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巴金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念fu)甘,中国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妻子是萧珊。
NO.2 柏杨
柏杨原名郭衣洞,满族,笔名柏杨。台湾著名作家、学者,在全世界华语读者中拥有广泛影响力。1920年生于河南省开封市。东北大学毕业后,曾任东北《青年日报》社社长、沈阳辽东学院教师。去台后,曾在反共救国团任职,后在成功中学、省立成功大学、国立艺专等地从事教育工作。柏杨一生著述丰厚,《柏杨版资治通鉴》在台湾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中国人史纲》被列为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十部书之一,其中《丑陋的中国人》在当代华人世界中流传最为广泛。 2008年4月29日凌晨约一时十二分因为呼吸衰竭过世,享年八十九岁。
NO.3 丁聪
丁聪(1916年12—2009年5月26日),别名小丁,上海人。漫画家,祖籍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30年代初开始发表漫画,至今已76年。抗日战争时期,辗转于香港及西南大后方,从事画报编辑、舞台美术设计、艺专教员和画抗战宣传画等工作,同时也以漫画参加过多次画展。
NO.4 林斤澜
林斤澜,男,1923年6月1日出生于温州市。1950年到北京市文联工作,任文学创作组成员,创作小说、剧本等多种,曾参加全国第一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参加北京作协的筹建工作。“文革”后任北京作协驻会作家,北京作协副主席、名誉副主席,《北京文学》主编、中国作协理事、中国作协名誉全委等职。 2007年获北京作协“终生成就奖”。林斤澜一生经历丰富,创作颇丰,曾与汪曾祺并称为“文坛双璧”。2009年4月11日16时46分,被称为“短篇圣手”的著名作家林斤澜因心脏和肺衰竭在同仁医院告别人世,享年86岁。
NO.5 费孝通
费孝通(1910~2005年),中国社会活动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江苏吴江人。1930~1938年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研究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获博士学位。此后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中央民族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长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著有《江村经济》、《禄村农田》、《生育制度》、《乡土中国》等。1980年度获应用人类学会的马林诺夫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的赫胥黎奖章;1982年12月被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授予荣誉院士称号 ;1988年获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奖。费孝通是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届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副主席,全国人大第七、八届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NO.6 启功
启功(1912.7.26—2005.6.30),中国书法家,书画鉴定家。字元伯,一作元白。满族。姓爱新觉罗。1912年7月26日生于北京。幼丧父,少年失学,初自学诗文书画,稍后随戴姜福学文史词章,随贾尔鲁、吴熙曾学习绘画,后又随陈垣学习文史。启功的书法长于楷书、行书,早年师承欧阳询、赵孟頫,后转学董其昌、米芾,以学智永时间最长。其书法结体精严,笔致清朗刚健,书风神俊秀雅。画擅山水、兰竹,画风清丽秀逸。在古代书画鉴定中,他将出土的古代墨迹和传世摹本、刻帖反复比较,从多角度加以论证。另外,还长于古典文学、古文字学的研究。曾在辅仁大学任教。1949年后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故宫博物院顾问、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等职。著《古代字体论稿》、《诗文声律论稿》、《启功丛稿》、《论书绝句百首》等,出版《启功书画留影集》以及多种书法选集。因病于2005年6月30日2时25分逝世,享年93岁。
NO.7 季羡林
季羡林(1911.8.6~2009.7.11),著名古文字学家、印度语言文学专家,翻译家,散文家。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1911年出生于山东省清平县(现并入临清市)。1946年,他由德国留学回国,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在语言学领域,季羡林对印度中世纪语言(包括阿育王碑铭用语、巴利语、俗语和混合梵语)形态学、原始佛教语言和吐火罗语的语义研究均有开创意义;在文学方面,他直接从梵文翻译了《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罗摩衍那》等印度古典名著,还从巴利文、英文和德文翻译了一些文学作品;散文作品有《季羡林散文集》等。
NO.8 任继愈
任继愈(1916.4.15—2009.7.11),字又之,山东平原人,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任老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1955-1966 年担任《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编辑。1956年起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为新中国培养第一批副博士研究生。1964年,负责筹建国家第一个宗教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任所长。1978年起招收宗教学硕士生、博士生,1985年起与北大合作培养宗教学本科生,为国家培养大批宗教学研究人才。致力于用唯物史观研究中国佛教史和中国哲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