平淡的早年生活

    汪建中,1968年出生,安徽怀宁县洪铺镇洪镇街道居委会汪直组人。1989年至1998年,先后就职于中国工商银行某分行和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998年至2001年,服务于北京中投策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这是还在大千世界混迹的那个年青人。

【发迹】熊市中创立北京首放

    2001年8月,汪建中注册成立了北京首放,初始注册资本金为100万元,其中汪建中投资80万元,持股比例为80%。

    在公司创业初期,市场正处在上一轮的熊市,公司没有产生多少的营业额,当年的税后利润为2.29万元,净资产为97.71万元;到了2002年,公司营业额也仅有区区4.51万元,税后利润为2.08万元。净资产总额为995万元。

【辉煌】点股成金成就江湖地位

    但凡有点股龄的投资者都应当记得当年股评界有两大忽悠,即南有雷立军,北有赵笑云。如今这两位由于忽悠的招数翻了船,基本都退隐江湖。

    作为后起之秀,汪建中接棒前辈,近几年在市场的地位绝不亚于两位前辈。在极度疲弱的市场上,一点即中,点股成金,成就了其稳固的江湖地位,江湖人都尊称其“老汪”。

    据一家咨询公司的研究部主管透露,汪建中的手法绝不仅仅是选股水平高人一筹,而是背后肯定有资金配合。汪建中这种点股成金的本事在2003年证券市场风雨飘摇之际达到高峰。每周一上午股市开盘,北京首放于上周五推荐的股票,总是位于两市一千多家股票涨幅排行榜的前列,而这绝非偶然现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北京首放推荐的股票几乎是周周上榜,屡试不爽。而交大博通、工大首创、金牛实业等个股也相继成为其推荐的“金股”。

    作为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汪建中不仅是国内某知名电视台的证券类栏目特约嘉宾,还曾著书传播其炒股实战技法。

    媒体还曾有报道,汪建中在国内首开板块实战研究先河,在板块、个股实战机会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咨询机构领先水平,预测出了众多的市场热点和多次大的行情。

【黑幕】荐股就是为了出货

    “北京首放的荐股与赵笑云、雷立军不同,它不是光吹一只股票,而是根据市场热点,推动一个板块的几只股齐涨,这样显得更隐蔽。”一位圈内人士介绍。 这种“点石成金”的本领确实吸引了不少散户。一位姓刘的小股民告诉记者,很长一段时间,他和周围的朋友都是盯着首放的荐股操作,起初能赚一点,但最后还是赔得多。

    证监会的调查揭开了神奇荐股的黑幕。根据调查的结果,所谓的神嘴,只不过是汪建中利用北京首放及其个人在证券投资咨询业的影响,借向社会公众推荐股票之机,通过“先行买入、后向公众推荐、再卖出”的手法操纵市场,非法获利。

    在北京首放咨询报告对相关证券做出推荐或者投资建议时,汪建中参与了决策过程并拥有最终的决定权。汪建中以上述“先荐股,后买入”方式炒作的证券包括:工商银行、交大博通、中国联通、四川长虹、*ST夏新、深康佳A、上海贝岭、士兰微、新疆天业、重庆钢铁、马钢CWB1、武钢CWB1、长江电力、马钢股份、一汽夏利、一汽轿车、五粮液、中国铝业、包头铝业、金证股份、北大荒、中信银行、红豆股份、好当家、中信证券、中国石化、华泰股份、深发SFC2、万科A、伊利CWB1、申能股份、皖通高速、梅雁水电、民生银行、三佳科技、中海集运、上港CWB1和吉林化纤等38只股票和权证。

    在整个买卖证券行为中,汪建中买入证券金额累计52.60亿元,卖出金额累计53.86亿元。根据统计,上述账户买卖证券行为合计55次,其中45次合计获利1.50亿元;十次合计亏损0.25亿元,累计净获利1.25亿元。

    一位原首放公司的员工谈起汪建中时表示,他平时人很好,对员工很和蔼,没有什么领导架子。但就是这位没架子的领导,在以上非法买卖证券行为中,获得了大量非法收益。

【结局未完待续】出来混 迟早都要还的

    11月19日,证监会发公告称,北京首放投资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建中因被认定操纵市场,被没收违法所得1.25亿余元,并处罚款1.25亿余元。总额超过2.5亿钱款已上缴国库。在2.5亿元被罚没并上缴国库后,“股市黑嘴”汪建中案已进入刑事调查阶段。近日汪建中已因“涉嫌操纵证券市场罪”,被移送北京市检察院二分院审查起诉。汪建中目前被监视居住。

【延伸】

    根据证监会此前的调查结果,汪建中利用本人及汪公灿、汪小丽、段月云、汪伟、何玉文、吴代祥、汪建祥、汪谦益等9人的身份证开立资金账户17个、银行账户10个,并下挂以上述个人名义开立的股票账户,进行违法违规的股票、权证交易。上述账户由汪建中管理、使用和处置,汪建中为上述账户的实际控制人。

    知情人士透露,在上述账户中出现的人多为汪建中的亲友,他的哥哥、侄子等亲属一一受到调查。

    “汪建中的二哥汪建洋曾受汪建中委托取过一次款,被关押。汪建中一名正在读大学的侄子患上精神疾病,另一名读中学的侄子也退学。”知情人士说。

    汪建中的辩护律师高子程在电话中告诉早报记者,11月26日晚,汪建中的父亲吞服大量药物,并于次日下午2点在安徽怀宁县家中去世。

    高子程称,汪父生前曾希望见到汪建中,但未果。

    据高子程说,按汪建中家乡的习俗,父母去世停尸七天,外地儿女均应回家尽孝,根据委托人申请,他已向办案机关提出准予汪建中回家。

【启示】

    综观汪建中的“股迹”,在上一轮熊市里开始崛起,在这轮熊市中走下神坛,也算是有始有终,而汪建中荐股获利手段应该让小股民们多一分警醒。

NO.3 窃听器击沉美帆船内幕交易案

    有股市的地方,就一定有江湖。麦道夫600亿美元的庞氏诈骗案今年6月刚刚结案,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又上演了“猫捉老鼠”大戏。这场用窃听手段破获的“帆船(Galleon)内幕交易案”,如同地震波一般,牵涉太多美国金融机构和著名企业。由此,该案也在成了华尔街史上最大一宗内幕交易案。令人称奇的还有检方对本次案情的描述,很多地方都酷似好莱坞大片。当地媒体称,此案具备了“007”电影的诸多元素,包括大包大包的钞票、一次性手机和各种诡异的绰号。

    细细看来,瞬息万变的华尔街充斥着太多诱惑,期望金融大鳄们能凭职业操守远离内幕交易,无疑是天方夜谭。从贪婪到更贪婪,最后走向毁灭,是金融大鳄们的一贯路径。正如纽约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尖锐地指出,“本案再一次为华尔街敲响了警钟”。而中国的证券市场又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经验与教训呢?

【引子】一个没落者曾经的传奇

    拉杰·拉贾拉特南的帆船集团(Galleon Group)正准备全力扬帆远航,却迎头撞上了足以致命的暗礁。

    从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半导体分析师,到美国乃至全球规模最大的科技行业对冲基金的掌门,生于南亚小国斯里兰卡的拉贾拉特南以他的实力圆了一个普通移民的“美国梦”。在鼎盛时期,拉贾的个人身价高达13亿美元,公司管理的总资产近70亿美元。

    然而,因为一桩牵涉到多个大型企业高管的复杂内幕交易丑闻,拉贾拉特南的帆船帝国却在短短不到一周时间内就土崩瓦解。

    这是一段怎样的个人传奇故事?这桩号称有史以来华尔街最大规模的对冲基金内幕交易,又会在美国乃至全球带来多大连锁反应?

