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证人保护措施有哪些

证人作证的这种事情主观意识非常强,因为有些时候,可能当事人见证了整个案情的过程或者知道其中某一些关键的线索,但本人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不想作证。其中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担心自己作证以后会遭到他人的报复,为此,我国刑诉法当中专门对证人规定了相关保护措施。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证人保护措施有哪些?

一、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证人保护措施有哪些?

第六十一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证人及其近亲属的安全。

证人及其近亲属进行威胁、侮辱、殴打或者打击报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法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第六十二条 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采取不暴露外貌、真实声音等出庭作证措施;

(三)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及其近亲属;

(四)对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五)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诉讼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配合。

第六十三条 证人因履行作证义务而支出的交通、住宿、就餐等费用,应当给予补助。证人作证的补助列入司法机关业务经费,由同级政府财政予以保障。

有工作单位的证人作证,所在单位不得克扣或者变相克扣其工资、奖金及其他福利待遇。

二、哪些人可以作为证人?

根据刑事诉讼法,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一)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并且这种缺陷或者年幼要达到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程度时,才能排除其证人资格,而是否达到了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程度,不能以个人主观判断,必须由专门人员的鉴定来确认。

证人必须有作证能力,对于证人作证能力应当采取推定法,即推定每一个人都有作证能力,如果要否定一个人的作证能力,必要时可以进行审查或者鉴定。

(二)证人只能是自然人,单位或者组织出具的证明材料,只能以书证的形式出现,而不能以证人证言的形式出现。

(三)证人证言必须坚持个别化原则,即一人一证,利用座谈会形式形成的材料不能作为证人证言使用。

(四)证人的身份是由于他(们)对案件情况的感知在客观上与案件之问形成了相应的证明关系所决定的,因此证人具有不可替代性,证人不能由办案人员随意指定或更换。

证人必须亲口陈述或亲笔书写证言,除办案人员制作笔录以外一般不能委托他人代理。

这种不可替代性同时决定了证人作证的优先,即当诉讼中的证人身份形成以后,他(们)将不可以在诉讼中担任侦查、检察、审判人员及鉴定人、翻译人员等。

(五)证人是指除了当事人以外的了解案件情况并向公安司法机关陈述的人,因此“所有知道案情的人都是证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六)见证人,是指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应办案人员要求对诉讼中的某些法律行为进行见证的人。

例如,对勘验、搜查、扣押物证、书证的诉讼程序行为是否合法所进行的见证,由于这些证明行为不是针对案件事实而作,所以,见证人不是证人

可见,刑事诉讼法规定对证人保护措施主要都包括以上这些条款。比如证人作证的时候,公检法机关肯定是不会公开证人的姓名,住址等这些事关个人隐私的信息的,而且有些情况下还会专门对证人的工作场所,甚至是家庭提供专门的人进行保护,如果有打击报复证人的行为,将会根据实际情况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刑事诉讼法解释

最新刑事诉讼法全文

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55条规定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对证  对证词条  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措施  措施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