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醉驾驾驶机动车是行政违法还是刑事犯罪?
醉驾驾驶机动车是刑事犯罪行为,只要达到醉酒标准驾驶机动车的,就一律构成刑事犯罪,要与修改后的道路交通安全法相衔接。我国的刑法和交规进行衔接,现在已经规定醉酒驾车属于违法的,被称为犯罪嫌疑人的。
虽然刑法修正案(八)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要追究刑事责任,却没有明确规定情节严重或情节恶劣的前提条件,但根据刑法总则第13条规定的原则,危害社会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对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要注意与行政处罚的衔接,防止本可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罚的行为,直接诉至法院追究刑事责任。
二、醉驾不认定为犯罪的情形有哪些
对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驾驶人员而言,如果涉及的情节显著轻微并且危害也不大甚至是没有造成危害结果的话,那么就不予定罪处罚;而要是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话,则也是可以免予驾驶人员的刑事处罚。换言之,即使驾驶人员有醉驾行为,那么也有可能不认定构成犯罪或者不予刑事处罚了。
《刑法》规定了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因此,如果醉驾涉及的情节是显著轻微的话,就不认定为犯罪,而论具体的情形的话,实例中也有很多,总结如下。
1、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综合考虑醉驾情节是否轻微或者显著轻微:
(1)客观方面,包括:醉驾的时空环境,要是在深夜或凌晨人稀车少的时段或者偏僻路段驾驶的,醉驾持续的时间和行驶的距离较短的;醉酒的程度,如刚超过80毫克/100毫升的醉酒标准的。
(2)主观方面,包括:犯罪的态度,如主动停止醉驾或者具有自首、坦白等情节;犯罪的动机或对醉驾行为本身的认识,如为救治他人而醉驾尚不构成紧急避险的,误以为休息数小时或者隔夜之后会醒酒而导致醉驾的等等。
2、醉驾案件情节轻微或者显著轻微的,主要涉及以下六种情形:
(1)挪动车位型。该类型的被告人驾驶车辆的目的并非在道路上行驶,而是为了挪动车位。被告人由他人驾车送回小区停车场,因他人未将车位泊好,被告人挪动车位剐擦别人车辆或碰撞上消防栓而案发,有的甚至是应停车场保安人员的要求挪动车位,且未发生危害后果。
(2)救治病人型。该类型的被告人为送生病的家人去医院急诊或者赶去医院陪同家人急诊而醉驾,均未发生交通事故。
(3)睡觉休息型。该类型的被告人在行驶一段距离后主动放弃醉驾,靠边停车睡觉。
(4)隔时醉驾型。该类型的被告人饮酒后将车停放在饭店门口,间隔数小时或隔夜回饭店取车驾驶,但血液酒精含量仍达醉驾标准。
(5)尚未驶出型。该类型被告人在道路上准备驾驶尚未驶出时即被查获。
(6)被醉驾追尾型。该类型的被告人血液酒精含量较低,虽发生交通事故,但对方亦醉驾且负事故全部责任。
虽然醉驾的驾驶员会被判处支付一定金额的罚金,但是醉驾并不是行政违章的行为,为了减少醉驾案件的发生,我国刑法也直接规定了,醉驾的驾驶员一定会被判处拘留等的刑事责任,具体会受到的处罚,是与醉驾造成的社会危害直接相关的。
延伸阅读:
酒驾、醉驾的违法成本
醉驾判刑标准是怎么样的?
醉驾处罚标准