【背景】南亚“老乡”间的内斗 监管者与被监管者的“锚鼠”大戏

    现年52岁的拉贾生于南亚岛国斯里兰卡一个受人尊敬的中产阶级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家缝纫机公司的董事长,在服装出口为支柱产业的斯里兰卡,这是一个重要职位。拉贾年纪轻轻就离开了斯里兰卡,到海外留学。他早年毕业于英国苏赛克斯大学,并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的商业学位,此后便在海外开始了个人的职业生涯。

    最初,拉贾拉特南在一家名为尼哈姆(Needham)的小型投资银行担任半导体行业分析员,一路做到公司总裁。上世纪80年代后期,拉贾在业界开始小有名气。

    1992年,拉贾拉特南为尼哈姆公司的客户创建了一只对冲基金,这些客户中很多都是科技公司的高管。1997年,拉贾离开尼哈姆公司,全职管理对冲基金,并给公司取名为帆船集团,寓意自己的公司能像昔日的西班牙帝国那样,用大帆船源源不断地运回金银财宝。

    帆船公司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专注于科技行业的对冲基金之一,在鼎盛时期,帆船集团管理的资产达到了70亿美元,但眼下已缩水至37亿美元附近。之前能与该公司相提并论的两家主要对手已分别在2001年和去年关闭。而拉贾拉特南本人也以13亿美元的身价,在今年的福布斯杂志亿万富翁排行榜中名列第559位。

    凭借自身的能力和庞大的关系网络,少数裔族出身的拉贾拉特南已在美国商界和政界占有了一席之地,他和出生于印度、毕业于常春藤盟校的纽约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一样,都已跻身美国权力精英阶层。

    不过,颇具讽刺意味的是,正是巴拉拉这样一个移民“老乡”,负责调查卷入内幕交易丑闻的拉贾拉特南,后者几十年的美国梦也在本月中旬化为噩梦。

【祸起】希尔顿股票异常交易、“内鬼”揭发牵出华尔街第一大内幕交易案

    2009年10月20日,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2007年察觉的希尔顿酒店(Hilton Hotels)股票异常交易促使监管机构展开调查,这场华尔街历史上最大一起对冲基金内幕交易案详细也陆续的展现给了世人。

    就在美国当地时间表10月15日晚,拉贾拉特南在纽约的家中被捕,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和联邦调查局指控其涉嫌4项内幕交易串谋罪和8项证券欺诈罪,一同被捕的还有另外5人。检方称,被告通过企业内部知情人获取内幕信息,在2006年至2009年间非法获利2000万美元,由此本案也成为华尔街有史以来最大一起对冲基金内幕交易案,也是去年麦道夫诈骗案之后,美国对冲基金业的又一起重大丑闻。

    检方称,这起内幕交易案涉及的公司股票包括希尔顿酒店、谷歌、IBM、AMD等等大型企业。纽约证券交易所监管部门新闻发言人佩莱齐亚表示,针对拉贾拉特南的调查始于2007年,当时纽交所内部监管人员向SEC报告,发现希尔顿酒店股票有异常的交易活动,并在2008年报告AMD的股票出现异常交易。

    在美国金融界有着数十年投资经验的Jim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说,明星基金经理人拉贾拉特南这次之所以落马,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他们卷入了太多与企业并购有关的交易和事件,“这在任何情况下都是被明令禁止的。”

    据悉,这次拉贾拉特南被捕是“内鬼”的功劳,举报者是一位名为茹米·卡恩的女对冲基金经理,后者曾在上世纪90年代短暂供职于帆船公司。2005年,陷入个人财务困境的卡恩求助于拉贾拉特南,希望能重回帆船公司上班。但拉贾反问她,能不能提供有关任何上市公司的内幕信息,于是卡恩便向其提供了希尔顿酒店、谷歌等公司的一些内幕信息。

    检方称,卡恩已同意就从事内幕交易和共谋等罪名认罪,并愿意与监管部门合作,希望获得从轻处罚。

【揭秘】美首次采用窃听装置搜证 美国现实版《窃听风云》震动整个对冲基金界

    拉贾拉特南被捕的消息,也震动了整个对冲基金界。在这个投资界的神秘领地,四处搜集来的重要公司情报常常在华尔街分析师、交易商以及其他投资人之间私下分享,以赚取巨额利润。

    在逮捕拉贾拉特南和其他5名嫌疑人当天,纽约联邦检察官普里特·巴拉拉称,这些被告的非法行为发生在一个奉行“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的小圈子。但现在,这一案件的曝光会给那些试图尝试内幕交易的对冲基金经理们“敲响一记警钟”。

    在美国对冲基金业界,通过游说、侦探调查以及托关系等途径挖掘公司或是行业内幕消息的做法并不罕见。只不过,大多数时候这些消息的获得并没有违背法律。

    但是,在帆船集团的案例中,监管部门在调查中首次采用了窃听等非常规手段,此举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检方称,他们得到法庭许可,首次在华尔街内幕交易调查中采用电话窃听手段,这对对冲基金行业来说不啻一场“地震”。

    “这表明我们在动用以往对抗暴徒和毒品犯罪中非常成功的强大调查技术,针对白领阶层的内幕交易展开行动。”巴拉拉不无得意地说,“今天、明天、下周乃至再下周,那些享有特权的华尔街内幕知情人如果要以身试法的话,首先要问问自己:执法人员是否正在监听?”

    某种程度上说,通过拉贾拉特南一案,美国金融监管层也发出了一个强烈信号,即当局今后将对华尔街的违法行为实施更为严厉的打击,特别是在规模高达680亿美元的麦道夫骗局未能被及时发现之后,监管部门受到了来自各方的巨大压力。

    华尔街资深对冲基金经理人James Shi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说,短期内,帆船旗下对冲基金的清盘可能给其他业内竞争对手带来好处,后者可能趁机获得更多新的客户。不过,从长远来看,“在麦道夫和帆船案之后,对冲基金行业将比以往受到更加严厉的监管。”

    在坚持了数日后,群龙无首的帆船集团还是在上周三无奈宣布清盘。以高达1亿美元代价获得保释的拉贾拉特南周三在一封致员工和投资人的亲笔信中宣布,公司将关闭旗下全部对冲基金。在此期间,公司旗下基金的赎回程序将保持不变。除非政府出面干预,否则投资者在2010年1月1日之前不会拿到他们的资金。

【进程】庞大的帆船沉了 而故事才刚刚开始

    庞大的帆船沉了,但一切似乎才刚刚开始。

    借着挖出历史上最大一桩对冲基金内幕交易案的东风,美国联邦调查机构还在考虑趁势发起更多内幕交易调查。知情人士称,调查的目标将包括涉及内幕交易的金融专业人士,目前还不清楚这些新增案件是否与拉贾拉特南案有关。

    就在众人为拉贾拉特南“阴沟翻船”扼腕叹息之时,媒体最新曝光有关其可能涉嫌资助恐怖组织的消息,让这一案件蒙上了更多神秘的色彩。

    斯里兰卡国防部发言人上周证实,该国政府已监视拉贾拉特南多年,并称后者参与了并仍在从事多项资助猛虎组织的计划。但拉贾拉特南的律师瓦尔登辩称,拉贾拉特南捐款是为“重建被海啸摧毁的家园”,与猛虎组织没有牵连。

