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生活中经常会在电视新闻与情感节目上看见子女不赡养父母老人等事件,在法律上子女有权继承父母的财产,但是像这种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的子女还能继承父母的财产就很不公平,违背正义理念,那么法律对老人财产分割不赡养老人的子女是怎么规定的呢?
一、老人财产分割不赡养老人有继承权吗?
有。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以下几种:
(一)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二)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四)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由此可见,作为继承人的子女,不赡养被继承人的,并不属于法律所规定的丧失继承权的情形。因此,子女不赡养父母并不丧失继承权。
但根据《继承法》第13条规定,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因此,子女不赡养父母并不丧失继承权,但在遗产分配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婚姻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第三款规定: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女儿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定义务。
子女不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的,不仅应受到道德谴责,还可追究其法律责任。依据我国《继承法》有关规定,被继承人死后,继承人可以按照法定或遗嘱继承的方式继承被继承人的遗产,遗产继承权作为一种权利可以放弃,但赡养父母是法定的义务,不能够因放弃将来的继承权而予以免除。
二、有继承权的主体
所谓继承权主体,也就是享有继承权、能行使继承权的主体。根据《继承法》的相关规定,继承权主体可以通过法律的直接规定明确,或者是合法有效的遗嘱指定,也可以通过被继承人与他人签订的遗赠扶养协议指定。具体为以下三类:
1.法定继承人。即指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法》第10条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2.遗嘱指定的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第16条的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也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给国家、集体或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继承。
3.遗赠扶养协议指定的继承人。《继承法》第31条规定:“公民可以与扶养人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扶养人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公民可以与集体所有制组织签订遗赠扶养协议。按照协议,集体所有制组织承担该公民生养死葬的义务,享有受遗赠的权利。”
此外,根据《继承法》第28条规定,“遗产分割时,应当保留胎儿的继承份额。胎儿出生时是死体的,保留的份额按照法定继承办理。”
在遗产继承纠纷中,首先要确定的便是继承权主体,也即哪些人具有遗产继承资格。而遗产继承资格的确定,在没有遗嘱的情况下,应依法定遗嘱的方式来分割遗产。而依法定继承相关亲属关系的确定,则是依据《婚姻法》所规定的亲属关系间权利义务来明确是否具有继承资格的。
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由法官决定老人财产分割不赡养老人的子女少分或不分得财产。最好、最方便的方式就是老人提前立好遗嘱约定未尽赡养义务的子女少分或不分财产,最后进行公证。在遗产分配方面,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与公序良俗的遗嘱优先于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