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暴力报警后民事主体的权益可以得到保护吗?
暴力报警后民事主体的权益可能会得到保护,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
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是掌握政权的统治阶极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的统治和经济上的利益,根据其阶级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并应当负何种刑事责任,给予犯罪人何种刑事处罚的法律。而高利贷不在刑法的范畴之内,所以网贷遭遇高利贷现象报警不一定有用。但是遇到暴力催收时,我们是可以报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二、校园暴力法律如何处罚
1、校园暴力是指发生在各级各类学校及其合理辐射地域内的,由学生、教职员工或校外侵入人员通过语言、动作故意攻击师生名誉、人身、损害学校和师生财产、破坏学校教学管理秩序的行为。有关单位曾就校园暴力做过以一项调查,调查结果令人非常担忧:
①曾受过校园暴力伤害的学生约为32.5%;
②参加过校园暴力的学生约为36%;
③在身边亲眼看到校园暴力的学生约为48%。调查还发现,校园暴力施加者在两人以上的约为84.5%。发生在校园内的约为34%。近年来像这样的调查不在少数,调查结果都惊人的相似。现在的校园暴力呈现低龄化、团伙化和多发性的趋势。
2、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①自有校园暴力的发生,呼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呼声就没有停止过,认为我国刑法规定14周岁以下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已经无法与现在社会急速发展、青少年普遍早熟相适应。我国《刑法》和《未成年保护法》过于注重对未成年的保护,在校园暴力施加者和受害者之间,更倾向于保护前者。为此学者、人大代表们呼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使这些暴力施加者得到应有的惩罚,杀一儆百,产生法律威慑力。
②也有学者持反对态度,青少年进入监狱是被改造的可能性大还是被污染的可能性大?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不管法律如何修改,这一初衷不能改变。
③笔者认为刑事责任年龄并不是不能降低,必须清楚刑事责任年龄不是法律单纯捏造的一个数字,而是通过社会学、心理学,青少年身心特点等多方面综合分析得出的。有的国家刑事责任年龄只有7岁,这适不适应我国,得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当前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法律必须作出回应。在通过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门学科的综合研究之后,确定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的幅度。
2、增加监护人民事赔偿
青少年实施暴力行为,除了与社会、学校环境相关外,家庭教育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我们看到这么多起悲剧的校园暴力事件后,家长都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平时对子女疏于管教或者他们本身就是暴力行为者。因此在校园暴力受害者受到侵害时,不仅可以提起人身财产损害赔偿,对所受到的精神损害赔偿也可以一并提出赔偿。加重监护人的民事赔偿责任,一方面是希望被害人可以得到足够的民事赔偿,另一方面也是希望给予监护人足够的警示作用,希望他们认真行使监护权,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管教,以免再有类似情形发生。
3、变更监护权,建立国家监护制度
刑法第十七条第四款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任他得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重庆十岁女孩摔婴案的父母表示自己经常打骂女儿,这对孩子性格造成极大的影响。对于孩子的父母是否有资格继续进行监护,不能由父母自己说了算。在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以及民政机关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提请父母监护资格审查之诉,由法院根据父母平时表现,悔改表现、社区意见,小孩意愿等各方面证据进行综合判断。如果父母继续刑事监护权将对小孩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可以暂时变更父母的监护权,由国家行使监护权,民政部门具体实施国家监护权。通过设立国家监护制度可以正确教育校园暴力施加者,使其改过自新。同时对父母进行教育,在他们重新具备监护资格时,可申请撤销变更监护权之诉。
4、对校园暴力施加者进行社区矫正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了社区矫正制度。社区矫正制度即依法在社区中监管、改造、教育和扶助犯罪人的非监禁执行制度。社区矫正制度最大的优势在于不脱离社会,社区矫正结束之后可以顺利回归社会。未成年社区矫正应当与成年人分开;应当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进行保密,给予身份保护;配置专门化和专业化的未成年人社区矫机构与人员,根据校园暴施加者的身心特点,制定专门的矫正方案。通过社区矫正制度一方面能使其悔过自新减少再犯的可能,另一方面也避免其进监狱感染恶习。
不管是遭受到校园暴力还是家庭暴力,都是可以向当地的司法机关提出诉讼请求的,只要其能提交足够的证据,那么法院会认真审理,此时实施暴力行为的主体一般会需要支付罚金,若是造成的伤害比较严重,那么还有可能由于实施暴力行为而被判处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