    除了慈善事业,拉贾拉特南在故乡斯里兰卡的投资也搞得有声有色。虽然斯里兰卡老百姓并不认识他的面孔,但这位对冲基金业的亿万富翁却是这个南亚小国股市最大的个人投资者。据估计,拉贾拉特南在斯里兰卡投资的股票总额超过了1.5亿美元。

    斯里兰卡股市规模相对有限,总市值只有约100亿美元,而拉贾拉特南投资的是当地仅有的少数大盘蓝筹股。也因此,他和他的基金迅速成为斯里兰卡许多顶级公司的最大股东,包括持有斯最大上市公司John Keells占比9%的股份,以及该国许多大型银行5%以上的股份。

    在平日,有关拉贾拉特南的交易传言都会引得斯里兰克股市剧烈波动。而这次这位富豪的被捕,更是在当地股市引发“地震”——上周连续两天,斯股市分别暴跌1.6%和3.2%。拉贾拉特南以及帆船集团持有的主要股票跌幅居前。

    和帆船集团一道被击沉的,还有资产规模约9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纽卡斯尔合伙公司,该公司的合伙人之一马克·库兰和另一位投资经理丹妮尔·奇西都被控与拉贾拉特南案有染。

    在曝出丑闻后,纽卡斯尔合伙公司的投资人已开始陆续撤资。

    帆船集团的很多投资人是科技行业高管并非什么秘密,其中的一些人也在本次内幕交易调查中受到指控。比如麦肯锡公司的董事阿尼尔·库马尔,后者是芯片巨头AMD公司的顾问;另外还有英特尔公司的雇员拉吉夫·戈埃尔,他被控泄漏了关于英特尔的盈利和重大外部投资信息。同样卷入这次丑闻的还有IBM高级副总裁罗伯特·莫弗特。

    到目前为止,上述被告所在的公司还没有传出与内幕交易有染的消息,但即便如此,对于这些跨国巨头而言,类似的高管丑闻对企业形象无疑是一大打击。麦肯锡、IBM等公司纷纷在第一时间与涉案员工撇清关系,宣布相关人员无限期停职。

    拉贾拉特南案也令全球主要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公司再度遭受打击。一项指控称,参与评估希尔顿酒店价值的一位穆迪分析师,曾将黑石集团有意收购希尔顿以及希尔顿可能在2007年7月4日前宣布收购案的内幕信息透露给他人。

    不仅如此,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拉贾拉特南案带来的连锁反应还有待观察。一位基金界人士表示,帆船集团尽管总部设在纽约,但其在美国以外的很多地区都设有分公司。帆船集团宣布清盘,可能使得在该基金有投资的海外投资人蒙受损失。

【解析】团伙招数更甚007电影

    令人称奇的还有检方对本次案情的描述,很多地方都酷似好莱坞大片。当地媒体称,此案具备了“007”电影的诸多元素,包括大包大包的钞票、一次性手机和各种诡异的绰号。

    起诉书说,本案被告──交易员德里摩尔在被联邦探员录下的一次电话交谈中对戈弗说,另外一个人“手中也有闲钱”,他想“照顾我”。德里摩尔被控在Axcam公司的交易上非法获利200万美元。

    在另一次电话交谈中,德里摩尔和戈佛约定在曼哈顿的上东区会面。联邦调查局的探员指称,在通话次日的下午2点左右,他们看到德里摩尔来到曼哈顿第一大道和第63街的交汇处,这里距高佛尔的住宅不远。起诉书说,联邦探员们看到戈佛上了德里摩尔的汽车,下车时拿了一个“家用录像带大小的东西”,FBI认为那里面装满了现金。

    起诉书指控说,在贝恩资本于2007年9月宣布了收购3Com的计划后,戈佛将一部一次性使用手机折成两半,并咬断了这部手机的SIM卡,并告知一个身份不明的“内幕消息获得者”处理掉这部手机的另一半。

    起诉书中还提到了一些奇怪的绰号,比如戈佛被团伙中的一些人称为“八爪女”,因为他的手臂伸到了那么多的内幕消息来源中。“八爪女”是1983年出品的007电影的片名。 起诉书还说,戈佛兄弟讨论了用一次性手机给某个他们称之为“希腊人”的人打电话的事。这个人的身份无法确定。

    检方指称,上述嫌疑人使用了“毒贩”和“普通刑事犯 ”的惯用犯罪手法。而相应地,调查人员也在法庭的授权下,使用手机窃听、暗藏录音装置和秘密线报提供的信息,针对其中至少7名被告进行取证。这些调查手段在此前的帆船集团案中也曾被用到。

【延伸】华尔街内幕交易案续 帆船集团反咬证交会违法

    华尔街史上最大一宗内幕交易案的主要嫌疑犯——对冲基金帆船集团(Galleon Group)创始人拉杰·拉贾拉特南(Raj Rajaratnam)已向美国联邦法院提交文件,否认了美国证交会(SEC)对他提出内幕交易的民事诉讼,并反咬证交会所使用的窃听方式为违法行为。

    拉贾拉特南委托律师已向纽约南区联邦法院递交32页长的法庭文件,分7项就美国证交会对其提出的涉案金额高达3300万美元的内幕交易民事诉讼进行了回应。

    首先,拉贾拉特南否认了他利用内幕信息交易若干上市公司的股票。拉贾拉特南表示,美国证交会所指控的透露给他的内幕信息都是由媒体和分析师们公开的公共信息,帆船集团分析师们所作出的研究信息比任何所谓的内幕消息都更加详细和精确。

    其次,文件称拉贾拉特南没有向任何人提供任何利益和好处,来交换所谓的内幕信息。

    最后,拉贾拉特南还反咬美国证交会,称司法部门在调查此案中使用电子窃听方式实属违法,侵犯了拉贾拉特南最基本的公民宪法权利。

    拉贾拉特南表示,他将会在刑事指控中提出同样的论证。

    或有庭外和解可能

    对于拉贾拉特南的法庭回应,美国证交会发言人约翰·海恩表示,“我们期盼着在法庭再见分晓。”纽约南区联邦法院已经安排证交会的民事诉讼审判进程,并暂定明年(2010年)8月开始陪审团审讯。同时,联邦检察官办公室发言人斯凯博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有发表任何评论,只确认联邦大陪审团还没有对拉贾拉特南提出正式的刑事指控。

    自10月15日案发以来,司法部门对拉贾拉特南的刑事指控司法程序近乎搁浅,此案也成为了民事司法进程先于刑事进程的少有案件。对拉贾拉特南案的刑事指控是否会最终流产,已经引起各界的关注。多年从事资本市场法律事务的律师寇恒(Jeffrey Cohen)介绍说:“内幕交易指控非常难以取证,迄今,美国政府对此案的侦破记录令人喜忧参半。在许多情况下,调查或审前听证期间的任何一份错误陈述,都会造成司法定罪上的巨大障碍。”

    对于司法部门的窃听方式是否违法,律师博奈(Lawrence Banigan)表示反对。他表示,大部分采取窃听方式侦破案件的方式是可行的,窃听获得的呈堂证供是法庭接纳的有力证据。拉贾拉特南在回应文件中对证交会的指责站不住脚。

    博奈还说,现在谈及拉贾拉特南的回应是否会造成刑事指控上的障碍还为时过早。但是非法内幕交易还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很难划分非法内幕交易犯罪和一些合法商业惯例之间的明确界限。美国证交会最终很有可能会和帆船集团进行庭外和解,比如帆船集团支付巨额赔款,并承诺在未来操作中严于律己。

【警示】美国从此将更严厉地监管对冲基金从业人员

    不管这场官司怎么样打下去。在麦道夫600亿美元的庞氏诈骗案今年6月刚刚结案,以上这起对冲基金内幕交易案使华尔街再次蒙羞。曼哈顿联邦检察官巴拉拉表示,贪婪不是一件好事,本案再一次向华尔街敲响了警钟,而这也并不是一起普通的内幕交易案。据悉,此案是美国执法部门首次获法院授权,在内幕交易案中使用窃听装置来监听内部交易活动,也暗示美国政府将利用此类工具来监控华尔街公司。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案代表美国当局从此将更严厉地监管对冲基金业者,美国政府将加大打击金融犯罪的力度。

【启示】秘密监听成为帆船内幕交易案的克星?

