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强制措施包括了五种,即拘传、刑事拘留、监视居住、取保候审以及逮捕,其中不管是需要对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哪一种强制措施,此时都要按照法律规定来办理。另外实践中也存在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况,分为了应当变更和可以变更,那究竟在哪些情况下可以变更强制措施呢?详细内容请在下文中进行了解。
对已经逮捕的人犯,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可以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
(一)患有严重疾病的;
(二)案件不能在法律规定的期限内审结,对该人犯采取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方法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该人犯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不满一周岁婴儿及流产法定休息期内的妇女;
(四)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五)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人犯被羁押的时间已等于或者超过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该被告人判处的刑期的。
对已经逮捕的被告人,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变更强制措施或者释放:
(一)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处管制或者宣告缓刑以及单独适用附加刑,判决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
(二)第二审人民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人被羁押的时间已到第一审人民法院对其判处的刑期期限的;
(三)因进行司法鉴定而尚未审结的案件,法律规定的期限届满的。
在看完了上文的内容之后,大家应该也清楚。对嫌疑人、被告人变更强制措施的时候,具体分为了可以变更和应当变更两种情况,在可以变更强制措施的情况下,司法机关还有选择的权利,此时并不一定非要变更强制措施,但如果是应当变更的话,则情况就不同了。以上就是律图小编整理的内容。律图有在线律师,如果您有任何的疑惑,欢迎您随时咨询。
延伸阅读:
妨碍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有哪些?
逮捕时限规定的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