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更加关注公民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平时的生活中,人们偶尔会遇到一些人不想承担自身义务而遗弃家庭成员这样的情况,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这种行为可能构成遗弃罪,那么如何防止遗弃家庭成员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遗弃罪
遗弃罪是指对于老年、年幼、患病或者其 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如父母拒绝抚养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子女拒绝赡养已失去独立生活能力的父母。
我国刑法第261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管制。这里所指的情节恶劣,通常是指被遗弃人因生活无着而被迫到处乞讨,遗弃动机卑鄙,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由于遗弃造成病、残、死亡后果的等情况。
二、如何防止遗弃
第一就是增强公民的素质教育,提升公民的尊老爱幼品质。
第二就是制定相关的法律进行约束,我国已有大量法律对这种行为进行约束。
我国《婚姻法》关于“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的规定是保障妇女、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的必要措施。
虐待,是指故意折磨、摧残家庭成员,使其在肉体上或精神上蒙受侵害。虐待可能表现为积极的、作为的形式,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不作为的形式;如打骂、恐吓、限制人身自由、不给饭吃、不给衣穿、患病不给治疗等。
遗弃,是指负有抚养、赡养、扶养义务的一方,对需要抚养、赡养、扶养的另一方拒不履行义务。遗弃是以不作为的形式出现的,应该履行义务而不履行,致使被遗弃人的权益受到侵害。
对虐待和遗弃家庭成员的人,应当予以严肃的批评教育,责令其改正错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例如,对拒付抚养费、赡养费等情况可到人民法院告诉,判决强制执行。
虐待、遗弃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构成犯罪的,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
遗弃罪是对社会道德的挑衅,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国家和个人都应当注意公民素质的提升,多多宣传尊老爱幼等良好的品德,另外一个方面,国家应当在法律上对这种行为进行严厉的打击,对当前的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