    对这起2006至2008年间发生的系列内幕交易案,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根据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保存的电子交易资料,运用所谓数据挖掘项目(电脑软件构成的监管平台),对那些在股市适时进出,节拍踩得“精准无比”的可疑交易展开针对性调查,并首次成功使用窃听技术成功获取证据。

    为了保护商业自由和基本人权,窃听技术从未在经济案件中使用过。由于当今的金融证券犯罪规模加大,组织程度更高,危害也愈发突出,因此这种保守的做法似乎已经落后了,无法应对和抑制日趋复杂和严重的金融犯罪。由于美国的判例法可以对成文法未明令禁止的内容进行必要的补充,因此根据历史上几个著名案件确定的原则(如1967年的Katsv.U.S和Bergerv.NewYork等案),执法机关可以根据法院的许可对个案进行窃听,这既是这次FBI为什么能首次使用该技术于内幕交易案,也是为什么称本案在一定程度上为里程碑的原因。

    德国、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甚至中国香港、澳门等地区也都在其相关刑事诉讼法律中有专门章节规定了窃听技术或电子监视的使用,多以逐一列举相关案件名称或种类的方式或犯罪可能判处的刑罚期限为标准(比如可能判处两年或两年以上监禁的罪行,如法国)来确定可以使用窃听技术的范围,同时在德国具体案件中还需要获得法院签发的监听令;英国则需专门的监听委员会的核准。

    窃听技术的应用对于那些心存幻想的内幕交易人无疑是当头一棒。美国是一个遵循先例的国家,法官有很大的法律解释权,尽管在立法层面,内幕交易还没有被列举在正式法案当中,但这次的授权仍然可以被今后的案件所援引。而且随着打击金融犯罪的深入,内幕交易等案件也有可能被未来立法正式列入秘密监听的适用范围。因此,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不论以何种方式,今后司法机关以窃听技术这一手段办理经济案件的情形可能会越来越多。而且除了各类电话以外,电子邮件、即时通信工具(QQ、MSN等)、SNS交流平台(Facebook、MySpace等)、微博客(Twitter等)及其他许多(网络)通讯手段都有可能成为监听的对象。这种技术上(更强大的数据库、监控系统和窃听手段)和观念上的变革(自由市场完美而且万能的概念越来越受到质疑)对经济领域的威慑力将是巨大的,也透露出美国当局将更严厉地监管对冲基金业者,加大对金融犯罪打击力度的决心。

    当然,窃听技术的适用还是要遵循严格的限制性条件,比如必须是在采用常规侦查手段无法或很难查清案件事实时才能采用;再比如必须经过法定机关的严格审批才能获得批准使用;同时必须依照严格的程序来执行,比如监听时间、范围、所获信息的保存、使用和销毁等都必须严格依法,否则窃听技术的滥用将使人们丧失安全感,而获取的证据材料也可能被视为无效,甚至被被监听人反诉侵犯隐私。

【视点】从帆船集团内幕交易案审视硅谷暧昧文化

    非正式的关系网是硅谷企业文化的基石。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是一些家喻户晓的科技公司的驻地,诸如谷歌和英特尔。在这里,各种口头信息得以迅速传播,企业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而各种交易则在咖啡店达成。

    然而,这些企业家、上市公司高管、风险投资家、银行家、公关公司以及其他人之间的关系网有时显得有点过火。

    “所有不同的机构集中在同一区域,这就像是一个生态系统。这些机构都将赌注下在这里,它们需要一起来实现目标。一旦它们开始互相帮忙,问题就出现了。

    这并非硅谷第一次陷入丑闻。六年前,相关监管机构开始对华尔街进行调查,以确定其是否在科技热潮高峰期牵涉一起首次公开募股(IPO)腐败案。不久,随着一套被称之为“法兰克之友”(Friends of Frank)的盈利投资组合账目的曝光,硅谷在金融圈变得声名狼藉。

    这些账目属于很多科技业的大腕们。通过将自己的生意交给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编者注: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为瑞士信贷集团投行部)的投资银行家法兰克·奎特隆(Frank Quattrone)的投资队伍来运作,这些大腕们获得了巨额回报。

    在企业与华尔街之间,诸如MSP这类的投资者关系公司扮演着中间商的角色。它们的工作包括协助完成业绩报告、安排巡回推介说明会以及邀请投资者进行投资。

    多数大公司都有它们自己的投资者关系部门,而规模较小的公司则会经常雇用外部公司来帮忙。硅谷有大量迫切希望上市的新型企业和私人公司,这对于投资者关系行业来说无疑是块肥肉。

NO.4 古井“高管皆贪”腐败窝案

 

入选理由:上市公司最典型的贪污受贿案

    2009年2月,古井集团原董事长王效金因受贿罪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处无期徒刑,在这起腐败窝案中,至今已有十名集团原中高层管理人员获刑。对这起被中纪委作为剖析案件报告党中央、并受到包括胡锦涛在内的中央领导同志相继批示的案件,从国企改制历程的角度对之进行解构探析,或许更能把握到古井集团“高管全军覆没”背后的真相。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论文章认为,类似于安徽古井集团腐败窝案,为什么会时有发生?除了企业权力制衡的机制还不够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普遍建立,很多企业还是“一把手”体制;对领导人员包括下属企业负责人的监督还不到位,有效监督的制度、方法、措施和途径还需要进一步探索等客观因素之外,主要还是少数企业领导人员放松个人世界观改造、放松道德修养,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等主观原因所致

NO.5 高淳陶瓷重组泄密门

 

入选理由:泄密门把南京经委主任马 

    高淳陶瓷因重组一步登天,从5月22日复牌到6月10日,连续拉出12个涨停,离奇上涨213%,创出上市6年多来的股价新高,由于重组消息公布之前就出现涨停,市场开始质疑消息是否存在提前泄露。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其间隐藏的那些交易所散发出的异味,历时越久,越会发酵,越难以掩盖。高淳陶瓷内幕交易事件,如同一张布满诱饵的网,贪吃的鱼儿们吃饱了诱饵,同时也深陷其中,现在,网正被逐渐提出水面,鱼儿们也陆续出水。在监管部门深度调查下,最近南京经委主任刘宝春也被采取强制措施、协助调查,其在南京证券任职的妻子,也被一并请进去交代问题,南京证券也深陷高淳陶瓷重组泄密门。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监管花了大力气,仍然无法取得根本效果?关键就在于在严厉监管的同时,拼命拉长了利益链条和信息链条,使得附着在利益链条上的寄生物越来越多

NO.6 多晶硅项目引发内幕交易窝案

 

