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犯罪阻却事由之一的被害人承诺,是指基于被害人对自身可支配权益的许可,允许他人对自己的上述可支配权益实施侵害的行为。
被害人是否具有承诺能力,是被害人承诺效力的前提条件。只有被害人对自身作出承诺的性质及其后果有了明确的认识,方能作出承诺。
被害人具备承诺能力是被害人承诺的主体要件,而被害人作出承诺必须是基于其真实意思表示。与民事合同签订的主观条件一样,被害人对自身合法权益的支配和处分必须是基于其真实意思表示,而非受到胁迫、利诱和欺骗等背离被害人真实意愿的情形。
被害人可以对自身享有的何种权益作出支配、处分甚至放弃的承诺,是被害人承诺的权限要件。
被害人并不是随时都可以对自身的法益作出支配、处分甚至放弃的承诺,其作出承诺的时间具有一定的限制。
在被害人作出有效承诺后,行为人基于被害人的有效承诺而实施加害行为。对于该加害行为的内容,应当与被害人作出的有效承诺相一致。
现代社会,被害人自主决定权特别是财产决定权作为一种权益,被害人可以决定放弃或者保有,当其决定放弃时,为了尊重被害人的自主决定权,可以从犯罪性的角度出发,进行社会相当性的考虑或者法益的比较衡量,将这种符合特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
被害人的承诺并不总是排除犯罪性事由。被害人承诺在刑法中规定中存在各种类型,如在强制猥亵罪、强奸罪中,为满14周岁的被害人的承诺对可罚的违法性没有影响;在杀人罪中,被害人的同意只是减轻罪责的理由。
虽然行为人是在得到了被害人承诺之后,才实施的伤害行为,但要注意就算是有被害人的承诺,也是要分情况的。不是说有了承诺就可以免责,其中若是被害人的承诺无效,那么在行为人给被害人造成了损害之后,行为人也是会被认定构成犯罪,然后被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比如被害人承诺可以将自己杀死,这样的承诺就属于无效,行为人仍然要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延伸阅读:
刑事被害人的范围是什么
被害人刑事法律援助的条件有哪些
被害人刑事抗诉不成功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