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非羁押诉讼制度中规定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关于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实行非羁押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五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情节较轻,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能保证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应当适用非羁押诉讼: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系特殊群体
1、未成年人、在校学生或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
2、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3、盲人、聋哑人或身体不适合羁押的残疾人;
4、严重疾病患者;
5、正在怀孕或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
1、防卫过当或紧急避险过当的;
2、犯罪预备、中止或未遂的;
3、共同犯罪中的从犯或胁从犯;
4、犯罪后自首或立功的。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有酌定从轻处罚情节
1、系初犯、偶犯,且主观恶性较小、积极退赃、有效控制损失或积极赔偿损失的;
2、涉嫌过失犯罪,有效控制损失、防止危害结果继续扩大的;
3、涉嫌因民间纠纷引发的轻伤害等案件,犯罪后主动向被害人赔礼道歉、积极赔偿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并达成刑事和解协议的。
第六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适用非羁押诉讼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二、非羁押诉讼的原则有哪些?
(一)所犯罪行经查证属实;
(二)未涉嫌其他重大犯罪;
(三)如实供述犯罪事实,有悔罪表现;
(四)其亲友、所在学校、社区、村民委员会等单位或组织具有监管、帮教条件;
(五)没有毁灭、伪造、转移、隐匿证据,干扰证人作证、串供或实施打击报复等行为;
(六)不予羁押不致引发其他社会危险。
非羁押诉讼是在刑事案件的整个诉讼过程中,均不对犯罪嫌疑人采取任何羁押强制性措施,基本上都是采用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等相关措施。在非羁押诉讼案件中,只是不对嫌疑人采取羁押强制措施,不代表嫌疑人不承担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刑事超审限与超期羁押的区别是什么?
逮捕后侦查羁押期限最长是多久
有关超期羁押的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