入选理由:最赤裸裸的内幕交易

    利用自己实名账户、配偶及女儿股票账户进行内幕交易,这种“低级”手法目前已不多见,更有甚者以股票亏损并受到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作为结局,这种“坏运气”就发生了在吕道斌身上。两年前,多晶硅价格是目前的10倍,川投能源、天威保变、乐山电力、岷江水电等公司对多晶硅项目的追逐,引发了岷江水电董事长吕道斌等内幕信息知情人违规买卖股票的“窝”案。而这也使得吕道斌最终丢了工作,赔了钱,做了件“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生意。2009年09月证监会的一纸公告,也使得这一案件,大白于天下。 

    目前,违法收益和违法成本之间的严重失衡,甚至出现像上述这样赤裸裸的是内幕交易。在打击内幕交易方面,完善立法的同时更需严刑峻法。而要将更多内幕交易行为置于法律的严惩之下,还有赖于在中国建立起类似美国的“全民介入”的监督体系。

NO.7 云铜股票案后的资本黑洞

 

入选理由:云南最大挪用公款炒股案

    所谓的“云铜股票”,指的就是2006年云铜股份公司拟发行非公开发行股票。当年6月,云南铜业对外发布筹资公告,10月26日云南铜业股东大会通过了定向增发方案,到2007年初就有神秘买家买走了大量股份。殊不知,这全是在云铜股份公司副总陈少飞和几位资本运作高手共同操盘下的成果。当时买股票的5.7亿元资金是云南铜业自己的钱,而这5.7亿一转手,就变成了11亿多! 

    这起云铜窝案捎带出的资本运作大案,再次将一个资本市场监管不力累积出的毒瘤推给了司法机关。同时,又一次暴露出脆弱的资本市场监管体制下的黑洞。 随着“云铜股票案”消息的披露,陈少飞及其同伙之间的“暗交易”逐渐浮出水面

【简介】先来让我们了解这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

    云南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铜生产经营为主,云南省委、省政府重点扶持做大做强的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公司拥有总资产115亿元,位列中国铜行业前3强,2004年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销售收入50强第10位,2005中国企业500强居297位,全球铜业第19位。主产品铁峰牌高纯阴极铜和黄金、白银在英国伦敦金属交易所注册,高纯阴极铜产销率一直保持100%(分别占国际、国内市场份额的1.8%、10%)。50多年来,累计生产电解铜250万吨、黄金45吨、白银2500吨,上缴税金45亿。

【前传】陈少飞与两个人的神秘交易

    根据云南省纪委公布的材料,2006年10月,陈少飞与郑汝昌(私营老板)合谋成立云南昌立明经贸有限公司参与云铜股份的定向增发。他们采取昌立明与云铜股份开展贸易融资的方式,由云铜股份开出商业承兑汇票后,昌立明将票据贴现挪用出云铜股份资金,用于申购云铜股份定向增发的股票。 牵涉“云铜股票案”的另一家公司——北京富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又是怎样和陈少飞沾上关系的呢?据知情人士透露,郑汝昌和北京富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海若是北京大学金融系研究生同学。原来郑汝昌辞职去北京帮的那位朋友,就是郑海若。

【查处】云南省纪委调查

    2007年2月,在陈少飞安排下,云南昌立明工贸有限公司以商业融资为名得到10亿元云铜股份公司开出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后,云南昌立明工贸有限公司和另一家涉案公司——北京富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分别用其中的2.375亿元和3.325亿元购买云铜股份定向增发的股票,通过挪用公款购买云铜股票及投资,昌立明获得巨额利润5.7亿元,富邦公司按股票解禁期满时的市值可获利润6亿余元。

    云南昌立明工贸有限公司以融资为名拿到云铜股份10亿元商业承兑汇票并贴现后,富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拿了其中的3.325亿元购买云铜股份定向增发股票,同时富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还拆借1.9亿元用于炒股、投资。

【争议】庭审现场激辩 三大嫌疑待解

    2009年7月23日,云铜高管“股票案”,在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

    庭审中公诉机关指控,陈少飞、郑汝昌、戴琨合谋,利用陈少飞担任云铜公司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的职务便利,挪用云铜公司的资金七点六亿元,进行营利活动,其行为应当以挪用公款罪对陈少飞、郑汝昌、戴琨追究刑事责任。同时,陈少飞利用职务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共计四百万元,为他人谋取利益,其行为应当构成受贿罪。郑汝昌、戴琨合谋,申请公司登记使用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公司登记主管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一千万元,数额特别巨大,应当以虚报注册资本罪追究责任。但是在存在三大嫌疑。

    争议焦点1:“贸易融资”激辩

    贸易融资,是资本拆借还是挪用公款,成为庭审出现僵局的关键节点。

    根据本案被告,云南铜业(000878)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陈少飞陈述,贸易融资的具体流程是:由银行推荐的一些公司把云南铜业的货物买走,半年后,云南铜业又把这些货物买回来,当然货物仍在云铜的仓库内,只是在票据流转过程中从银行取得资金,以调节公司存货量,改变财务状况。

    云铜高管“股票案”和陈少飞让“贸易融资”这个资本运营的专业术语进入了公众视野。

    据起诉书,2006年,云铜准备非公开增发股票,富邦公司董事长郑海若和昌立明公司总经理郑汝昌欲认购,与陈少飞共谋,以“贸易融资”方式帮助富邦公司、昌立明公司解决认购资金问题。

    这次贸易融资,双方签订铜精矿购销合同,而铜精矿就在云铜仓库,没有发生仓库流转。整个过程是,云铜开出商业承兑汇票后,昌立明公司将票据贴现,挪用出云铜的大量资金,反手用于申购云铜定向增发的股票。

    “贸易融资,资金有个滞留期。”7月23日,陈少飞说,从银行取得资金,利用汇票半年的解付时间差,富邦公司、昌立明公司申购了云铜增发股票。

    2007年2月7日,昌立明公司获得贴现资金人民币9.8137亿元,并将其中的3.325亿元提供给富邦公司,由其以每股9.5元的价格认购了3500万股云铜非公开发行的股票,昌立明公司则用2.375亿元认购了2500万股。

    基于上述过程,检方认定,陈少飞、郑汝昌等进行了虚假贸易融资,犯有挪用公款罪。

    “很多公司都在这么干,云铜很早就这么干了,这算不算是违法呢?”李春光说,贸易融资,陈少飞不是“独创”。

    与此同时,作为云铜原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董事会秘书,陈少飞能否凭一己之力调用近10亿元资金,备受质疑。

    争议焦点2:“个人行为”争议

    “这是他的个人行为。”4月,云铜集团副董事长毛义强说,“陈少飞亲自运作的。”自云铜高管“股票案”公开以来,云铜现任高管一再表示,这是陈少飞的个人行为。

    陈少飞陈述,云南铜业的贸易融资是从2003年开始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此举是经过公司开会同意的,且形成了会议记录,后来贸易融资便形成公司的一种常态行为。

    根据公开资料,2003年至2006年,云南铜业报表业绩不断上扬,而在外部也是迅速扩张。2006年,云铜集团成为云南省首家销售收入突破300亿元的省属企业,被云南省政府授予“特别贡献奖”。

    2006年10月,陈少飞与郑汝昌合资成立了云南昌立明经贸有限公司,参与云铜的定向增发。

    在云铜签发给昌立明公司的10亿元汇票到期后,昌立明公司于2007年8月向贴现银行归还了共计10亿元。而此前用于收购云铜股票及郑汝昌所在的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拆借资金共计7.6亿元,并于2007年九、十月间归还了云铜。

