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犯罪数额达200万的,会判多少年依据经济犯罪的具体罪名而定,不同的罪名量刑标准是不一样的。国有公司、企业的董事、经理利用职务便利,自己经营或者为他人经营与其所任职公司、企业同类的营业,获取非法利益,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相关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66条,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非法牟利,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2、致使有关单位停产、破产的;
3、造成恶劣影响的。
(一)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重大损失”,应予立案追诉,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的;
2.使其亲友非法获利20万元以上不满100万元的;
3.造成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4.重大损失的其他情形。
(二)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特别重大损失”,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1.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2.使其亲友非法获利100万元以上的;
3.造成国家直接经济损失10万元以上不满50万元,且同时致使有关单位破产,或者被吊销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的;
4.特别重大损失的其他情形。
1. 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是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财产权益。国有公司、企业以获取财产上的最大利益为其目标,以国家授与其经营管理的财产从事民事活动,向投资者(即国家)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2. 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的亲友进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害的行为。所谓亲友,泛指亲戚与朋友,宜作广义理解,只要行为人为他人进行的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了便利,即可认定属于为亲友进行经营活动非法提供便利。
3. 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仅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国家工作人员,而泛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人员。
4. 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只能由故意构成,并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即行为人明知自己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进行经营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是一种背信经营的行为,但为获取非法利益仍故意实施这种行为,过失不构成犯罪。
综上所述,为亲友非法牟利罪,是指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为亲友牟利,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了自己的职务便利,行为造成了国家利益的重大损失结果,否则不能构成本罪论处。
延伸阅读: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国有公司、企业、...
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
第一百六十六条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