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之中,难免会遇到有关探视权的问题,探视权是离婚双方不抚养子女的一方享有的权利。但是也有夫妻离婚后,拒绝另一方探视孩子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提出探视申请,那么探望权强制执行申请书有什么作用呢。
父母离异后,由于子女入户就学或父母工作等客观情况发生变化,父母双方需变更对子女的抚养,对子女的探望问题也需要重新约定,此时公证处可以就有关变更子女抚养及探望子女问题达成的协议进行公证。而探望权强制执行申请书则是可以采用的一种好的方式。
父母虽然离婚,但双方仍为子女的监护人,因此子女由一方抚养,另一方进行相应的探望是天经地义的,对此我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作了明确的规定,
二是探望的方式、时间由父母协商,
基于上述规定,余姚市公证处公证员对离异父母变更子女抚养、协商探望问题时,会重点告知,直接抚养子女一方有义务协助另一方探望,不得采取各种理由阻挠另一方探望,不得人为在孩子与探望父或母之间制造隔阂。当然,探望的父或母也不得人为制造矛盾,做出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事,以免被法院中止探望权。另外,公证员也会建议离异父母双方就行使探望权的方式、次数、地点、交接等作出详细的约定,以确保对子女探望的实际可操作性。
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离异的父母更是如此。关于对子女的探望问题,公证处建议离异父母在考虑、协商这个问题时,如果子女为十周岁以上,离异父母最好能征求子女的意见,使子女感受到尊重,以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
探视权的分类
探望的内容既包括见面,如直接见面,短期共同生活在一起,也包括交往,如互通书信、互通电话、赠送礼物、交换照片等。
概括起来探望方式一般有两种:一是探望性探视,二是逗留性探视。
探望性探望,即不与子女共同生活的一方到对方家中或者指定的地点进行探望。
逗留性探望,即一种较长时间的探望,探望权人可在约定或法院判定的探望时间内,由探望权人领走并按时送回未成年子女。
对于子女而言,年龄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零至三周岁的幼儿,该阶段的幼儿身体、智力等诸方面受环境的影响较大,无生活自理能力,如果适用逗留性探望方式,可能会因环境经常变化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该年龄段适用探望性探望较为适宜。
三至十周岁的子女,该阶段的儿童,对环境的变化适应能力增强,探望性探望和逗留性探望的方式均可适用。又因此阶段的儿童尚无辨别能力与控制能力,在是否探望问题上很难表达其真实意思,容易为他人的观点所左右,所以对此阶段的儿童实行何种探望方式,可不征求被探望子女的意见。
十至十八周岁的未成年子女,由于该年龄段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人,在是否探望这一问题上已具备了相当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因此,在决定探望权问题时应征求子女的意见,探望权的行使也应在征得其子女同意的情况下实施。
探视权是离婚后父母的基本权益,想要维护好自己的基本权益,就要知法守法。而作为父母,随着孩子的成长,认知也得到提高,所以孩子的自身选择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