    一个事实是,云南铜业的股票价格从2006年12月的10元钱左右开始启动,2007年10月,股价到达百元顶点。此间,陈少飞多次对外表示,云铜集团有新矿产注入、中铝即将入股等等,使其成为券商推荐力度最大的股票之一。据媒体报道,时任集团公司董事长邹韶禄曾私下炫耀外界很看好公司股票,有个私人老板更是动用6亿元资金购买云云。“可笑的是,这位董事长不知道清不清楚,这笔钱正是云南铜业自己拿出来的。”然而,7月23日,陈少飞表示,这次贸易融资和炒股事件,自己曾向邹韶禄做过汇报,但检方表示,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邹韶禄对“股票案”知情。

    在整个运作过程中,云铜都是作为一个法人主体出现的,而陈少飞个人如何完全代表云铜,在云铜、银行以及昌立明公司间斡旋,庭审中并未透露出任何细节。

    争议焦点3:“云铜无损”存疑

    云铜高管“股票案”庭审的同时,该公司并公布新的增发股票方案。显然,在有色金属行情见涨的背景下,历经动荡的云铜高层,希望尽力淡化炒股案的影响。事实上,在今年4月,云铜“股票案”发生以后,云铜方面就一再强调,公司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7月28日,山东齐鲁证券分析师王金龙说,“贸易融资”对云铜来说还是有诸多不利影响。

    “云南铜业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粉饰报表,他们的做法已经是违法行为,应该受到证监会的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万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刘开春说。

    经历了腐败窝案之后,陈少飞承担了云铜炒股案所有罪名。然而,更大面积的资本市场监管黑洞,似乎也被掩盖得无影无踪。

【解析】天价炒股图:云铜案主角富邦系炒股秘笈

    昆明市检察院通过指控,给公众描述了一幅富邦系的天价“炒股”图:

    早在2006年10月26日,云铜增发股票,非公开发行A股45,800万股,发行价格为人民币9.50元/股,募集资金总额43.5亿元,主要用于组建赤峰云铜有色金属有限公司项目、新增电解产能等技改项目。

    富邦资产管理公司(下称富邦公司)因当时资金周转困难,于是,先由富邦系重要成员郑汝昌出面,和云铜签贸易合同,云铜委托其购买铜精矿。郑拿着云铜开具的10亿元商业和银行承兑汇票去银行贴现,获得的现钱分别转给富邦公司董事长郑海若和自己炒股,留一部分给富邦公司用于经营活动,共用去7.6亿元,剩下的归还给云铜。

    从开具汇票的2007年2月6日到2007年8月6日汇票到期的半年时间里,云铜股价大涨,足足翻了6倍多。到2008年10月,云铜股价攀至90元以上。但由于限售和云铜邹案爆发,直到今年一季度,富邦资产管理公司才套现。记者查了一下,按当季云铜平均价15.51元/股计算,郑海若抛售的1600余万股获利上亿元。而郑汝昌早已变卖股票套利。

    汇票到期后,云铜向银行如期归还了10亿元,而获利颇丰的富邦系也于2007年九十月份,将炒股的“本”还给了云铜。检察院认为,说白了,富邦系借了云铜的钱作为炒股的本钱。而完成这些腾挪运转,操盘手均是云铜的“自家人”——分管财务和证券事务的陈少飞。

    检察院认为,这10亿元资金若不是采取了不正常的贸易行为,根本“套”不出来。在连续两日的庭审中,控辩双方都承认,这10亿元购买的铜精矿,虽然有购销合同和增值税发票,但其实并没有在流转,货就在云铜自己的仓库里没有移动,这就是所谓的贸易融资。

    但检察院的上述指控是否成立,尚需法院继续审理。

    在中国资本市场,郑海若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不少人把郑海若与涌金系的魏东相提并论。郑海若管理着以富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富邦系。从2000年以来,参与过中体产业、北辰实业、隆平高科、云南铜业、云南城投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票投资。

【下场】

    昆明中院一审判云铜原董事长、总经理邹韶禄犯受贿罪,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云铜原副总、云铜股份原副董事长余卫平贪污、受贿、挪用公款近1个亿,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汪建伟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20年,没收个人财产15万及扣押在案赃款,涉案赃款不足部分继续追缴。

    检方指控,曾为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董秘的陈少飞涉嫌受贿400万元、挪用公款7.6亿元,判刑20年。06年12月,陈少飞与北京富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海若合谋,与昌立明共同挪用云铜资金用于购买股票。

【后续】云铜“股票案”主角欲上诉

    目前,陈少飞已当庭提出上诉,而郑汝昌的代理律师已经提交了上诉状。

【反思】

    在“贸易融资”被广泛运用的背景下,云铜“股票案”将罪责归为高管个人行为,并不利于案件获得明确结果,对于广泛存在的贸易融资监管黑洞,更起不到司法推动的作用。这起云南省近年来查办最为复杂、涉案金额最高的案件的反思仍然在继续。特别是经历了这场“强震”的云铜集团内部,正在集体反思这起严重违法违纪案件,健全完善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以期走出腐败案阴影。我们也寻找国企反腐的经验教训和国资监管的未来方向。

NO.8 久联卖给犯罪集团百万雷管

 

入选理由:百万雷管卖给犯罪团伙 性质恶劣

     今年股价一直走牛且忙着扩张整合的民爆企业久联发展,年中突然“后院起火”被勒令停产整顿———前方紧忙着扩张整合的久联发展不料自己“后院起火”,下属公司竟然将418万枚雷管卖给了犯罪团伙。对于此事,该公司承认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主要领导诚恳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理并向广大投资者表示深深的歉意。

    细细来看,从此事曝光以来,该公司股价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甚至在此后随着大盘继续上升。公司了做出了比较诚恳的道歉。然而,就社会角度而言,上市公司不仅要把规模做大、为股东创收,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尤其不能挣黑心钱。 我们要问的是,那些雷管现在的下落在哪?有没有找到,还有多少黑幕没有被曝光?

【突袭】开市突然停牌引起猜测

    11月23日,久联发展突然自开市起停牌。其在公告中称,公司拟披露重大事项。因为此前该公司曾就重大合同和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均曾停过牌,因此市场猜测声四起。

    不过,由于公司9月16日宣布重组失败“三个月不重组”的承诺期未满,而且一般公司披露重大合同时均点明“重大合同”,因此,这两个可能性都被排除。

    “如果没有好消息,那一定是坏消息。”一个持有久联发展的股民当天在股吧论坛上说,结果不幸被他言中。

【曝光】一纸公告揭开黑幕

    2009年11月24日,久联发展发布公告称,公司因向持有伪造证明的犯罪团伙销售雷管,已被工信部处罚,目前整个公司处于停产整顿。

    受此利空消息影响,久联昨日低开后震荡运行,下破五日均线,成交明显放大。截至收盘,股价大跌7.56%,收报18.33元。

    工信部网站上发布了一则通知,因久联发展在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涉嫌向犯罪团伙非法销售雷管418万枚,对公司作出行政处罚,责令立即停产整顿并且罚款50万元,同时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做出书面检查。

【人前】前方张罗着扩张兼并

    从今年10月起,久联发展股价表现异常强势,最高涨幅已接近60%。不仅超过中小板指数同期不到27%的涨幅,也大幅高于同行业公司南岭民爆(002096)41%、雷鸣科化(600985)26%的升幅。

    支撑该股股价走牛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重组预期。久联发展是目前国内民爆器材品种最为齐全的生产企业之一,在贵州炸药市场份额在75%左右,在甘肃民爆市场占有率达60%左右。公司下设5个经营性分公司,4个控股子公司和一个省级民爆技术中心。

    根据《民用爆破器材行业“十一五”规划纲要》要求,到2010年底民爆生产企业数量要减少到200家以内。于是,各大民爆企业纷纷加速跨区域并购步伐,久联发展也不例外,在寻求新的行业兼并机会。

    广发证券分析指出,久联发展进行异地并购的可能性非常大,公司产业链完整、产品线完善,规模初具、优势已现,若想发展为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加紧开展在其它省份的收购扩张、占领地盘,否则未来发展空间将严重受限。

【人后】后方紧忙着销售雷管

    从2008年1月到2009年5月,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久联发展向犯罪团伙销售雷管高达418万枚;据专业人士称,1万枚雷管相当于8公斤TNT的爆炸量,418万枚雷管就相当于3343.52公斤TNT炸药。

    有媒体采访公安部门后得知,“雷管从一米高的空中掉落地面即可爆炸。一枚雷管爆炸即可危及人命;两枚雷管可将5毫米厚的铅板炸穿。”

    相对于军爆器材,民爆器材主要应用于矿山、建筑、铁路、公路等行业;久联发展董秘梁建新称,由于犯罪团伙一直持有伪造证件和公司接触,公司没有认真核实,才造成了销售方面的疏忽。

    梁建新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直到今年5月公安部门来取证时公司才知道此事。也就是说,如果公安部门没来查证,该公司至今都不知晓此事;这一“疏忽”,实在是太惊人了。

    有消息称,买雷管的“犯罪团伙”可能是一家河南企业,据称当地公安机关已对牵涉到的责任人员采取了强制措施。

    对于非法卖雷管的事情,投资者议论纷纷。有投资者表示,都说人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现在还得加一句:雷管非法卖哪能不触雷?

    有业内人士称,此事令人后怕的是,如果该犯罪团伙没被公安机关查获,那流落出去的418万枚雷管就是危险性极大的“定时炸弹”,严重威胁着社会公众的安全。

【处罚】遭工信部重罚 公司被停产

    2009年11月20日久联发展接到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话通知 《关于对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处罚的通知》,对公司依法实施以下处罚:1、责令公司立即停产整顿。 2、责令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做出书面检查。 3、对公司处以50万元罚款。公司停产并接受处罚后,及时将处罚和处理结果报送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经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悔意】公司向投资者表示歉意

    公告称,11月20日,久联发展接到贵州省经委电话通知,即工信部发出的《关于对贵州久联民爆器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处罚的通知》。要求久联发展停产并接受处罚后,要及时将处罚和处理结果报送工信部,经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

    据此,久联发展从11月20日起停产整顿。停产期间成立停产整顿工作小组全面负责职工教育和清理整顿,协助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工作组深入开展清查整顿、教育处罚工作。

    公告中指出,本次事件处罚处理完成、公司恢复生产后,将在以后的工作中加强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与监督,加大公司管理力度,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加大生产力度以挽回停产对公司的负面影响。

    对于此事,公司负有不可推卸的管理责任,主要领导诚恳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理并向广大投资者表示深深的歉意。

【试问】股价短期影响已经被消化 人民安全隐患消除了没?

    分析人士指出,此事对公司主要是短期影响,并不是公司基本面上的问题。公司在充分认识到销售环节存在漏洞后,有利于公司管理的完善。长期来看,由于该公司地处贵州,近几年公路和铁路上马的项目比较多,贵广铁路正在建设,预计有10亿元左右的炸药,因此公司的订单比较有保障。久联发展三季度已经达到8亿元,预计全年能达到10亿元。据了解,在久联发展的主要销售收入中,炸药占比在80%至90%左右,而管类占比则有限。另外,虽然公司处于停产整顿状态,但截至目前公司今年产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且全年生产高峰在8月至10月,因此此时停产对公司全年生产影响有限。

    对于此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人士表示,上市公司不仅要把规模做大、为股东创收,还必须具有社会责任,尤其不能挣黑心钱。

    我们要问的是,那些雷管现在的下落在哪?还有多少黑幕没有被曝光?

NO.9 深国商重组“真戏假做”

 

入选理由:涉嫌利益输送 遭遇深交所监管大棒

     从茂业系疯狂举牌争夺深国商股权,到张晶父女入主稳定局势,直到郑康豪低调入场,实际控制人半年三番易主的主要动机是争夺被研究报告认为价值30亿的晶岛项目,还是郑康豪的皇庭地产借壳上市。在这个繁杂的运作背后,各方是什么样的利益关系,我们将为你一一解开。

    细细来看这家公司,投资者几乎没有从深国商的成长中分享到好处。上市后,除了1995年、1996年和1999年有分红外,其他的11年里都没有利润分配。一位多年持有大量深国商股票的股民向记者表示,当年股市设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国企解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广大股民都无法分享“困难的”上市公司利润,只能通过买卖股票的差价获利。

【引子】“总导演”郑康豪浮出水面 深国商“假重组”闹剧大幕掀开

    半年三易控制人、重组停牌一月即宣布夭折的深国商,11月21日其控股股东百利亚太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百利亚太”)及其实际控制人张晶、张化冰受到深交所的强烈谴责。对于深交所提出的“郑康豪及其相关方与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晶岛项目施工方深圳泛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相关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至今深国商也给不出答案。

    至此深国商“假重组”闹剧大幕掀开一角,在这幕资本大戏中一直躲在幕后的“总导演”郑康豪终于浮出水面,果如其与深圳泛华工程集团存关联关系的话,不仅他苦心经营的皇庭地产借壳梦或将破灭。而且深国商提供的5.27亿担保涉及关联交易问题,还有利益输送之嫌。

    这场大戏分为三幕,而结局或为郑康豪的公司深圳市皇庭地产有限公司借壳深国商上市。

【场景一】代言人张晶入场控制深国商

    提到深国商,就不得不说从去年10月开始的“茂业系”疯狂举牌一事,为了争夺被深国商寄予厚望耗时7年的晶岛项目相关权益及其前景,资本大鳄茂业系以及一致行动人大华投资在二级市场屡次举牌深国商,经过几轮举牌持股量逐步逼近当时的大股东马来西亚和昌父子。对此,和昌父子开始实施“毒丸计划”,因二股东特发集团的不配合而搁浅。但是在此过程中,和昌父子将深国商晶岛项目的执行公司融发公司40%的股权转让给了国学大师南国谨之子南国熙,通过引入第四方,制衡了深国商的利益格局。才使得茂业系停止了继续增持。

    就在深国商股权争夺刚刚稳定之时,今年4月底,和昌父子突然宣布将所持股权以1.05亿港元的价格悉数出售给名不见经传的百利亚太,百利亚太的实际控制人为张晶、张化冰父女。深交所资料显示,该公司注册资本1万港元,注册时间为2009年2月26日,股东为张晶、梁旭龙、黄贤生;持股比例为张晶51%、黄贤生36%、粱旭龙1要从3%,主事商业投资。由此可见,百利亚太是张氏父女为收购深国商刚刚在香港成立的壳公司。

    张晶入主深国商后,承诺百利亚太及其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在未来12个月内不减持受让的深国商3026.41万股深国商B股。同时,还承诺在未来12个月内,将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继续增持上市公司股份,以扩大控股比例。股权于2009年7月7日完成过户登记。

【场景二】停牌期间深国商控制人易主郑康豪

    就在百利亚太股权过户刚过3个月,实际控制人张晶宣布对深国商进行资产重组,深国商于10月12日开始停牌。

    然而刚宣布停牌后的第三天,张晶与郑康豪签订《百利亚太投资有限公司股份转让协议书》,约定郑康豪受让张晶所持有的百利亚太51%的股权,另外49%的股权继续由黄贤生36%、粱旭龙13%持有,这笔交易在10月16日在香港完成过户手续。郑康豪摇身成为深国商实际控制人,而此时深国商股票还在停牌之中。

    深交所就这笔交易,在11月21日对百利亚太及其实际控制人张晶、张化冰父女进行了公开谴责处分,并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深交所此次谴责的原因是:该交易严重违背了一年内不减持、不转让、并增持深国商的承诺。

    对此处罚张晶父女申辩称“对国内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所知甚少”,请求酌情减轻处分。深所对申辩未予采纳。

    长期研究深国商不愿意透漏姓名的分析师对某媒体表示:“这种说法显然站不住脚,当初将用于收购的壳公司百利亚太注册在香港,或许就是为了有效规避证券法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6个月内不得买卖股权的规定。此次深交所只是公开谴责其违背承诺,并没有称其半年内转让股权违反证券法规,就说明问题所在。”

【场景三】郑康豪公司皇庭地产借壳上市

    半年三易实际控制人,张晶父女为何急促退出?深国商为何没有披露张晶父女出售郑康豪的股权交易价格?张晶父女和郑康豪是什么关系?重组突然终止是否和郑康豪入主深国商有关?重组内容是否是皇庭地产借壳深国商?一系列疑问都指向了关键人物郑康豪。

    公开资料显示,郑康豪曾任深圳市中行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深圳市恒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深圳市皇庭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职务,2005年至今担任深圳市皇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

    对于郑康豪旗下的深圳市皇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筹划上市一事市场早有传闻,“控制深国商,让皇庭地产借壳上市,这样做水到渠成。之前的张晶父女入驻只是铺垫、在股权争夺中拿下控制权为皇庭地产借壳上市清障。”上述分析师称。“之前谁听过张晶和百利亚太?当时张晶购买股权都感到蹊跷,她收购深国商用意何在呢?背后肯定有人支持。但是现在开始操作又显得操之过急。”

    如果按照上述分析师的判断,那深国商一系股列权转让的运作目的或是为了深圳市皇庭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顺利借壳。

【监管来了】深交所发问:郑康豪与泛华工程集团什么关系?

    深国商备受关注的还有其为融发公司贷款担保的5.27亿元,之所以引人注意不仅是因为深国商曾多次修改、更正这笔担保。而是深交所公开向深国商质问“郑康豪及其相关方与深圳融发投资有限公司晶岛项目施工方深圳泛华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及其相关方是否存在关联关系?”目前深国商依然没有回答这一问题。

    10月29日,深国商发布了一则担保公告,称公司为晶岛项目的执行公司融发公司提供了一笔担保贷款,用于支付施工方泛华工程集团的施工款。未披露具体数目。但在公告中称:“截止2009年10月26日,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的担保总额为10.08亿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460.64%;逾期担保累计金额为1180.89万元,涉及诉讼的担保金额为1180.89万元。”

    11月3日,深国商再发公告称,应股东要求披露这笔担保贷款的数目为5.27亿元,之所以之前没有披露具体数目是因为随着晶岛工程的进展,融发公司应付给泛华公司的工程款在逐步支付当中。而据《上海证券报》转述知情人士说法称,深交所质询后才披露了欠款额达5.27亿。

    然而11月12日,深国商再次就这笔担保交易作出更正,公告表示由于该笔担保贷款并没有完成,故目前不能计入已担保总额中,截至2009年10月26日,深国商及控股子公司的担保总额为48094.35万元,不应该包含拟为融发公司提供的担保款项5.27亿元,担保额占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220.64%。而不是460.64%。

    这一行为被市场人士认为是小题大做,还刻意暴露了深国商担保数额是多么的触目惊心。

    但是当深交所公开质问深国商“实际控制人郑康豪与晶岛项目施工方泛华工程集团什么关系时?”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披露显得紧要起来。因为这笔5.27亿的担保贷款正是用于支付泛华工程集团的施工款。如果郑康豪与施工方泛华工程集团存在关联关系,那么就意味着深国商涉嫌隐瞒关联贷款。而且郑康豪还涉嫌拿深国商的担保贷款收购深国商。这或许是此次重组终止的原因。

    某媒体试图找到泛华工程集团与郑康豪之间是否存在关联,但是泛华工程集团的网站上已经没有了任何信息,包括产品和服务资料,而留下的电话也无法接通。

【结局】皇庭地产借壳梦碎?

    对于张晶此次为深国商筹划的已经夭折了的资产重组是不是皇庭地产借壳上市,某媒体向深国商求证,但始终未得到相关回复。这起“胎死腹中”的重组计划也恐怕只有重组方相关人士知情了。

    不过上述分析师一口断定是皇庭地产借壳上市。目前来看,是否是皇庭地产借壳似乎已经不再重要了。

    到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整个事件背后的复杂逻辑,始终围绕郑康豪的皇庭地产欲借壳深国商展开,然而担保贷款的出现和深交所的介入,使得这件就快成形的重组突然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最终导致了重组失败,这恐怕是郑康豪始料未及的。并由此卷进利益输送的漩涡。至于郑康豪与施工方泛华工程集团是否存在关联关系,我们希望深国商给深交所和广大投资者一个权威的答案。

【后续】深交所向“假重组”开炮

    对严重违背收购承诺的深国商(000056)控股股东百利亚太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百利亚太")及其实际控制人张晶、一致行动人张化冰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对于上述当事人的违规行为和该所给予的处分,深交所将记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并向社会公布。

    策划最后声音:向所有违法违规交易开炮!

NO.10 “三秦股王”阮杰成都覆灭记

 

    入选理由:“陕西带头大哥”代客理财涉嫌诈骗

     阮杰,散户出身,现在他被熟悉的股民称为“炒股比赛专业户”。因为,他在参加全国和地区性举办的十几次实盘炒股比赛中均进入前三名,其中10次勇夺冠军。十年巨变。十年前挤入散户大厅炒股的阮杰,没有任何专业背景。参赛多了,赢得多了,阮杰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不少投资者找上门,自愿要把账户交给他进行操作。先是亲朋,后来是陌生人。当今年在牛市 中阳光私募鑫鹏1期巨亏六成,投资者状告华润信托。也许成就一位股神,或许需要超过10年时间的历练;但是从王座跌落,一两年就足够了!

    细细来看其中的蹊跷,炒股比赛当中操作违规,用信托资金帮管理人阮杰参加炒股比赛的账户“抬轿”。 满仓操作、高买低卖,没有止损制度。从鑫鹏1期交易纪录来看,重仓甚至满仓操作、高买低卖是其重要的特点。 投资仓位违反合同约定。由于鑫鹏在海通证券、中信证券等股票上的投资额超过20%,鑫鹏1期的投资仓位超出了合同约定的10%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黑幕  黑幕词条  中国  中国词条  股市  股市词条  排行榜  排行榜词条  十大  十大词条  
社会

 2020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了“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名单旨在加快乡村绿化美化,促进提升村容村貌,鼓励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出积极贡献的单位,特评选...(展开)

社会

 2020年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指数...

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府管理研究院发布了“2020年中国地级市民生发展指数100强”名单。名单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原则,从各大城市的民生基础、收入消费、居...(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